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电梯及其高效施工设备、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4604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装电梯及其高效施工设备、施工方法,该加装电梯包括:底坑节、标准节、机房节,都由至少四个立柱围合成矩形框架结构,顶部两两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形成口字形;底坑节底部固定安装于地基上;标准节底部固定安装于底坑节上端,一侧设有半层入户电梯口;机房节底部固定安装于标准节上端,其中设有曳引机;轿厢,通过标准节内的轿厢导轨竖直移动设置,其上端连接有曳引绳,曳引绳另一端绕过曳引机上转动端后与配重块连接,配重块通过标准节内的配重块导轨竖直移动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加装电梯的高效施工设备、施工方法,其目的旨在针对旧楼改造提供一种模块化地、高效地、安全快速地加装电梯及施工设备、方法。方法。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装电梯及其高效施工设备、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建造
,特别涉及一种加装电梯及其高效施工设备、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的《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房间在五层以上或高层楼面高出地平线17公尺以上时,应存电梯设备”。然而,八、九十年代初期,城市住宅建筑基本是多层及小高层(七~十层),但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没有设电梯,这对住在五层、六层或七层以上的老年人、病人、残疾人、孕妇、小孩来说显得非常不便,若将这些至少还可以使用50年以上时间的住宅拆除重建,势必造成极大的资金及资源的浪费。为达到国际文明居住标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为本、以科技为本、以持续发展为本”的理念。针对旧楼改造,加装电梯将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需求。
[0003]相关技术中,采用传统类似于建房一样的浇注电梯井道,再进行相关设备的安装,其效率极为低下,也有采用模块化的加装电梯等,其结构、安装设备等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装电梯及其高效施工设备、施工方法,针对旧楼改造提供一种模块化地、高效地、安全快速地加装电梯及施工设备、方法。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装电梯,包括:
[0007]底坑节,由至少四个立柱围合成矩形框架结构,其底部固定安装于地基上,顶部两两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形成口字形;
[0008]标准节,由至少四个立柱围合成矩形框架结构,其底部固定安装于底坑节端部,标准节顶部两两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形成口字形;楼层高度为标准节高度的整数倍;标准节一侧设有半层入户电梯口;
[0009]机房节,由至少四个立柱围合成矩形框架结构,其底部固定安装于标准节端部,机房节顶部两两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形成口字形;机房节中还设有曳引机;
[0010]轿厢,通过标准节内的轿厢导轨竖直移动设置,其上端连接有曳引绳,曳引绳另一端绕过曳引机上转动端后与配重块连接,所述配重块通过标准节内的配重块导轨竖直移动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坑节的地基上还安装有缓冲器,包括轿厢缓冲器和配重块缓冲器。
[0012]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加装电梯的高效施工设备,包括:
[0013]支架导轨,其竖直设置,由若干节竖立的导轨梁堆接拼装而成;
[0014]U形支架,其开口朝向楼层加装位外墙设置,从U形底至开口方向依次设有吊装位、
节安装位,U形支架竖直滑动设置于支架导轨上,并通过升降机构实现竖直移动;
[0015]横向移动台,沿U形开口方向移动设置于U形支架上,通过横向移动机构驱动;
[0016]回转台,绕竖直轴转动设置于横向移动台上,通过回转机构驱动;
[0017]绞磨机,四台绞磨机按矩形布置于回转台上;
[0018]吊装工作台,其下端设有用以夹持口字形横梁的夹持机构;
[0019]面角调整机构,其连接于回转台与吊装工作台之间,用以调整吊装工作台与水平面的角度。
[0020]进一步地,所述面角调整机构由在水平面内呈等边三角形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组成;
[0021]第一连接件为第一万向节,其一活动端固接于回转台底部,另一活动端固接于吊装工作台上;
[0022]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伸缩杆、第二万向节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万向节一活动端与固接于回转台底部的第二伸缩杆连接,另一端固接于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二滑块沿等边三角形中心方向滑动设置于吊装工作台上;
[0023]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三伸缩杆、第三万向节A和第三万向节B,所述第三万向节A一活动端与固接于回转台底部的第三伸缩杆连接,另一活动端固接于第三万向节B的一活动端,第三万向节B的另一活动端固接于吊装工作台上。
[0024]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由相对向U形支架侧壁运动设置的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组成,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通过横向伸缩机构安装于吊装工作台底部。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外侧壁上均设有夹持开口槽,所述夹持开口槽的下夹持面水平,上夹持面斜向上设置形成向外V形开口状。
[0026]进一步地,所述横向伸缩机构包括:横向伸缩杆、横向导向件,所述横向伸缩杆、横向导向件一端连接于夹板,另一端连接于吊装工作台底部。
[0027]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架伸缩杆、以及支撑块,所述支架伸缩杆一端铰接于U形支架底部,另一端与铰接于支架导轨上的支撑块抵接形成支撑部。
[0028]进一步地,所述U形支架上沿U形开口方向设有横向导轨、横向齿条,所述横向移动台移动架设于横向导轨上,横向移动台并设有与横向齿条配合实现传动的横向步进电机。
[0029]进一步地,所述回转台上设有弧形齿条,所述横向移动台上设有与弧形齿条配合且用以实现其转动的弧形步进电机。
[0030]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高效施工设备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S1、底坑构建:在地基上用混凝土浇注形成用以安装底坑节的底坑,并在地基上预埋用以安装于支架导轨的螺栓安装位;
[0032]S2、设备架设:安装支架导轨,并将U形支架安装于其上;
[0033]S3、节安装:
[0034]第一步、通过绞磨机将底坑节吊起至吊装工作台底部的夹持机构处,通过夹持机构夹紧,并通过面角调整机构快速调整节的垂度,再通过横向移动台、回转台调整世底部的安装孔位,通过升降机构使节底部接触地基,并紧固安装于底坑节的地基上;
[0035]第二步、重复第一步的步骤将第一标准节吊装安装于底坑节上端,通过绞磨机将轿厢、配重块吊装分别安装于轿厢导轨、配重块导轨上;其次再一个一个累加安装标准节,
直到整个楼层都安装完标准节为止,其中注意每个标准节都需调整垂度;
[0036]第三步、重复第一步的步骤将机房节吊装安装于最上层的标准节上,再安装其上的防雨顶,再安装曳引绳、电器设备等;
[0037]S4、设备拆除:完成所有安装后,U形支架降至地面,同时拆除支架导轨即可。
[00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针对旧楼改造提供一种模块化地、高效地、安全快速地加装电梯及施工设备、方法。
[0039]1、本专利技术中吊装工作台上的夹持机构可以夹持每个节的上端口字形横梁处,面角调整机构可相对较快速准确的调整每个节的垂度,每个节的垂度是保证安装质量的关键,再通过夹持机构在水平面内朝一方向横向移动微调,回转台转动微调,横向移动台在水平面内朝另一方向横向移动微调,配合作用,使得每个节的底部至少一个安装孔位对齐其下的孔位,也便于其余孔位处根据是否需要加装调整垫片进行调整,也降低了每个节加工的要求,相对于普通绳索吊装安装来说这种配合调整方式不易摆动,使得安装变得简单,易受控。
[0040]2、本专利技术中面角调整机构根据非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装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坑节(101),由至少四个立柱围合成矩形框架结构,其底部固定安装于地基上,顶部两两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形成口字形;标准节(102),由至少四个立柱围合成矩形框架结构,其底部固定安装于底坑节(101)上端,标准节(102)顶部两两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形成口字形;标准节(102)一侧设有半层入户电梯口;机房节(103),由至少四个立柱围合成矩形框架结构,其底部固定安装于标准节(102)上端,机房节(103)顶部两两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形成口字形;机房节(103)中还设有曳引机(104);轿厢(105),通过标准节(102)内的轿厢导轨(106)竖直移动设置,其上端连接有曳引绳(107),曳引绳(107)另一端绕过曳引机(104)上转动端后与配重块(108)连接,所述配重块(108)通过标准节(102)内的配重块导轨(109)竖直移动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装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坑节(101)的地基上还安装有缓冲器,包括轿厢缓冲器和配重块缓冲器。3.根据权利要求1

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装电梯的高效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导轨(1),其竖直设置,由若干节竖立的导轨梁(11)堆接拼装而成;U形支架(2),其开口朝向楼层加装位外墙设置,从U形底至开口方向依次设有吊装位(21)、节安装位(22),U形支架(2)竖直滑动设置于支架导轨(1)上,并通过升降机构实现竖直移动;横向移动台(3),沿U形开口方向移动设置于U形支架(2)上,通过横向移动机构驱动;回转台(4),绕竖直轴转动设置于横向移动台(3)上,通过回转机构驱动;绞磨机(5),四台绞磨机(5)按矩形布置于回转台(4)上;吊装工作台(6),其下端设有用以夹持口字形横梁的夹持机构;面角调整机构(7),其连接于回转台(4)与吊装工作台(6)之间,用以调整吊装工作台(6)与水平面的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面角调整机构(7)由在水平面内呈等边三角形设置的:第一连接件(71),第二连接件(72),以及第三连接件(73)组成;第一连接件(71)为第一万向节,其一活动端固接于回转台(4)底部,另一活动端固接于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要辉朱攀曾小尧
申请(专利权)人:亚洲富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