智能调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900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调压器,其包括壳体组件、第一调压组件和第二调压组件;壳体组件包括进气通道、出气通道、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进气通道、第一气腔和出气通道依次连通,出气通道上连通有第二气腔;第一调压组件设置于壳体组件上并位于第一气腔处,第一调压组件能够调节第一气腔的进气量;第二调压组件设置于壳体组件上并位于第二气腔处,第二调压组件能够调节出气通道的出气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二级调压稳压的作用且结构简单合理,能够较好地适用于燃气系统。好地适用于燃气系统。好地适用于燃气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调压器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调压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燃气系统中,燃气从供气设备中输出,一般会通过调压阀进行压力调整后再输送至其他燃气使用设备供其使用,现有的调压阀一般都设有一个气压腔,气压腔中设有能够上下延展变形的膜片和随膜片延展而移动的活塞杆,燃气进入气压腔中,并通过气压腔的出气口输出,活塞杆能够在进气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部分封堵或完全封堵气压腔的进气口,以降低进气压力,使得气压腔中的燃气压力下降,并在气压下降后,活塞杆复位,重新打开进气口,实现调压阀的稳压供气,其结构都较为简单,且往往只能实现单级的调压作用,对于较大输入压力的燃气系统,单级的调压阀往往不能较好地适用于其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调压器,其能够实现二级调压稳压的作用且结构简单合理,能够较好地适用于燃气系统。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智能调压器,其包括壳体组件、第一调压组件和第二调压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进气通道、出气通道、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所述进气通道、所述第一气腔和所述出气通道依次连通,所述出气通道上连通有所述第二气腔;所述第一调压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气腔处,所述第一调压组件能够调节所述第一气腔的进气量;所述第二调压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气腔处,所述第二调压组件能够调节所述出气通道的出气量。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智能调压器,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进气通道、第一气腔和出气通道依次连通,而第二气腔则作为旁路并联连通在出气通道上,当较大压力的燃气从进气通过进入时,燃气通过进气通道进入第一气腔并由第一调压组件调节第一气腔的进气量,进行初步的调压稳压,随后燃气从第一气腔输出至出气通道,若经初步调压后的燃气的压力已经达到较好的稳压水平,则燃气直接从出气通道输出;若经初步调压后的燃气压力仍处于较高的压力水平,由于第二气腔与出气通道连通,第二调压组件对出气通道的出气量进行调节,使燃气实现再一步的调压稳压,从而稳定出气通道输出的燃气压力;而当较小压力的燃气从进气通过进入时,燃气直接通过进气通道进入第一气腔,并通过第一气腔直接从出气通道输出,减少了燃气在输送过程中的换向次数,降低燃气的压力损耗。本技术能够实现二级调压稳压的作用且结构简单合理,能够较好地适用于燃气系统。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调压组件包括第一膜片和第一调压件,所述第一膜片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组件上对应的所述第一气腔处,所述第一调压件位于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一气腔之间的连通处,所述第一膜片能够形变延展并能够驱使所述第
一调压件上下移动,所述第一调压件能够调节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一气腔之间的通气量。通过设置第一膜片和第一调压件,燃气从进气通道进入第一气腔,当燃气进气压力较大、进气量较大时,较大压力和进气量的燃气使得第一膜片向上形变延展,并驱使第一调压件调节向上移动,第一调压件调节向上移动并改变进气通道和第一气腔之间的通气量,进而实现调压稳压的目的,其结构简单,方便本技术的生产制造,且方便对燃气实现初级稳压调节。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调压组件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气腔的进气口处的连接通气件,所述连接通气件连通所述第一气腔和所述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调压件穿设所述连接通气件,所述第一调压件的下端设有位于所述进气通道中的第一塞部,所述第一塞部能够遮蔽所述连接通气件的进气口。通过设置连接通气件和第一塞部,燃气进气时,通过连接通气件进入至第一气腔中,第一膜片向上形变延展时,带动第一调压件向上移动,使第一塞部向上移动逐渐靠近连接通气件的进气口,从而减小连接通气件的进气面积,减小进气量,实现调压稳压;当燃气进气压力过大、进气量过大时,第一膜片向上形变延展的幅度更大,带动第一调压件向上移动使第一塞部抵接在连接通气件的进气口处并遮蔽进气口,关闭第一气腔的进气,待第一气腔中燃气压力降低后,第一膜片恢复使得第一塞部向下移动,连接通气件的进气口再次打开,继续进气,实现调压稳压,其结构简单,且容易实现第一调压件能够调节进气通道和第一气腔之间通气量的目的。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调压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并能够作用于所述第一膜片的上端,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并能够作用于所述第一调压件的下端,所述第一调压件的上端抵接于所述第一膜片的下端。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第一调压件的上端抵接于第一膜片的下端,当第一膜片向上形变延展时,使得第一调压件能够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当第一气腔中压力降低后,第一膜片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向下收缩恢复,并推动第一调压件向下移动压缩第二弹性件,较好地实现第一调压件的上下移动,且提高第一调压件移动的稳定性,方便第一调压组件的生产制造组装。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调压组件包括第二膜片和第二调压件,所述第二膜片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组件上对应的所述第二气腔处,所述第二调压件位于所述出气通道中,所述第二膜片能够形变延展并能够驱使所述第二调压件左右移动,所述第二调压件能够调节所述出气通道和所述第一气腔之间的通气量。通过设置第二膜片和第二调压件,燃气从第一气腔进入出气通道,由于第二气腔与出气通道连通,使得第二气腔与出气通道的压力相同,当出气通道的燃气压力较大时,第二气腔中的压力同样较大,使得第二膜片向下形变延展,并驱使第二调压件调节向左移动,第二调压件调节向左移动并改变第一气腔和出气通道之间的通气量,进而实现调压稳压的目的,其结构简单,方便本技术的生产制造,且方便对燃气实现进一步稳压调节。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调压组件还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气腔的转动连杆,所述转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膜片和所述第二调压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调压件的左端设有能够遮蔽所述第一气腔出气口的第二塞部,所述第二膜片能够带动所述转动连杆转动,所述转动连杆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调压件移动。通过设置转动连杆和第二塞部,较大压力的燃气进入出气通道使第二膜片向下形变延展时,带动转动连杆转
动并通过转动连杆带动第二调压件向左移动,使第二塞部向左移动逐渐靠近出气通道的进气口,从而减小出气通道的进气面积,减小进气量,实现调压稳压;当燃气进气压力过大、进气量过大时,第二膜片向下形变延展的幅度更大,以使得第二塞部能够向左移动并抵接在出气通道的进气口处并遮蔽该进气口,关闭出气通道的进气,待燃气压力降低后,第二膜片恢复并通过转动连杆带动第二调压件向右移动复位,使得第二塞部向右移动,出气通道的进气口再次打开,继续出气,实现调压稳压,其结构简单,且容易实现第二调压件能够调节第一气腔和出气通道之间通气量,以及第二膜片驱使第二调压件左右移动的目的。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调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00),包括进气通道(110)、出气通道(120)、第一气腔(130)和第二气腔(140),所述进气通道(110)、所述第一气腔(130)和所述出气通道(120)依次连通,所述出气通道(120)上连通有所述第二气腔(140);第一调压组件(200),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00)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气腔(130)处,所述第一调压组件(200)能够调节所述第一气腔(130)的进气量;第二调压组件(300),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00)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气腔(140)处,所述第二调压组件(300)能够调节所述出气通道(120)的出气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调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压组件(200)包括第一膜片(210)和第一调压件(220),所述第一膜片(210)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组件(100)上对应的所述第一气腔(130)处,所述第一调压件(220)位于所述进气通道(110)和所述第一气腔(130)之间的连通处,所述第一膜片(210)能够形变延展并能够驱使所述第一调压件(220)上下移动,所述第一调压件(220)能够调节所述进气通道(110)和所述第一气腔(130)之间的通气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调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压组件(200)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气腔(130)的进气口处的连接通气件(230),所述连接通气件(230)连通所述第一气腔(130)和所述进气通道(110),所述第一调压件(220)穿设所述连接通气件(230),所述第一调压件(220)的下端设有位于所述进气通道(110)中的第一塞部(221),所述第一塞部(221)能够遮蔽所述连接通气件(230)的进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调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压组件(20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240)和第二弹性件(250),所述第一弹性件(240)与所述壳体组件(100)连接并能够作用于所述第一膜片(210)的上端,所述第二弹性件(250)与所述壳体组件(100)连接并能够作用于所述第一调压件(220)的下端,所述第一调压件(220)的上端抵接于所述第一膜片(210)的下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调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伟钊陈国权邓显敏游锦堂麦广智
申请(专利权)人:长青热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