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茗专利>正文

一种车辆出入气动道闸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5335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出入气动道闸系统,包括道闸驱动机构、车牌识别摄像机构、车辆检测器和单片机控制机构,所述道闸驱动机构包括机架、闸杆、驱动气缸、电磁气阀和手动气阀,所述闸杆的一端与机架铰接,所述驱动气缸竖向设置,其底部为固定端,顶部为活塞端,所述固定端与机架铰接,所述活塞端与闸杆铰接,用于驱动所述闸杆翻转;其中,所述车牌识别摄像机构及车辆检测器分别设置在所述闸杆的两侧,且二者分别与单片机控制机构相连;所述手动气阀、电磁气阀分别与驱动气缸相连,所述电磁气阀与单片机控制机构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闸杆的运行不受停电影响,且对于闸杆本身的强度要求低,闸杆不容易晃动,起落过程中的噪音小。起落过程中的噪音小。起落过程中的噪音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出入气动道闸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道闸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出入气动道闸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道闸又称挡车器,是用于道路上限制机动车行驶的通道出入口管理设备,现广泛应用于公路收费、小区等。
[0003]目前,道闸的起落一般是通过电机驱动。这种道闸当安装在道口跨度较大的场合时,一方面需要的闸杆很长,对闸杆的强度要求高;另一方面,在道闸抬起、落下时,对电机的功率和转动扭矩要求大,闸杆容易晃动,特别是在大风天气运行时,由于闸杆晃动造成的噪音大。
[0004]另外,停电会导致道闸失效,手动驱动道闸起落时,道闸的翻转会带动减速机一起运作,增加减速机的运作负荷,自身也容易失效或者损坏,而且目前道闸的手动翻转往往需要打开道闸机芯的机箱后,才能进行操作,操作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出入气动道闸系统,其运行不受停电影响,且对于闸杆本身的强度要求低,闸杆不容易晃动,起落过程中的噪音小。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出入气动道闸系统,包括道闸驱动机构、车牌识别摄像机构、车辆检测器和单片机控制机构,
[0007]所述道闸驱动机构包括机架、闸杆、驱动气缸、电磁气阀和手动气阀,所述闸杆的一端与机架铰接,所述驱动气缸竖向设置,其底部为固定端,顶部为活塞端,所述固定端与机架铰接,所述活塞端与闸杆铰接,用于驱动所述闸杆翻转;
[0008]其中,所述车牌识别摄像机构及车辆检测器分别设置在所述闸杆的两侧,且二者分别与单片机控制机构相连;
[0009]所述手动气阀、电磁气阀分别与驱动气缸相连,所述电磁气阀与单片机控制机构相连。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闸杆上设有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设于闸杆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第二铰接孔用于与活塞端铰接,所述第二铰接孔到第一铰接孔的距离为闸杆长度的1/20~1/6。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闸杆的翻转角度为0~90
°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机架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顶部开口,所述驱动气缸的固定端与容纳腔的底部铰接,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端向容纳腔顶部的开口伸出。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端设有双耳座,所述双耳座内设有与所述闸杆相适配的装配槽,所述闸杆的底部伸入所述装配槽内,且所述闸杆的第二铰接孔与所述双耳座铰接。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机架顶部设有支座,所述支座与闸杆的所述第一铰接
孔铰接。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磁气阀包括单控进气电磁气阀和双控进气电磁气阀,所述单控进气电磁气阀和双控进气电磁气阀通过气管连接,且所述单控进气电磁气阀和双控进气电磁气阀分别与单片机控制机构相连。
[001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气源,所述气源包括无油静音空压机,所述单控进气电磁气阀和手动气阀分别与无油静音空压机相连。
[001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气源还包括油水分离器,所述油水分离器的一端与无油静音空压机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与电磁气阀及手动气阀相连。
[001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车辆检测器为地感线圈。
[0019]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出入气动道闸系统,通过将闸杆的一端与机架铰接,驱动气缸的活塞端与闸杆相连,以驱动闸杆翻转,当闸杆一侧的车牌识别摄像机构识别到有车辆靠近道口,单片机控制机构接收到车牌识别摄像机构的信号,控制电磁气阀动作,使压缩空气由驱动气缸的底部进入,推动活塞杆向上运动,从而使闸杆向上翻转,以使闸杆抬起,让车辆通过;当闸杆另一侧的车辆检测器检测到车辆驶离道口时,单片机控制机构接收到车辆检测器的信号,控制电磁气阀动作,使压缩空气由驱动气缸的顶部进入,推动活塞杆向下运动,从而使闸杆向下翻转,以使闸杆落下;在出现停电情形或者车牌识别摄像机构识别不出车牌时,通过转动手动气阀,可以控制驱动气缸进行排气和吸气动作,进而活塞杆驱动闸杆抬起和落下,便于车辆通过。本实施例的闸杆即使应用在道口跨度较大的场合,即闸杆很长时,由于驱动闸杆翻转的动力不是位于闸杆的端部,而是支撑在距离闸杆端部有一段距离的位置,对于闸杆本身的强度要求降低,闸杆不容易晃动,运行噪音小。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一种车辆出入气动道闸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道闸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0023]图3是图2的正视图;
[0024]图4是图2的闸杆抬起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出入气动道闸系统的一实施例,包括道闸驱动机构、车牌识别摄像机构2、车辆检测器3和单片机控制机构4,结合图2和图3,所述道闸驱动机构包括机架11、闸杆12、驱动气缸13、电磁气阀和手动气阀15,所述闸杆12的一端与机架11铰接,所述驱动气缸13竖向设置,其底部为固定端131,其顶部为活塞端132,所述固定端131与机架11 铰接,所述活塞端132与闸杆12铰接,用于驱动所述闸杆12翻转;其中,所述车牌识别摄像机构2及车辆检测器3分别设置在所述闸杆12的两侧,且二者分别与单片机控制机构4相连;所述手动气阀15、电磁气阀分别与驱动气缸13 相连,所述电磁气阀与单片机控制机构4相连。
[0027]本实施例通过将闸杆12的一端与机架11铰接,驱动气缸13的活塞端132 与闸杆12相连,以驱动闸杆12翻转,当闸杆12一侧的车牌识别摄像机构2识别到有车辆靠近道口,单片机控制机构4接收到车牌识别摄像机构2的信号,控制电磁气阀动作,使压缩空气由驱动气缸13的底部进入,推动活塞杆向上运动,从而使闸杆12向上翻转,以使闸杆12抬起(结合图4),让车辆通过;当闸杆12另一侧的车辆检测器3检测到车辆驶离道口时,单片机控制机构4接收到车辆检测器3的信号,控制电磁气阀动作,使压缩空气由驱动气缸13的顶部进入,推动活塞杆向下运动,从而使闸杆12向下翻转,以使闸杆12落下;在出现停电情形或者车牌识别摄像机构2识别不出车牌时,通过转动手动气阀15,可以控制驱动气缸13进行排气和吸气动作,进而活塞杆驱动闸杆12抬起和落下,便于车辆通过。本实施例的闸杆12即使应用在道口跨度较大的场合,即闸杆12很长时,由于驱动闸杆12翻转的动力不是位于闸杆12的端部,而是支撑在距离闸杆12端部有一段距离的位置,对于闸杆12本身的强度要求降低,闸杆12不容易晃动,运行噪音小。
[0028]本实施例的车牌识别摄像机构2用于车辆靠近道口时的信号输出,本实施例的车辆检测器3用于车辆驶离道口时的信号输出,其可以采用地感线圈或红外对射感应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出入气动道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道闸驱动机构、车牌识别摄像机构、车辆检测器和单片机控制机构,所述道闸驱动机构包括机架、闸杆、驱动气缸、电磁气阀和手动气阀,所述闸杆的一端与机架铰接,所述驱动气缸竖向设置,其底部为固定端,顶部为活塞端,所述固定端与机架铰接,所述活塞端与闸杆铰接,用于驱动所述闸杆翻转;其中,所述车牌识别摄像机构及车辆检测器分别设置在所述闸杆的两侧,且二者分别与单片机控制机构相连;所述手动气阀、电磁气阀分别与驱动气缸相连,所述电磁气阀与单片机控制机构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出入气动道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杆上设有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设于闸杆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第二铰接孔用于与活塞端铰接,所述第二铰接孔到第一铰接孔的距离为闸杆长度的1/20~1/6。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出入气动道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杆的翻转角度为0~90
°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出入气动道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顶部开口,所述驱动气缸的固定端与容纳腔的底部铰接,所述驱动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茗叶奔成利海锋朱夕青
申请(专利权)人:陈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