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凯专利>正文

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5614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雨水入口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包括路面和集水管,路面的下端设置有海绵碎石层,海绵碎石层的下端安装有集水管;路面的一端连接有人行道,人行道的一端设置有导流斜坡,集水管的一端连接有集水箱;集水箱的一端安装有调蓄水管,调蓄水管的一端连接有过滤箱,过滤箱一端设置有净化水箱,净化水箱的一端安装有市政用水管。该市政雨水入口结构,通过设置有集水管、集水箱、调蓄水管、过滤箱和净化水箱,对雨水进行截污、弃流、过滤、调蓄和净化处理,系统的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对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对建设生态农业、生态城市,保护环境,提升了环保性能和实用效果。提升了环保性能和实用效果。提升了环保性能和实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雨水入口
,具体为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市政雨水入口结构一般用来做雨水收集,完整的说应该叫做"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是指收集、利用建筑物屋顶及道路、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的降雨径流,经收集
‑‑
输水
‑‑
净水
‑‑
储存等渠道积蓄、雨水收为绿化、景观水体、洗涤及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补给,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具有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地下水位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雨水收集利用建筑、道路、湖泊等,收集雨水,用于绿地灌溉、景观用水,或建立可渗式路面、采用透水材料铺装,直接增加雨水的渗入量。收集雨水首先要有一个集水面,再配一套输水管,最后是蓄水池。收集雨水的系统并不复杂,投入最大的是雨水收集蓄水池,其次是输水管。就目前的条件而言,收集屋顶的雨水,集水面也有,输水管也有,缺的只是蓄水池。而建蓄水池也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只要在每栋房前的花园或绿地底下建一个蓄水池,上面留一供取水和清扫池底垃圾的口,顶上覆盖土并种上绿化。这样的蓄水池还可以和人防建筑相结合,一方面满足了人防的建设指标,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一条收集利用雨水的投资渠道。高速公路同样也是一个收集利用雨水的好场所。只要在高速公路的边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建一蓄水池,再把各个蓄水池串联起来,把一个个分散的小蓄水池变成一个统一的蓄水系统,结合高速公路的绿化带的用水,这样就可以方便的收集和取用雨水。
[0003]中国已授权技术公开(公告)号:CN206800578U中公开的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该市政雨水入口结构通过在方形凹槽在一个侧壁处与市政污水管道连通,并且在方形凹槽的底壁上装配有置有倾斜向下伸入市政污水管道内的台阶状弯折板,台阶状弯折板的各个水平板上设置有与各自相邻的竖直板共面的挡板,挡板竖直向上延伸,方形凹槽的底部可以收纳一些杂物,并且,台阶状弯折板上的挡板会阻挡随着水流而下的淤泥和杂物,防止市政雨水入口结构和市政污水管道堵塞,并且,台阶状弯折板是装配在方形凹槽的底壁上的,可以取下来,很容易清理积累在台阶状弯折板上得到污泥和杂物的;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适用环境有限,而且并没有雨水的储存和利用结构,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雨水管理模式经常会造成城市洪灾、雨水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主要问题,故而提出以上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适用环境有限和无法收集再利用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包括路面,所述路面的下端设置有海绵碎石层,所述路面的一端连接有人行道;所述人行道上安装有砖块和导流孔;所述砖块的下端连接有基块和直孔道;所述人行道的一端设置有导流斜坡;所述导流斜坡的一端连接有草地;所述草地的下端安装有防污地漏;所述防污地漏的下端连接有集水漏斗;所述集水漏斗的下端设置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一端连接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的一端安装有调蓄水管,所述调蓄水管的一端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一端设置有净化水箱,所述净化水箱的一端安装有市政用水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海绵碎石层由软质吸水石构成,所述海绵碎石层与路面相适配,所述海绵碎石层的下端连接有集水管,所述导流斜坡的下端分布有相适配的海绵碎石层。
[0010]进一步的,所述人行道由多个砖块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砖块之间均设置有导流水道,每个所述导流水道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导流孔。
[0011]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砖块的下端均安装有相适配的基块,每两个所述基块之间均设置有直孔道,所述直孔道的内部由海绵碎石层构成,所述直孔道的上端连接有导流孔,所述直孔道的下端安装有集水管。
[0012]进一步的,所述防污地漏包括有过滤通孔,所述过滤通孔的下端连接有集水漏斗,所述集水漏斗包括集水斗和由吸水海绵构成的截污层,所述集水斗的下端安装有集水管。
[0013]进一步的,所述集水管通过调蓄水管与集水箱的上端贯通连接,所述集水箱的一侧通过调蓄水管与过滤箱的底端贯通连接,所述过滤箱一侧的底端通过调蓄水管与净化水箱的底端贯通连接,所述净化水箱的一侧通过调蓄水管与市政用水管贯通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箱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石英砂和树脂,所述净化水箱的内部填充有膨润土、纤维素离子交换剂和生物吸附剂。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市政雨水入口结构,通过海绵碎石层分布在路面、人行道和导流斜坡能够对雨水进行最大限度的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碎石层是由软质吸水石构成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各种路况,只需进行简单填充,操作方便,功能齐全,大大提升了使用效果和适用性能。
[0018](2)、该市政雨水入口结构,通过在砖块之间设置导流水道,导流水道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能够对雨水有很好的导向作用,避免雨水积聚人行道造成行人行动不便,出现不必要的损伤,通过砖块下方设置基块和直孔道,能够将雨水引流到集水管,通过基块既能保证砖块的稳定性,又能在砖块出现损伤时方便快捷的进行更换,增加了循环利用性能和便捷性。
[0019](3)、该市政雨水入口结构,通过设置有集水管、集水箱、调蓄水管、过滤箱和净化水箱,对整个雨水入口的结构有截污、弃流、过滤、调蓄和净化处理,系统的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对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但减少了地下水开采,而且还可以补充部分地下水,减轻整个自然界水循环系统的压力。减少水土流失,对建设生态农业、生态城市,保护环境,提升了环保性能和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市政雨水入口结构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市政雨水入口结构的砖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市政雨水入口结构的防污地漏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市政雨水入口结构的集水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路面1,海绵碎石层2,砖块3,导流水道301,导流孔4,导流斜坡5,人行道6,防污地漏7,集水漏斗8,草地9,集水管10,基块11,直孔道12,集水箱13,调蓄水管14,过滤箱15,净化水箱16,市政用水管17。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包括路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1)的下端设置有海绵碎石层(2),所述路面(1)的一端连接有人行道(6);所述人行道(6)上安装有砖块(3)和导流孔(4);所述砖块(3)的下端连接有基块(11)和直孔道(12);所述人行道(6)的一端设置有导流斜坡(5);所述导流斜坡(5)的一端连接有草地(9);所述草地(9)的下端安装有防污地漏(7);所述防污地漏(7)的下端连接有集水漏斗(8);所述集水漏斗(8)的下端设置有集水管(10);所述集水管(10)的一端连接有集水箱(13);所述集水箱(13)的一端安装有调蓄水管(14),所述调蓄水管(14)的一端连接有过滤箱(15),所述过滤箱(15)一端设置有净化水箱(16),所述净化水箱(16)的一端安装有市政用水管(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碎石层(2)由软质吸水石构成,所述海绵碎石层(2)与路面(1)相适配,所述海绵碎石层(2)的下端连接有集水管(10),所述导流斜坡(5)的下端分布有相适配的海绵碎石层(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6)由多个砖块(3)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砖块(3)之间均设置有导流水道(301),每个所述导流水道(30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岸华杜凯
申请(专利权)人:杜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