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床的排屑和冷却液回收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4931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数控机床的排屑和冷却液回收过滤系统,包括排屑机构和过滤机构;所述排屑机构包括底座、排屑电机和输送带;所述底座为上方开口的空腔式立方体;所述底座内腔中安装有数控机床;所述数控机床安装有保护舱盖;所述底座与保护舱盖相匹配;所述底座内腔开设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内固连有对称设计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均倾斜设计且支撑板与排屑槽共同构成漏斗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循环往复的双重过滤,进而有效的对冷却液进行净化,并输出纯净的冷却液,同时双重过滤机制中的金属碎屑一同堆积在粗滤网上,随着粗滤网上碎屑增多,还能有效的增强粗滤网的过滤效果,进而使碎屑与冷却液的分离更加快速。离更加快速。离更加快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机床的排屑和冷却液回收过滤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数控机床
,具体的说是一种数控机床的排屑和冷却液回收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数控机床的排屑、液体回收过滤冷却循环利用系统主要采用的是分体设置,其中的排屑机构主要采用在数控机床作业机头下部装设接屑输料筒、接屑输料筒内装设传送带,传送带由动力电机带动循环运动将切削的金属碎屑排出,但在实际运行中,时常在接屑输料筒位于传送带的后尾部沉积残留下碎屑,沉积的碎屑易造成排屑机卡滞,影响排屑机正常工作;液体回收过滤冷却循环利用机构主要是采用冷却液回收槽装设输液泵,在冷却液回收槽出液接口和液体输送管道连接之间装连过滤网和磁性过滤机构,所构成为2

3级回收过滤机构,在实际操作中,过滤网以及磁性过滤机构过滤出的碎屑以及杂质均需要人工进行清理,且随着过滤网以及磁性机构中杂质堆积过多,还会导致过滤、净化效果逐渐减弱,同时多级机构结构较为复杂,在数控机床使用完毕后,清理工作较为繁琐。
[0003]中国专利发布的一种数控机床冷却液循环系统,申请号:CN2019108670201,包括负责连接多台机床,用于收集冷却液的收集结构,以及用于汇流从多个收集结构处传输过来的冷却液用的中转结构,以及一个产生动力的动力泵,还包括一个负责实现冷却液净化的净化器;本产品通过收集结构进行冷却液的粗过滤,通过中转结构去除掉冷却液中的金属颗粒物,最后再通过净化器进行颗粒物的彻底净化,收集结构和中转结构无耗材,通过上述两道工序后的冷却液清洁度较高,最后通过净化器时,所携带有的颗粒物较少,可以大大延长滤芯的使用寿命,延长维护周期,但是由于该装置在运转时,对金属颗粒杂质过滤后不具备自行清理,在长时间的运转过程中会导致磁板上的金属颗粒堆积过厚,进而导致金属颗粒脱离,增大净化器的负担,同时在净化结束后需要对多出进行杂质清理,较为麻烦。
[0004]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研制一种数控机床的排屑和冷却液回收过滤系统,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在数控机场实际操作中,过滤网以及磁性过滤机构过滤出的碎屑以及杂质均需要人工进行清理,且随着过滤网以及磁性机构中杂质堆积过多,还会导致过滤、净化效果逐渐减弱,同时多级机构结构较为复杂,在数控机床使用完毕后,清理工作较为繁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数控机床的排屑和冷却液回收过滤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的排屑和冷却液回收过滤系统,包括排屑机构和过滤机构;
[0007]所述排屑机构包括底座、排屑电机和输送带;所述底座为上方开口的空腔式立方体;所述底座内腔中安装有数控机床;所述数控机床安装有保护舱盖;所述底座与保护舱盖相匹配;所述底座内腔开设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内固连有对称设计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
均倾斜设计且支撑板与排屑槽共同构成漏斗形;所述排屑槽下方固连有承接箱;所述支撑板延伸至承接箱内;所述承接箱位于支撑板下方转动连接有对称设计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贯穿承接箱;所述转动轴位于承接箱外一端均固连有排屑电机;所述转动轴与支撑板上共同转动连接有输送带;
[0008]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粗滤网和磁吸盒;所述承接箱“T”形设计;所述承接箱“T”形最大端朝向排屑槽;所述承接箱远离排屑电机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L”形设计;所述移动板底面开口设计且粗滤网固连于移动板底部开口处;所述磁吸盒固连于承接箱一侧;所述磁吸盒位于两个排屑电机中间;所述磁吸盒内通过导板分隔为压力槽、净化槽和动力槽;所述压力槽、净化槽和动力槽由下至上依次排布;所述动力槽内固连有对称设计的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上均套接有伞齿轮组;所述伞齿轮组远离动力轴一端均安装有皮带;所述皮带贯穿动力槽,且皮带远离动力槽一端与转动轴传动;所述动力轴两端均贯穿动力槽;所述动力轴位于压力槽内一端螺杆形设计;所述压力槽与承接箱底端导通设计;所述压力槽内滑动连接有压力板;所述压力板表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压力板通过滑动槽与动力轴滑动连接;所述压力板上表面通过弹簧与压力槽顶端弹性连接;所述滑动槽侧壁开设有啮合槽;所述啮合槽“T”形设计;所述啮合槽内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啮合齿;所述压力板底部开设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内固连有挤压囊;所述啮合槽靠近滑动槽一端固连有膨胀囊;所述挤压囊与膨胀囊导通设计;所述压力槽底部固连有推杆;所述推杆与挤压囊对应;所述动力轴上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将压力槽和净化槽导通;所述动力轴位于净化槽内固连有磁吸板;所述磁吸板环形设计;所述磁吸板上表面倾斜设计;所述净化槽内固连有刮板;所述刮板与磁吸板上表面贴合;所述刮板横截面均为“[”形设计;所述刮板整体呈“L”形设计;所述刮板远离磁吸板一端延伸至承接箱内设计;所述刮板位于承接箱内一端位于移动板上方;所述净化槽底部固连有出液管;
[0009]现有技术中数控机床的排屑、液体回收过滤冷却循环利用系统主要采用的是分体设置,其中的排屑机构主要采用在数控机床作业机头下部装设接屑输料筒、接屑输料筒内装设传送带,传送带由动力电机带动循环运动将切削的金属碎屑排出,但在实际运行中,时常在接屑输料筒位于传送带的后尾部沉积残留下碎屑,沉积的碎屑易造成排屑机卡滞,影响排屑机正常工作;液体回收过滤冷却循环利用机构主要是采用冷却液回收槽装设输液泵,在冷却液回收槽出液接口和液体输送管道连接之间装连过滤网和磁性过滤机构,所构成为2

3级回收过滤机构,在实际操作中,过滤网以及磁性过滤机构过滤出的碎屑以及杂质均需要人工进行清理,且随着过滤网以及磁性机构中杂质堆积过多,还会导致过滤、净化效果逐渐减弱,同时多级机构结构较为复杂,在数控机床使用完毕后,清理工作较为繁琐;
[0010]本专利技术工作时,数控机床对零件进行加工,在加工的过程中对零件进行切削,随之产生金属碎屑,冷却液和金属碎屑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在排屑槽内,在数控机床启动时,排屑电机转动,进而利用转动轴的传动,使转动轴以及支撑板上滑动连接的输送带进行转动,转动的输送带将掉落在表面的碎屑运输,并通过排屑槽掉落在承接箱中,由于支撑板以及输送带均倾斜设置,使碎屑的排放更加方便,同时掉落在承接箱中的碎屑和冷却液掉落在移动板上的粗滤网上,粗滤网将碎屑进行拦截,进而使大部分碎屑进行收集,同时部分微小碎屑连同冷却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滴落,并汇聚在承接箱底部并流入磁吸盒中压力槽的底部,排屑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时,转动轴上套接的皮带随转动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皮带
另一端套接的伞齿轮组进行转动,转动的伞齿轮组带动动力轴转动,动力轴在磁吸盒内转动,由于动力轴贯穿动力槽、净化槽和压力槽,且动力轴位于压力槽内一端呈螺杆形,初始状态下与转动轴通过啮合齿啮合的压力板随之转动,并逐渐向压力槽底部滑动,压力板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对压力槽底部的冷却液进行挤压,冷却液裹挟金属碎屑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动力轴中心开设的第一通槽向上运动,并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净化槽内,冷却液和碎屑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机床的排屑和冷却液回收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屑机构和过滤机构;所述排屑机构包括底座(1)、排屑电机(22)和输送带(23);所述底座(1)为上方开口的空腔式立方体;所述底座(1)内腔中安装有数控机床;所述数控机床安装有保护舱盖;所述底座(1)与保护舱盖相匹配;所述底座(1)内腔开设有排屑槽(11);所述排屑槽(11)内固连有对称设计的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均倾斜设计且支撑板(12)与排屑槽(11)共同构成漏斗形;所述排屑槽(11)下方固连有承接箱(2);所述支撑板(12)延伸至承接箱(2)内;所述承接箱(2)位于支撑板(12)下方转动连接有对称设计的转动轴(21);所述转动轴(21)贯穿承接箱(2);所述转动轴(21)位于承接箱(2)外一端均固连有排屑电机(22);所述转动轴(21)与支撑板(12)上共同转动连接有输送带(23);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粗滤网(26)和磁吸盒(3);所述承接箱(2)“T”形设计;所述承接箱(2)“T”形最大端朝向排屑槽(11);所述承接箱(2)远离排屑电机(22)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24);所述第一滑槽(24)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25);所述移动板(25)“L”形设计;所述移动板(25)底面开口设计且粗滤网(26)固连于移动板(25)底部开口处;所述磁吸盒(3)固连于承接箱(2)一侧;所述磁吸盒(3)位于两个排屑电机(22)中间;所述磁吸盒(3)内通过导板分隔为压力槽(31)、净化槽(32)和动力槽(33);所述压力槽(31)、净化槽(32)和动力槽(33)由下至上依次排布;所述动力槽(33)内固连有对称设计的动力轴(34);所述动力轴(34)上均套接有伞齿轮组(35);所述伞齿轮组(35)远离动力轴(34)一端均安装有皮带(36);所述皮带(36)贯穿动力槽(33),且皮带(36)远离动力槽(33)一端与转动轴(21)传动;所述动力轴(34)两端均贯穿动力槽(33);所述动力轴(34)位于压力槽(31)内一端螺杆形设计;所述压力槽(31)与承接箱(2)底端导通设计;所述压力槽(31)内滑动连接有压力板(37);所述压力板(37)表面开设有滑动槽(38);所述压力板(37)通过滑动槽(38)与动力轴(34)滑动连接;所述压力板(37)上表面通过弹簧与压力槽(31)顶端弹性连接;所述滑动槽(38)侧壁开设有啮合槽(4);所述啮合槽(4)“T”形设计;所述啮合槽(4)内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啮合齿(41);所述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风顺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北方精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