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球盖菇栽培滴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5615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04
一种大球盖菇栽培滴灌装置,涉及一种滴灌装置。目的是解决现有的大球盖菇栽培基质灌溉时栽培基质水分分布不均匀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装置由滴灌管和多个导流管构成;所述导流管由C形卡和圆管构成,C形卡内壁设置有C形凹槽,C形凹槽与圆管内部连通;滴灌管设置在C形卡内,圆管内部设置有竖向的螺旋形的凹槽,凹槽的槽底部设置有径向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对不同深度的基质进行灌溉,保证了基质中水分的均匀性,能够减少了水分的挥发损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大球盖菇栽培滴灌。型适用于大球盖菇栽培滴灌。型适用于大球盖菇栽培滴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球盖菇栽培滴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滴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球盖菇又名皱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大球盖菇多为人工栽培。人工栽培所采用的基料包括玉米芯、木屑、稻壳、土壤、石灰、牛粪等。将玉米芯、木屑、稻壳、土壤、石灰和牛粪充分搅拌均匀后进行发酵,得到基料,能够提高大球盖菇产量,并且不会减弱大球盖菇菌丝的长势,菇体结实、品质好;而且空心菇率、开伞率更低。大球盖菇栽培过程中,发菌期和育菇期要求基质湿度为16~20%,且水分在基质内分布均匀,现有的喷淋、雾化等方式灌溉基质时容易造成栽培基质表层水分高而下层水分低,水分分布不均匀,并且喷淋、雾化等方式水分蒸发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大球盖菇栽培基质灌溉时栽培基质水分分布不均匀和存在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提出一种大球盖菇栽培滴灌装置。
[0004]本技术大球盖菇栽培滴灌装置由滴灌管和多个导流管构成;所述导流管由C形卡和圆管构成,C形卡开口朝上设置,圆管上端固接在C形卡底部外壁上,C形卡内壁设置有C形凹槽,C形凹槽与圆管内部连通;滴灌管设置在C形卡内,滴灌管的出水口朝向C形凹槽底部,圆管内部设置有竖向的螺旋形的凹槽,凹槽的槽底部设置有多个径向通孔。
[0005]本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06]本技术用于大球盖菇栽培过程中基质的灌溉,使用时多个导流管插入至基质内,滴灌管依次设置在不同的导流管的C形卡内用于连接多个导流管、并为导流管供应水;滴灌管的出水口朝向C形凹槽底部,因此滴灌管的出水会由C形凹槽流入圆管,最后流入基质,因此减少了水分的暴露,避免了挥发损失;水分进入圆管后会沿着螺旋形的凹槽向下流动,当遇到径向通孔时则会排出至圆管外部的基质内,剩余水分继续向下流动并从其他的径向通孔排出,因此本技术装置能够对不同深度的基质进行灌溉,保证了基质中水分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实施例1中大球盖菇栽培滴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实施例1中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3为图2的A

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合理组合。
[0011]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大球盖菇栽培滴灌装置由滴灌管4和多个导流管构成;所述导流管由C形卡1和圆管2构成,C形卡1开口朝上设置,圆管2上端固接在C形卡1底部外壁上,C形卡1内壁设置有C形凹槽3,C形凹槽3与圆管2内部连通;滴灌管4设置在C形卡1内,滴灌管4的出水口朝向C形凹槽3底部,圆管2内部设置有竖向的螺旋形的凹槽6,凹槽6的槽底部设置有多个径向通孔5。
[0012]本实施方式用于大球盖菇栽培过程中基质的灌溉,使用时多个导流管插入至基质内,滴灌管4依次设置在不同的导流管的C形卡1内用于连接多个导流管、并为导流管供应水;滴灌管4的出水口朝向C形凹槽3底部,因此滴灌管4的出水会由C形凹槽3流入圆管2,最后流入基质,因此减少了水分的暴露,避免了挥发损失;水分进入圆管2后会沿着螺旋形的凹槽6向下流动,当遇到径向通孔5时则会排出至圆管2外部的基质内,剩余水分继续向下流动并从其他的径向通孔5排出,因此本实施方式装置能够对不同深度的基质进行灌溉,保证了基质中水分的均匀性。
[0013]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多个径向通孔5竖向排列。
[0014]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所述圆管2长度为10~18cm,圆管2内径为0.5~1.5cm。
[0015]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相邻的所述径向通孔5的间距为1~1.5cm,通孔5的孔径为0.5~0.8cm。
[0016]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相邻的所述径向通孔5的间距为1cm,通孔5的孔径为0.5cm。
[0017]实施例1:结合图1~3说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大球盖菇栽培滴灌装置由滴灌管4和多个导流管构成;所述导流管由C形卡1和圆管2构成,圆管2长度为10cm,圆管2内径为0.5cm,C形卡1开口朝上设置,圆管2上端固接在C形卡1底部外壁上,C形卡1内壁设置有C形凹槽3,C形凹槽3与圆管2内部连通;滴灌管4设置在C形卡1内,滴灌管4的出水口朝向C形凹槽3底部,圆管2内部设置有竖向的螺旋形的凹槽6,凹槽6的槽底部设置有多个径向通孔5,多个径向通孔5竖向排列,相邻的径向通孔5的间距为1cm,通孔5的孔径为0.5cm。
[0018]本实施例用于大球盖菇栽培过程中基质的灌溉,使用时多个导流管插入至基质内,滴灌管4依次设置在不同的导流管的C形卡1内用于连接多个导流管、并为导流管供应水;滴灌管4的出水口朝向C形凹槽3底部,因此滴灌管4的出水会由C形凹槽3流入圆管2,最后流入基质,因此减少了水分的暴露,避免了挥发损失;水分进入圆管2后会沿着螺旋形的凹槽6向下流动,当遇到径向通孔5时则会排出至圆管2外部的基质内,剩余水分继续向下流动并从其他的径向通孔5排出,因此本实施例装置能够对不同深度的基质进行灌溉,保证了基质中水分的均匀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球盖菇栽培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大球盖菇栽培滴灌装置由滴灌管(4)和多个导流管构成;所述导流管由C形卡(1)和圆管(2)构成,C形卡(1)开口朝上设置,圆管(2)上端固接在C形卡(1)底部外壁上,C形卡(1)内壁设置有C形凹槽(3),C形凹槽(3)与圆管(2)内部连通;滴灌管(4)设置在C形卡(1)内,滴灌管(4)的出水口朝向C形凹槽(3)底部,圆管(2)内部设置有竖向的螺旋形的凹槽(6),凹槽(6)的槽底部设置有多个径向通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维苏雅迪王丙锋张荣芳王延锋黄绪堂郑铁军王朝文赵敏杰李悦书蒋希峰张玉磊丛克强李易初盖志佳张俐俐史磊王金贺张鹏潘春磊盛春鸽刘姿彤于海洋苏宝华李国泰李红艳王翠玲张明芮海英赵东升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