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炉缸炉腹过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5217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炉炉缸炉腹过渡装置,其主要由高炉炉腹、高炉炉缸及构成炉缸炉腹的炉墙组成,通过炉腹冷却壁的安装角度β与高炉炉腹角α不同,以及炉腹冷却壁及炉缸冷却壁合理的衔接方式,有效解决炉缸炉腹过渡部位的衔接不合理,导致冷却壁的烧毁、漏水,引起高炉休风或者停炉检修,进而降低高炉寿命的问题,适合在各钢铁企业高炉炉体新建及改造项目推广。推广。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炉炉缸炉腹过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炉炉缸炉腹过渡装置,属于高炉炼铁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高炉长寿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设计、建造、生产、维护等诸多方面。高炉长寿设计的目的在于采用先进的设计技术和理念,为实现高炉长寿奠定基础。
[0003]从系统层面讲,高炉长寿设计是高炉内型、内衬结构、冷却体系、自动化检测的有机结合。通过将合理的高炉内型、科学的内衬结构、强化高炉冷却、完善的监测系统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高炉长寿。
[0004]影响高炉长寿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限制性环节,主要指炉底炉缸,它是决定高炉寿命的关键,只有解决了限制性环节的长寿问题,才能实现高炉真正意义上的长寿;另一方面是非限制性环节,它虽然不是决定高炉寿命的最主要因素,但也需重视,以期实现高炉各部位的同步长寿。
[0005]目前我国大中型高炉大多数采用砖壁一体化的薄壁内衬结构,在炉缸、炉腹的过度部位因角度的不连续和壁厚的不同,因此二者的衔接部位处理是否恰当,决定该区域冷却设备的使用寿命。实际中出现大量高炉由于炉腹冷却壁与风口带冷却壁的衔接不合理,给高炉操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造成炉缸炉腹冷却璧结合部位的设备烧损、漏水,甚至造成休风及停炉检修。
[0006]对于薄壁内型设计的高炉,过分追求炉腹区铜冷却壁砖衬的热面与高炉内型线一致,以及炉腹区铜冷却壁的安装角度与设计的炉腹角保持一致是造成此部位破损问题的关键。炉腹区铜冷却壁安装角度与炉型角度完全保持一致,易造成风口区铸铁冷却壁上部砖衬减薄。风口上部回旋区砖衬过薄将造成1800~ 2000℃的高温回旋气流直接逼近风口带铸铁冷却壁,严重时造成冷却壁铸铁熔化。
[0007]鉴于以上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炉炉缸炉腹过渡装置,其目的是解决高炉炉缸炉腹过渡部位因结构设计不合理、冷却不到位而引起的寿命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高炉炉缸炉腹过渡装置,其目的解决炉缸炉腹过渡部位的衔接不合理,导致冷却壁的烧毁、漏水,引起高炉休风或者停炉检修,进而降低高炉寿命的问题。
[0009]本技术主要构思:将高炉炉腹角和冷却壁安装角度设为两个不同的角度,目的是将漏斗抛物面的侵蚀线置于炉腹内型线和冷却壁热面之间。在炉腹却壁热面预留形成渣皮的足够空间,既能保证渣皮的稳定存在,又能避免高温回旋气流对炉缸炉腹衔接部位冷却壁的冲刷侵蚀。
[0010]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高炉炉缸炉腹过渡装置,其主要由高炉炉腹、高炉炉缸及构成炉缸炉腹的炉腹炉墙、炉缸炉墙组成,且所述的高炉炉腹在所述的高炉炉缸上部。
其中,所述的炉缸炉墙由外到内依次由炉炉壳、不定型耐火材料A、炉缸冷却壁、不定型耐火材料B、炉缸耐衬等构成;所述的炉腹炉墙由外到内依次由炉壳、不定型耐火材料A、炉腹冷却壁、冷却壁镶砖、炉腹耐衬等构件组成,其特征在于:
[0011]1)所述的炉腹冷却壁的安装角度β与高炉炉腹角α不同,且β角大于α角;
[0012]将漏斗抛物面的侵蚀线置于炉腹内型线和冷却壁热面之间,不会引起因风口组合砖上部砖衬变薄导致的高温回旋气流对所述炉缸冷却壁烧毁。 2)所述的炉腹冷却壁底部端点B与所述的炉缸冷却壁顶端外侧端点A之间的水平距离a不小于100mm,或者100≤a≤200,其目的是保证所述炉缸冷却壁与所述的炉腹冷却壁炉连接处在实际生产中不会出现冷却盲区,进而引起冷却壁的烧损。
[0013]进一步,所述的炉腹冷却壁镶砖结构形成为凹凸形式,使得炉腹冷却壁热面更易于挂渣,有助于形成稳定的渣皮。
[0014]本技术产生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
[0015]1、可以有效解决炉缸炉腹过渡部位的衔接不合理,导致冷却壁的烧毁、漏水,引起高炉休风或者停炉检修,进而降低高炉寿命的问题
[0016]2、炉腹冷却壁镶砖结构形成为凹凸形式,使得炉腹冷却壁热面更易于挂渣,有助于形成稳定的渣皮。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有附图2页,共2幅。
[0018]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局部I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标识说明:1—高炉炉腹;2—高炉炉缸;3—炉壳;4—炉腹冷却壁; 5—冷却壁镶砖;6—炉腹内衬;7—不定型耐火材料A;8—炉缸内衬;9—炉缸冷却壁;10—不定型耐火材料B;11—漏斗抛物线;A—炉腹冷却壁底端端点; B—炉缸冷却壁顶端端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行说明。
[0022]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
[0023]本技术一种高炉炉缸炉腹过渡装置,其主要由高炉炉腹1、高炉炉缸2 及构成炉缸炉腹的炉墙组成,且所述的高炉炉腹在所述的高炉炉缸上部。其中,所属的炉缸炉墙由外到内依次由高炉炉炉壳3、不定型耐火材料A7、炉缸冷却壁9、不定型耐火材料B10、风口组合砖8构成;所述的炉腹炉墙由外到内依次由炉壳3、不定型耐火材料7、炉腹冷却壁4、冷却壁镶砖5、炉腹耐衬6等构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腹冷却壁4的安装角度β与高炉炉腹角α不同,且β角大于α角,其主要目的是将漏斗抛物面的侵蚀线11置于炉腹内型线和炉腹冷却壁4热面之间,不会引起因所述的炉缸内衬8上部变薄导致的高温回旋气流对所述炉缸冷却壁9烧毁;另外,所述的炉腹冷却壁4底部端点B与所述的炉缸冷却壁9顶端外侧端点A之间的水平距离a不小于100mm,或者100≤a ≤200,其目的是保证所述炉缸冷却壁与所述的炉腹冷却壁炉连接处在实际生产中不会出现冷却盲区,进而引起冷却壁的烧损。
[0024]进一步,所述的炉腹冷却壁9的冷却壁镶砖5的结构为为凹凸形式,使得炉腹冷却
壁9的热面更易于挂渣,有助于形成稳定的渣皮。
[0025]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都是本技术的个案,它们的作用之一是便于对本技术的理解,而不应认为是为对本技术做出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炉缸炉腹过渡装置,其主要由高炉炉腹、高炉炉缸及构成炉缸炉腹的炉腹炉墙、炉缸炉墙组成,且所述的高炉炉腹在所述的高炉炉缸上部,其中,所述的炉缸炉墙由外到内依次由高炉炉壳、不定型耐火材料A、炉缸冷却壁、不定型耐火材料B、炉缸耐衬构成;所述的炉腹炉墙由外到内依次由炉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冰贾利军李庆洋于国华张向国陈诚孟淑敏石小钊吕杰赵双葛荣萧汤彦玲王会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