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516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包括头枕部以及与头枕部的下部连接的颈垫,所述头枕部为空腔结构,其下部和正面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两侧壁上对称设有耳罩,所述耳罩的内腔与头枕部的空腔连通;所述固定头枕还包括第一充气装置和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充气装置用于给头枕部充气;所述第一固定带设置于第二开口的下方,其一端与头枕部的外表面固接,另一端与头枕部的外表面可拆卸连接,用于固定被检查者的下颌;可见,该固定头枕可以固定被检查者头部位置,且可以适用不同被检查者头围大小,同时具有降噪效果好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核磁共振检查(MR I)已经是现代医学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它的普及让以前很多难以检查出来的疾病无所遁形。但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患者会被超过110分贝的噪音包围。患者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及内心的不安,在长达30mi n-1h的检查中,持续噪音将增加患者紧张,因此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部分患者难以保持镇定,难以配合完成检查,直接影响图像的质量。部分患者在完成核磁共振检查后,可能出现双耳不适、短暂性的听力下降等问题。为了更有效降低检查中产生的噪音,核磁共振生产厂家及医护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如:静音磁共振序列(如UTE、Si l entMR)、戴棉花团、耳机及硅胶耳塞等,但均未能起良好的效果。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静音磁共振价格高昂,不能短时间在各个医院普及。2、棉花或耳塞难以塞入尚未发育成熟的婴幼儿耳道,且填充物在狭小的耳道内稳定性较差,防噪效果不佳。3、使用耳塞可能导致耳垢在耳塞插入耳道的同时被推进中耳,这可能导致耳鸣、听力减弱、疼痛或细菌感染。4、核磁共振专用耳机为选配部件,价格较高、普及度低。5、核磁共振专用耳机为成人通用款,不适用于婴幼儿。6、在头颈线圈原体位设计,患者使用耳塞或耳机后再平躺在检查床上,人体与线圈间没有固定物,在检查中耳塞或耳机对耳部的隔音效果欠佳;此外,检查过程中难以固定患者体位。7、核磁共振专用耳机在使用过程中需直接接触患者,高使用率难以保证耳机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接触隔离患者后,残留的致病菌存在二次感染等医疗安全风险。8、颈线圈原体位设计难以将婴幼儿待检查的部位至于中心成像区域,且外固定防噪和制动效果欠佳,使检查成功率低或图像质量低。
[0004]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磁共振用固定头枕,可以固定被检查者头部位置,且可以适用不同被检查者头围大小,同时还具有透气性好、降噪、易清洁等特点。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包括头枕部以及与头枕部的下部连接的颈垫,所述头枕部为空腔结构,其下部和正面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两侧壁上对称设有耳罩,所述耳罩的内腔与头枕部的空腔连通;所述固定头枕还包括第一充气装置和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充气装置用于给头枕部充气;所述第一固定带设置于第二开口的下方,其一端与头枕部的外表面固接,另一端与头枕部的外表面可拆卸连接,用于固定被检查者的下颌。
[0008]所述的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中,所述固定头枕由内到外依次为皮革层、第一
吸音棉层、气囊层、第二吸音棉层、隔音毯层。
[0009]所述的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中,所述颈垫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充气装置,所述第二充气装置上设有阀门。
[0010]所述的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中,所述颈垫的下部可拆卸地连接有一弹性包裹护翼。
[0011]所述的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中,所述耳罩的内壁上设有一柔性包围部,所述柔性包围部与被检查者耳廓贴合的一侧为凹面。
[0012]所述的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中,所述第二开口的上方设有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头枕部的外表面上,另一端通过魔术贴的公扣、母扣与头枕部连接。
[0013]所述的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中,所述头枕部内腔的底部设有一沿所述头枕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通过前面具有一开口的、且为空腔的头枕部,用以固定被检查者头部位置;颈垫起到承托被检查者颈部的作用,提升其舒适度;所述耳罩为被检查者提供耳朵容置位置;气囊覆盖于整个头枕内部,可降低床板直接传递的噪声,通过第一充气装置的充气加压,使人脸部、耳廓与固定头枕的贴合度更高;所述第一固定带用以固定被检查者的下颌;可见,该固定头枕可以有效地固定被检查者头部位置,且可以适用不同被检查者头围大小,同时具有降噪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正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后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右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层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本文中,以图1固定头枕的正视图为前,以图2固定头枕的后视图为后。
[0022]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包括头枕部1以及与头枕部1的下部连接的颈垫2,所述头枕部1为空腔结构,其下部和正面分别设有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2,其两侧壁上对称设有耳罩3,所述耳罩3的内腔与头枕部1的空腔连通;所述固定头枕还包括第一充气装置4和第一固定带5,所述第一充气装置4用于给头枕部1充气;所述第一固定带1设置于第二开口1-2的下方,其一端与头枕部1的外表面固接,另一端与头枕部1的外表面可拆卸连接,用于固定被检查者的下颌。
[0023]使用时,解开第一固定带与头枕部外侧壁可拆卸连接的一端,然后被检查者平躺,将头部、颈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二、第一开口,颈垫支撑被检查者颈部位置,气囊覆盖于整个
固定头枕内部,通过第一充气装置充气加压使头枕部贴合被检查者脸部两侧,使被检查者的耳廓与耳罩更加服帖,再使用所述第一固定带固定被检查者的下颌即完成固定动作。
[0024]所述气囊覆盖于整个头枕内部,可降低床板直接传递的噪声,通过第一充气装置的充气加压,使人脸部与固定头枕贴合度更高;所述耳罩为被检查者提供耳朵容置位置,耳罩采用凸出头枕部外侧壁结构,能够有效减少固定头枕与线圈接触面,增加对噪音的反射;所述固定头枕的顶部为密封设计,防止被检查者的头发外露于线圈的卡槽,确保线圈卡槽安装顺利,有效避免部件间的干涉问题。可见,该固定头枕可以固定被检查者头部位置,且可以适用不同被检查者头围大小,同时具有降噪效果好的优点。
[0025]进一步的,参阅图4,所述固定头枕由内到外依次为皮革层6、第一吸音棉层7、气囊层8、第二吸音棉层9、隔音毯层10。一种实施方式中,使用所述固定头枕时被检查者的脸部贴合皮革层。所述固定头枕采用五层材料制成,皮革层易于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多层吸音棉层以及隔音毯层提高了降低噪音的效果,更好地保护被检查者的听力;所述气囊层与充气装置连通,可调节气囊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部以及与头枕部的下部连接的颈垫,所述头枕部为空腔结构,其下部和正面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两侧壁上对称设有耳罩,所述耳罩的内腔与头枕部的空腔连通;所述固定头枕还包括第一充气装置和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充气装置用于给头枕部充气;所述第一固定带设置于第二开口的下方,其一端与头枕部的外表面固接,另一端与头枕部的外表面可拆卸连接,用于固定被检查者的下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头枕由内到外依次为皮革层、第一吸音棉层、气囊层、第二吸音棉层、隔音毯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颈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卫彬张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