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础承台与桩头接头处防水结构以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4410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25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础承台与桩头接头处防水结构以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遇水膨胀环,第一遇水膨胀环套设在桩头外周,第一遇水膨胀环的内周面与桩头的外周面固定连接,第一遇水膨胀环的外周面与基础承台的内周面固定连接。本申请的第一遇水膨胀环在吸水后能够膨胀,对基础承台与桩头缝隙进行填充,进而能够减少地下水向地表进行渗透的情况。表进行渗透的情况。表进行渗透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础承台与桩头接头处防水结构以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础承台与桩头接头处防水结构以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础承台指的是为承受、分布由墩身传递的荷载,在基桩顶部设置的联结各桩顶的钢筋混凝土平台。
[0003]在施工过程中,通常首先建造桩头,然后再浇筑底面垫层和基础承台,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桩头嵌入到基础承台内。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承台和底面垫层均为桩头建筑成型后浇筑的,因此桩头和基础承台之间存在施工缝,有多压力的地下水会通过桩头与基础承台之间的施工缝渗透入地下室底板的表面,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地下水经过基础承台与桩头接头处向地表渗透,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础承台与桩头接头处防水结构以及其施工方法。
[0006]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础承台与桩头接头处防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础承台与桩头接头处防水结构,包括第一遇水膨胀环,第一遇水膨胀环套设在桩头外周,第一遇水膨胀环的内周面与桩头的外周面固定连接,第一遇水膨胀环的外周面与基础承台的内周面固定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下水经过基础承台与桩头之间的缝隙向地表渗透时,地下水与第一遇水膨胀环接触,使得第一遇水膨胀环吸水膨胀,对基础承台以及桩头之间的缝隙进行堵塞,进而能够提升挡水环与桩头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减少地下水向地表进行渗透的情况。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遇水膨胀环外周套设有挡水环,挡水环设有多个,多个挡水环的直径不同,挡水环的轴线方向与桩头的轴线方向相同,多个挡水环沿桩头的轴线方向分布,挡水环套设在第一遇水膨胀环的外周与第一遇水膨胀环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挡水环相互抵接并固定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挡水环的底面与用于铺设在基础承台底面的底面垫层抵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下水经过基础承台与桩头之间的缝隙向地表渗透时,位于最下方的挡水环的底面与用于铺设在基础承台底面的底面垫层抵接,因此,挡水环的底面与底面垫层之间存在水平方向的间隙。当地下水向地表渗透时,地下水首先沿挡水环与底面垫层之间的缝隙进行渗透,然后再经过挡水环的外周面向上渗透。多个挡水环的设置,能够提升地下水渗透的路径的长度,进而能够对地下水的渗透起到分流的作用,从而能够减少地下水向上渗透的冲力,进而能够减少地下水向上渗透的水量。
[0010]可选的,所述桩头外周套设有抵接环,抵接环位于挡水环的下方,抵接环的顶面与位于最下方的挡水环的底面一体成型连接,抵接环的周面倾斜设置,抵接环的底端向靠近
桩头的方向倾斜,抵接环与桩头固定连接;桩头的周面开设有卡接槽,卡接槽位于抵接环的下方,卡接槽内嵌有防水环,防水环的外周向外延伸,底面与用于与承台抵接的底面垫层的顶面抵接,顶面与抵接环的底面抵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环的一端伸入到卡接槽内,使得防水环能够对地下水的渗透起到阻碍的作用,减少地下水向地表渗透的水量。卡接槽的设置,能够使得防水环的内周嵌入到卡接槽内,减少防水环与桩头之间的缝隙,进而能减少地下水由防水环与桩头周面的缝隙渗透入地表的情况,提升防水环的防水效果。
[0012]可选的,所述挡水环的外周套设有第二遇水膨胀环,第二遇水膨胀环的内周面与挡水环的外周面固定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下水向上渗透的过程中,第二遇水膨胀环吸水膨胀,挡水环与基础承台之间的缝隙进行堵塞,进而能够减少地下水经过挡水环与基础承台之间缝隙向地表进行渗透的情况,提升挡水环与基础承台之间的密封性。
[0014]可选的,所述多个挡水环的直径从下至上依次递减。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水环为采用混凝土进行浇筑得到的挡水环,多个挡水环的直径从下至上依次递减,使得在对挡水环进行浇筑处理时,能够提升对挡水环浇筑的便捷性。同时,位于最下方的挡水环的直径最大,使得地下水向地表进行渗透时,地下水经过的水平路径为最长,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地下水直接经过桩头周面与挡水环内周面之间的缝隙向上渗透的水压,减少地下水向上渗透的水量。
[0016]可选的,所述挡水环的顶面开设有接水槽,接水槽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无纺布。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基础承台时,需要向挡水环的上方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无纺布的设置,能够对混凝土起到阻挡的作用,避免混凝土进入到接水槽内的情况。当地下水渗透入挡水环的顶面后,地下水经过接水槽,并在地下水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进入到接水槽,接水槽的设置,能够对地下水起到储存的作用,进而能够减少地下水向地表渗透的水量。
[0018]可选的,所述接水槽的顶端呈扩口状。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下水流动到挡水环的顶面后,流入到接水槽内,接水槽的顶端呈扩口状,能够提升地下水流入到接水槽内的顺畅性,同时扩口状的接水槽能够提升接水槽对地下水的盛放的水量,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地下水渗透到地表的情况。
[0020]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的底壁开设有储水槽。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下水流动至接水槽内后,地下水流动至储水槽内。储水槽的设置,能够提升对地下水的存水量,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地下水向地表进行渗透的情况。
[0022]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槽的底端呈扩口状。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扩口状的储水槽,能够哦提升对地下水渗透入储水槽内的储水量,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地下水渗透到地表的情况。
[002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础承台与桩头接头处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桩头周围铺设基础承台底面垫层;步骤2:在底面垫层的顶面开设有与模具底端适配的的抵接槽,使得抵接槽的顶面
与底面垫层的顶面齐平;步骤3:在桩头的周面开设卡接槽,卡接槽与抵接槽连通,将防水环靠近桩头的内周嵌入到卡接槽内,防水环的外周向外延伸与底面垫层的顶面抵接;步骤4:将第一遇水膨胀环套设在桩头外周后,将用于浇筑抵接环和多个挡水环的模具套设在第一遇水膨胀环的外周,模具底端呈开口状,然后使得模具的底面与防水环的顶面抵接;步骤5:在第一遇水膨胀环外壁与模具内壁之间浇筑浆料,直至浆料成型,然后拆除模具;步骤6:在挡水环的顶面依次开设接水槽和储水槽,然后将无纺布固定连接在接水槽的开口处;步骤7:在挡水环的外周套设第二遇水膨胀环。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第一遇水膨胀环的设置,使得地下水经过桩头与基础承台之间的缝隙向地表进行渗透时,能够对桩头与基础承台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阻碍地下水向上地表渗透,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地下水向地表渗透的情况。
[0026]2、挡水环的设置,使得挡水环的底面与底面垫层的顶面抵接,进而能够提升地下水在水平方向的路径。与传统技术相比,当地下水向地表进行渗透时,能够分担地下水经过基础承台与桩头周面缝隙处渗透的水量,减少地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础承台与桩头接头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遇水膨胀环(12),第一遇水膨胀环(12)套设在桩头(1)外周,第一遇水膨胀环(12)的内周面与桩头(1)的外周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础承台与桩头接头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遇水膨胀环(12)外周套设有挡水环(3),挡水环(3)设有多个,多个挡水环(3)的直径不同,挡水环(3)的轴线方向与桩头(1)的轴线方向相同,多个挡水环(3)沿桩头(1)的轴线方向分布,挡水环(3)套设在第一遇水膨胀环(12)的外周与第一遇水膨胀环(12)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挡水环(3)相互抵接并固定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挡水环(3)的底面与用于铺设在基础承台底面的底面垫层(4)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础承台与桩头接头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头(1)外周套设有抵接环(31),抵接环(31)位于挡水环(3)的下方,抵接环(31)的顶面与位于最下方的挡水环(3)的底面一体成型连接,抵接环(31)的周面倾斜设置,抵接环(31)的底端向靠近桩头(1)的方向倾斜,抵接环(31)与桩头(1)固定连接;桩头(1)的周面开设有卡接槽(11),卡接槽(11)位于抵接环(31)的下方,卡接槽(11)内嵌有防水环(111),防水环(111)的外周向外延伸,底面与用于与承台抵接的底面垫层(4)的顶面抵接,顶面与抵接环(31)的底面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础承台与桩头接头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环(3)的外周套设有第二遇水膨胀环(32),第二遇水膨胀环(32)的内周面与挡水环(3)的外周面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础承台与桩头接头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挡水环(3)的直径从下至上依次递减。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础承台与桩头接头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玥任广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武清建总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