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管线管管端加厚墩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46190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管线管管端加厚墩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热轧后管线管进行感应加热,加热到9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管线管管端加厚墩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管加工制造
,尤其涉及适用于管线管管端加厚墩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海洋油气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深海或者超深海油气资源被勘探和发现,不管海洋油田开发采用何种浮式平台,都需要使用立管,而钢悬链立管在深海及超深海油田的开采中使用最为广泛。钢悬链立管的管端尺寸精度要求极为苛刻,目前热轧无缝钢管的尺寸远达不到钢悬链立管的使用要求,因而需要对无缝钢管进行管端墩粗加厚,然后机加工的方法达到尺寸精度。
[0003]管端墩粗加厚多用于钻杆和油管,管端壁厚增加较多。一般的加厚变形比为2.0左右,并且需要4

6次感应加厚加热和2

3次墩粗加厚,并且墩粗变形温度较高,一般都在1100℃

1200℃之间,墩粗后加厚端与管体壁厚相差较大,且墩粗变形温度高,导致墩粗后管端的晶粒尺寸较大,致使在后续热处理的过程中加厚端易弯曲,影响管端直度;由于热处理前管端与管体壁厚差距大,且管端与管体晶粒度差距大,所以热处理后管端与管体性能会有差异,需要进行合金成分的提高来提高淬透性,进而缩小管端与管体性能的差异。而管线管由于使用目的不同,管线管的墩粗加厚是为了机加工后保证管端尺寸,以及管端与管体的性能保持一致。因此专利技术了一种适用于管线管管端微加厚墩粗工艺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进行管端100

300m范围进行壁厚微增加,变形温度控制在950℃

1150℃之间,一次墩粗成型,通过降低变形温度实现管端晶粒细小,通过壁厚微增加来减小管端与管体组织性能差异,为后续热处理和机加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0004]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一种通过降低变形温度实现管端晶粒细小,通过壁厚微增加来减小管端与管体组织性能差异,为后续热处理和机加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的适用于管线管管端加厚墩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降低变形温度实现管端晶粒细小,通过壁厚微增加来减小管端与管体组织性能差异,为后续热处理和机加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的适用于管线管管端加厚墩粗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适用于管线管管端加厚墩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对热轧后管线管进行感应加热,加热到950℃

1150℃,保温100

200s;
[0009]保温后的管料运送到加厚模具,用冲头进行挤压;
[0010]冲头达到设定的保护限位后恢复原位,加厚过程完成。
[0011]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能对管线管管端100

300mm范围进行墩粗加厚。
[0012]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3]本专利技术对管线管进行壁厚微增加,变形量小,可降低墩粗力值,并且使管端与管体壁厚差异减小,并且属于低温变形,使变形温度控制在950℃~1150℃之间,这样墩粗变形后减小管端与管体的晶粒度差异,进而减小热处理后管端与管体的力学性能差异;管线管管端实现一次墩粗成型,节省了墩粗时间,提高了墩粗效率,降低了墩粗工艺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4]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墩粗加厚后的管线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墩粗加厚后的管线管的加厚端的金相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适用于管线管管端加厚墩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对热轧后管线管进行感应加热,加热到950℃

1150℃,保温100

200s;
[0020]保温后的管料运送到加厚模具,用冲头进行挤压;
[0021]冲头达到设定的保护限位后恢复原位,加厚过程完成。
[0022]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能对管线管管端100

300mm范围进行墩粗加厚。
[0023]实施例1
[0024]本实例采用适用于管线管的管端墩粗工艺方法对深海用φ168.3*18.26mm规格钢悬链立管管端进行墩粗加厚;在热轧后选取φ168.3*18.26mm规格管子一根。
[0025]将φ168.3*18.26mm规格进行感应加热,加热到1050℃左右,加热和保温时间共150s左右;
[0026]将φ168.3*18.26mm保温后的管料运送到设计好的加厚模具,用设计直径的冲头进行挤压;
[0027]设定冲头的压力值和保护限位,达到管端150mm左右进行加厚的效果;冲头达到设定的保护限位后恢复原位,加厚过程完成;
[0028]对φ168.3*18.26mm规格加厚端进行金相分析,观察组织晶粒度。金相照片见附图2,加厚端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混合组织,晶粒度8.0左右。
[0029]实施例二
[0030]本实例采用适用于管线管的管端墩粗工艺方法对深海用φ273.1*25.4mm规格钢悬链立管管端进行墩粗加厚。在热轧后选取φ273.1*25.4mm规格管子一根。
[0031]将φ273.1*25.4mm规格进行感应加热,加热到1100℃左右,加热和保温时间共200s左右;
[0032]将φ273.1*25.4mm保温后的管料运送到设计好的加厚模具,用设计直径的冲头进行挤压;
[0033]设定冲头的压力值和保护限位,达到管端200mm左右进行加厚的效果。冲头达到设
定的保护限位后恢复原位,加厚过程完成;
[0034]对φ273.1*25.4mm规格加厚端进行金相分析,观察组织晶粒度。组织与实施例一中类似,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混合组织,晶粒度为8.0级左右。
[0035]以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管线管管端加厚墩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对热轧后管线管进行感应加热,加热到950℃

1150℃,保温100

200s;保温后的管料运送到加厚模具,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除燕刘江成张传友张哲平李艳张国柱胡希达赵兴亮赵苏娟赵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