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错位打点油冷器管制成的油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471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错位打点油冷器管制成的油冷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芯子、进油室和出油室;所述芯子包括交替设置的散热带和油冷器管,芯子两端焊接有主片,主片上对应油冷器管的位置设置有过油孔;芯子主片分别焊接有进油室和出油室,油冷器管的管体上设有凹槽,外层的2个散热带上均焊接有护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油冷器重量轻,强度大,可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装配速度快,安装方便快捷,密封性强,流阻和风阻小。油冷器管的整体强度高,应力分散好,使用过程不容易发生变形、泄漏等,保证了油冷器的换热效率、密封质量以及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油冷器及油冷器所用的零附件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错位打点油冷器管制成的油冷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散热器组件
,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错位打点油冷器管制成的油冷器。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在行驶时,齿轮箱因为动力的传输,其中容置的润滑油温度会不断上升,如果润滑油温度过高,则有可能令润滑油沸腾而失去润滑作用,从而使得齿轮易于磨损,如何确保齿轮箱中的润滑油温度不会过高,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现有的汽车结构配置中,均会设有油冷器管,用于冷却润滑油,保证油温在正常工作范围之内。
[0003]现有技术的汽车油冷器,包括油冷器管体,油冷器管体具有内外双层管壁,内外双层管壁的管端密封封闭,内外双层管壁的中间围出过油空腔,油冷器管体外层管壁的一端设有进油口,另一端设有出油口,进出油口均相通于过油空腔,在进行润滑油冷却时油冷器管体的内孔及外壁与冷却水接触。但是上述管体的冷却面积有限,不能实现更好的润滑油冷却效果。
[0004]因此,原来的水冷式结构逐渐向风冷层叠式油冷器发展和过度,但风冷式的层叠式结构的产品零部件和焊点比较多,工艺难度大,且不合格率高,成本和单件重量比较高。且同时存在零部件多,工艺装配困难,并且流阻和风阻较大,不利于市场对于汽车节能的要求。将油冷器管体装配成油冷器时,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焊接强度不足,使得油冷管体在工作时能承受的工作压力较小,并且油冷管体进出端的压力强度也较弱,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0005]针对于这个情况,我们就要考虑新的结构和优化,使得在性能满足要求客户的情况下,设计结构简单,合格率高,成本低的油冷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错位打点油冷器管制成的油冷器,该油冷器整体强度高,工作压力大,抗压性好,耐腐蚀性强,整体重量轻。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的采用错位打点油冷器管制成的油冷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芯子、进油室和出油室;
[0009]所述芯子包括交替设置的散热带和油冷器管,散热带的数量比油冷器管多1个,芯子两端焊接有主片,主片上对应油冷器管的位置设置有过油孔;
[0010]芯子两端的主片的另一面分别焊接有进油室和出油室,进油室顶部设有进油口,出油室顶部设有出油口;
[0011]所述油冷器管的管体上表面沿管体轴向设有多个由管壁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凹槽,管体下表面设有多个由管壁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底部与第二凹槽底部焊接;
[0012]所述第一凹槽的轴向和第二凹槽的轴向相垂直且它们分别与管体轴线的夹角为大于0
°
,小于90
°

[0013]优选地,所述芯子上最外层的2个散热带上均焊接有护板。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为0.5

1.5mm,宽度为0.2

0.8mm。
[0015]优选地,所述管体的宽度为10

250mm,厚度不小于3mm。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设有2n列,第二凹槽的数量、长度、宽度和分布位置与第一凹槽相同,n为正整数。
[0017]优选地,当n等于1时,两列第一凹槽之间设有1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由管体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加强筋底部与管体内壁抵接。
[0018]优选地,当n≥2时,管体上设有n条加强筋,每隔2列第一凹槽就设有1条加强筋,且相邻2条加强筋的凹陷方向相反。
[0019]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的凹陷面相贴。
[0020]优选地,所述管体两侧内壁设有加强片。
[0021]优选地,所述管体为一块片体弯折而成,片体的弯折处设有第一弯折部,片体的2个自由端分别设有第二弯折部和第三弯折部。
[0022]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折部由片体折叠2

6层而成。
[0023]优选地,所述第二弯折部和第三弯折部均由片体的2个自由端向管体内折叠2

6层而成,且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的高度均为第一弯折部高度的一半,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的折叠层数及折叠的厚度相同。
[0024]优选地,所述散热带沿其径向为折线形设置,形成多个槽口上下交错分布的扰流槽,所述扰流槽的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或上下同宽的矩形。
[0025]优选地,所述扰流槽的槽底宽度为1.0

100mm。
[0026]优选地,所述扰流槽为上宽下窄的梯形,且扰流槽两侧壁的夹角为4
‑8°

[0027]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8]1、现有的油冷器管是在普通的焊接铝管内塞入翅片(如图9),再装配成油冷器使用。该种管型耐压能力弱,管体中部容易受到挤压变形,装配而成的油冷器强度差,内翅片易晃动,影响换热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的错位打点油冷器管在管体的上、下面设置了错位方向的凹槽,且上、下2个凹槽的底部相接触,热油从加强筋与其相近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组成的不完全封闭通道,或者加强筋与加强筋、加强筋与管体侧壁之间通过。现有的打点油冷器管打点为圆点,焊合时容易对不准,焊点小,若工作压力过大甚至有可能焊合的两点被冲击脱离。十字错位的设计可以让凹槽底部的接触点能准确接触,提高焊合率,保证管体的正常工作。且十字错位的打点设计增强了扰流作用,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油冷器管无需使用内翅片就能有较好的扰流效果和较大的换热面积,降低管材重量和油冷器重量,装配成的油冷器成品重量轻,合格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且不降低换热效率。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油冷器管还设计了加强筋,一方面利用管体自身材料增强管体强度,且不增加管体的外体积,另一方面还可组成完全/不完全的过油通道,进一步将热油分割成更小的紊流,避免热油流动对管体冲击性过大,引发油冷器振动。
[0030]2、现在的一种油冷器结构是在散热带两边焊上加强条和上、下护板,即由独立的
片体和散热带焊接而成(如图10),焊缝多,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效率低,在使用过程容易发生泄漏、变形等问题。
[0031]本专利技术还在管体两端设置了加强片,可直接接使用代替加强条和上、下护板,用本专利技术的油冷器管取代如图10的旧结构的油冷器,体积大大减小,管体采用一个铝合金的金属片体一次弯折成型,材质轻便,生产上容易实现弯折,大大节约了加工时间,生产效率高,管体的整体强度高,使用过程不容易发生泄漏。此外,该结构的油冷管也可用于装配普通的油冷器。
[0032]3、本专利技术还可在管体两侧设计弯折部,弯折部为片体向管体内折叠3次而成,弯折部类似2个U型开口交错放置然后折叠挤压得到。弯折部同样可在保证管体宽度方向上的厚度较小的情况下,保证了管体的强度,可在将该结构的油冷器管装配成油冷器时,有较大的工作压力,并且保证管进出端的压力强度,使润滑油顺利流入流出。管体的第二弯折部和第三弯折部的接触部分采用高频焊接工艺进行连接,从而使管体得到封边成为一个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错位打点油冷器管制成的油冷器,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芯子、进油室和出油室;所述芯子包括交替设置的散热带和油冷器管,散热带的数量比油冷器管多1个,芯子两端焊接有主片,主片上对应油冷器管的位置设置有过油孔;芯子两端的主片的另一面分别焊接有进油室和出油室,进油室顶部设有进油口,出油室顶部设有出油口;所述油冷器管的管体上表面沿管体轴向设有多个由管壁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凹槽,管体下表面设有多个由管壁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底部与第二凹槽底部焊接;所述第一凹槽的轴向和第二凹槽的轴向相垂直且它们分别与管体轴线的夹角为大于0
°
,小于9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错位打点油冷器管制成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子上最外层的2个散热带上均焊接有护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错位打点油冷器管制成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为0.5

1.5mm,宽度为0.2

0.8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错位打点油冷器管制成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宽度为10

250mm,厚度不小于3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错位打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平黄乃玉韦佳梁立兴黄寿来黄新咏杨元豪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市安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