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刺参与单环刺螠的循环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433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刺参与单环刺螠的循环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单环刺螠和刺参以两个周期的循环养殖模式进行池塘养殖,第一养殖周期为刺参养殖周期,其时间节点为当年10月下旬至次年5月上旬;第二养殖周期为单环刺螠养殖周期,其时间节点为次年5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夏季高温期刺参池塘养殖的空档期问题而提出,填补了关键周期,形成可循环的生产管理模式,该方法不同于刺参与单环刺螠的混养方式,针对刺参与单环刺螠对温度环境的不同适应特性,在不同时间周期分别对刺参和单环刺螠进行养殖管理。进行养殖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刺参与单环刺螠的循环养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方式,具体是一种刺参与单环刺螠的循环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0002]池塘养殖作为刺参陆基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养殖面积占到刺参全部面积的40%以上。然而,近年来持续出现夏季高温等极端气候,尤其2013年之后,在山东、辽宁等刺参主产区均出现了刺参池塘养殖夏季大量死亡的现象,亟需新的解决办法。
[0003]单环刺螠,俗名海肠,自古以来,在国内、日韩等国均是较为名贵的海珍品,经济价值显著。根据相关研究,单环刺螠具有养殖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且在30℃左右水温下依然能够开展摄食活动,生长情况较好,非常适应池塘养殖或混养。
[0004]鉴于刺参池塘养殖夏季大量死亡现象以及单环刺螠在适宜在高温环境下的生长特性,本申请提出一种刺参与单环刺螠的循环养殖方法。
[0005]目前,由于养殖技术的限制,单环刺螠普遍采用浅滩养殖技术,尚未公开有池塘养殖单环刺螠的相关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刺参与单环刺螠的循环养殖方法,该循环养殖方法不同于传统刺参与单环刺螠的混合养殖方法,而是在结合刺参与单环刺螠对温度环境的适应特点的基础上,在同一池塘内按不同时间周期对刺参与单环刺螠进行循环养殖。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刺参与单环刺螠的循环养殖方法,基于气候特点,主要适用于以山东、河北、辽宁为代表的北方产区,其特殊之处在于:
[0009]对单环刺螠和刺参以两个周期的循环养殖模式进行池塘养殖,第一养殖周期为刺参养殖周期,其时间节点为当年10月下旬至次年5月上旬;第二养殖周期为单环刺螠养殖周期,其时间节点为次年5月下旬至10月上旬。
[0010]所述循环养殖方法根据周期主要包括养殖前的准备工作、刺参养殖和单环刺螠养殖;
[0011]一、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0012]养殖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水质管理、养殖池塘选择、消毒管理、参礁构建和饵料准备;
[0013]1、水源及水质要求
[0014]池塘水源常规控制指标包括盐度25

34,温度0

30℃,pH值7.8

8.5,溶解氧5mg/L以上,要求附近水源丰富、进排水方便,受风浪影响较小,四周无污染源。
[0015]2、养殖池塘选择
[0016]利用人工开挖、天然池塘或者利用现有参池或虾池改造成养殖池塘。
[0017]应在放苗前完成对参池或虾池的改造,具体操作包括:将池沟内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池底投放空心砖,铺设聚乙烯网,减少淤泥富集,加强水体氧气交换;对池底和石块、瓦片等附着基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分解和病原体排除,不得将池中污泥直接排入海中。
[0018]3、消毒管理
[0019]在放苗前1个月对池塘进行消毒。常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清池消毒,池子进水没过参礁后,每亩用生石灰60kg~80kg或漂白粉10kg~20kg,全池泼洒。在池内浸泡2d~3d,然后排掉,进排水洗刷2次~3次。
[0020]4、参礁构建
[0021]该模式参礁以人工参礁为主,以方便投放和收纳为原则,通常选用三角支架型网礁,中间用带孔的聚乙烯隔片,做成间距145cm的网笼,将网笼按照同样间距排列平放在池塘底部,用铁丝和木架固定。
[0022]5、饵料准备
[0023]刺参放苗前,池塘重新纳水,繁殖基础饵料,包括繁殖优良单细胞藻类、小型底栖生物等。可以使用优质有机肥如发酵鸡粪进行肥水,每亩施有机肥10kg~50kg,或复合肥3kg~5kg,全池均匀泼洒,使水呈黄绿色、黄褐色,透明度控制在40cm~50cm。单环刺螠放苗前,可加入米糠及碳酸钙等,开展底栖硅藻类培养,透明度控制在30cm~50cm。
[0024]二、刺参养殖
[0025]所述刺参养殖周期在当年10月下旬至次年5月上旬,其养殖管理涉及放苗、养成管理、投饵和采捕几个关键过程;
[0026]1、放苗
[0027]放苗时间为10月下旬,苗种规格在16头/kg

32头/kg,放苗密度以50kg/亩

100kg/亩为宜。放苗方法采用人工下水直接放苗,将苗种均匀撒播在参礁上,避免投放中的参体受损。
[0028]2、养成管理
[0029]10月下旬到11月初,随着水温的下降,将水位逐渐降至1m,日换水量10%~20%。在每天凌晨开底部微孔增氧机10min~15min,消除水体分层。每周施用一次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环境,抑制底质中有害厌氧菌繁殖。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或免疫多糖,促进刺参的摄食量、提高刺参的免疫能力和抗应激能力。
[0030]12月,水温降到10℃以下时,逐渐升高水位,最终保持在1.5m以上,使用微生态制剂改善池底环境。
[0031]次年3月,温度开始逐渐回升,池塘水温易分层,应逐渐降低水位,保持0.8m~1m即可,充分利用光照,加快水温回升,促进底栖硅藻和浮游植物的繁殖,通过投放增氧剂或打开增氧设备,在晴天中午打开增氧机,增加底层水溶氧含量。
[0032]次年4月~5月上旬,水温在13℃~15℃,加大日换水量,采取温和的换水方式,切忌大排大灌,日换水量10%~20%,有增氧设备的池塘应每天中午开机增氧,每次开启时间30min~60min左右,以改善池水环境。应每15d~20d施用1次底质改良剂或微生态制剂,以改善池底生态环境,防止底层水缺氧。
[0033]3、投饵
[0034](1)饵料种类。刺参饵料通常以川蔓藻、鼠尾藻、海带等加工成藻粉,制成配合饵料投喂,或将海带等藻类经浸泡、蒸煮后制成浆状或小碎片直接投喂。也可使用刺参专用人工配合饲料。
[0035](2)投饵时间。10月中下旬,放苗后水温逐渐下降,底栖硅藻繁殖也较慢,应加强投喂人工饵料,促使刺参快速生长,水温降低到5℃以下后停止投饵。次年2月~3月水温回升到5℃以上时重新开始投饵。投喂期间3d~5d投饵一次,通常在傍晚时进行。
[0036](3)投饵量。投饵的原则以适量为宜,日投饵量是刺参体重的1%~3%,可根据刺参排便多少、确定其投饵量。快速生长的适温期时应多投,投饵期间应该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根据水质情况调整投饵量。
[0037]4.成参采捕
[0038]秋季投放的大规格苗种,在次年5月上旬全部收捕,个体规格100g以上。同时应清理石块、空心砖等刺参相关附着基,为单环刺螠投放做好准备。
[0039]三、单环刺螠养殖
[0040]所述单环刺螠养殖周期在次年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其养殖管理涉及放苗、养成管理和收获几个关键过程;
[0041]1、放苗
[0042]放苗时间为5月中下旬,水温逐步上升。通常采用苗种单个体重处于0.5g...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刺参与单环刺螠的循环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单环刺螠和刺参以两个周期的循环养殖模式进行池塘养殖,第一养殖周期为刺参养殖周期,其时间节点为当年10月下旬至次年5月上旬;第二养殖周期为单环刺螠养殖周期,其时间节点为次年5月下旬至10月上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刺参与单环刺螠的循环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前的以下准备工作:1)池塘水源控制指标包括盐度25

34,温度0

30℃,pH值7.8

8.5,溶解氧5mg/L以上,要求附近水源丰富、进排水方便,受风浪影响较小,四周无污染源;2)养殖池塘选择利用人工开挖、天然池塘或者利用现有参池或虾池改造成养殖池塘;3)消毒管理在放苗前1个月对池塘进行消毒;4)参礁构建以人工参礁为主,以方便投放和收纳为原则,选用三角支架型网礁和中间用带孔的聚乙烯隔片做成网笼,将网笼按照同样间距排列平放并固定在池塘底部;5)饵料准备刺参放苗前,池塘重新纳水,繁殖基础饵料,包括繁殖优良单细胞藻类、小型底栖生物等;使用优质有机肥如发酵鸡粪进行肥水,每亩施有机肥10kg~50kg,或复合肥3kg~5kg,全池均匀泼洒,使水呈黄绿色、黄褐色,透明度控制在40cm~50cm;单环刺螠放苗前,加入米糠及碳酸钙,开展底栖硅藻类培养,透明度控制在30cm~50c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刺参与单环刺螠的循环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养殖池塘选择:应在放苗前完成对参池或虾池的改造,具体操作包括:将池沟内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池底投放空心砖,铺设聚乙烯网,减少淤泥富集,加强水体氧气交换;对池底和石块、瓦片等附着基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分解和病原体排除,不得将池中污泥直接排入海中。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刺参与单环刺螠的循环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消毒管理: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清池消毒,池子进水没过参礁后,每亩用生石灰60kg~80kg或漂白粉10kg~20kg,全池泼洒;在池内浸泡2d~3d,然后排掉,进排水洗刷2次~3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刺参与单环刺螠的循环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刺参养殖管理涉及放苗、养成管理、投饵和采捕几个关键过程;1)放苗放苗时间为10月下旬,苗种规格在16头/kg

32头/kg,放苗密度50kg/亩

100kg/亩;采用人工下水直接放苗,将苗种均匀撒播在参礁上,避免投放中的参体受损;2)养成管理10月下旬到11月初,随着水温的下降,将水位逐渐降至1m,日换水量10%~20%;在每天凌晨开底部微孔增氧机10min~15min,消除水体分层;每周施用一次底质改良剂,改善底
质环境,抑制底质中有害厌氧菌繁殖;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或免疫多糖,促进刺参的摄食量、提高刺参的免疫能力和抗应激能力;12月,水温降到10℃以下时,逐渐升高水位,最终保持在1.5m以上,使用微生态制剂改善池底环境;次年3月,温度开始逐渐回升,池塘水温易分层,应逐渐降低水位,保持0.8m~1m即可,充分利用光照,加快水温回升,促进底栖硅藻和浮游植物的繁殖,通过投放增氧剂或打开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浩姜作真张建柏柯可赵强李蕾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烟台市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所烟台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烟台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