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4148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包括停车框、一层停车板、二层停车板和传动机构,一层停车板和二层停车板均设置在两个停车框之间,传动机构包括停车框传动组件、一层停车板传动组件和二层停车板传动组件,停车框传动组件设置在基槽内,一层停车板传动组件设置在一层停车板的下侧,停车框由立柱和横杆组成,其中横杆对称设置在立柱的两端,二层停车板传动组件设置在立柱上,带动二层停车板上下移动,二层停车板为可折叠机构板;通过本装置,能够在一个车位上实现停放两辆车辆,而且装置可实现自动折叠,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实现将装置折叠,不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以及对公共区域的使用,具有使用方便、结构设计合理的特点。结构设计合理的特点。结构设计合理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停泊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汽车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须品,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更是不断提高。根据2018年的数据显示,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4亿辆,其中私家车(私人小微型载客汽车)持续快速增长,保有量达到了1.89亿。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的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问题。其中停车难已经成为困扰人们出行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在:
[0003](一)大型的商业中心,行政办公中心,餐饮娱乐场所,人流量大公用停车位少,而且土地资源少,不易于修建大型的停车建筑。
[0004](二)老旧的小区没有配套的地下停车库,地面停车位需求量大,现有的车位不满足需求;
[0005]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也在积极探索研究新型的空间利用率高,方便快捷的停车装置,而且成果显著市面上已有多种立体的停车装置;但是现有的立体停车装置仍存在弊端;例如在装置不使用时仍然会占用一定面积,对公共区域的使用会带来不便;且由于车位高于一层建筑物,长期设立会影响一层建筑采光,影响人们日常活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通过本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能够在一个车位上实现停放两辆车辆,而且装置可实现自动折叠,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实现将装置折叠不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以及对公共区域的使用,具有使用方便、结构设计合理,且发展前景好的特点。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所述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设置在基座上,包括停车框、一层停车板、二层停车板和传动机构,一层停车板和二层停车板均设置在对称设置的两个停车框之间,其中一层停车板设置在二层停车板的下方;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基槽,传动机构包括停车框传动组件、一层停车板传动组件和二层停车板传动组件,停车框传动组件设置在基槽内,一层停车板传动组件设置在一层停车板的下侧;所述停车框由立柱和横杆组成,其中横杆对称设置在立柱的两端,二层停车板传动组件设置在立柱上,带动二层停车板上下移动;且所述二层停车板为可折叠机构板。
[0009]优选的,所述的停车框传动组件设置在一层停车板传动组件的下侧,包括第一滑轨、第一传动丝杆和第一伺服电机,第一滑轨对称设置在基槽内,且与设置在底侧横杆上的第一滑块配合使用,第一传动丝杆设置在对称设置在两个第一滑轨之间,且第一传动丝杆的一端与设置在基槽内的第一转动轴承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伺服电机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丝杆与设置在底侧横杆上的连接螺母配合使用,通过第一传动丝杆转动带动停车框左右
移动。
[0010]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传动丝杆靠近第一转动轴承的一侧设置有空丝段,空丝段的长度与连接螺母的宽度相同,且空丝段右侧为第一传动丝杆的丝头方向。
[0011]优选的,所述的一层停车板传动组件包括第二滑轨、齿条、第二伺服电机和驱动齿轮,第二滑轨对称设置在第一滑轨的上侧,且与设置在一层停车板下侧面上的第二滑块配合使用,齿条的两端通过固定螺栓与设置在基槽内的连板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设置在一层停车板的下侧面上,驱动齿轮设置在第二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且与齿条相互啮合,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带动一层停车板沿着齿条运动。
[0012]优选的,所述的二层停车板包括两块相互配合使用的折叠板和横梁,两块折叠板之间通过合页板连接,且两块折叠板的连接部错位卡合,所述横梁对称设置在折叠板的外侧,与折叠板通过合页板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的二层停车板传动组件包括连接块、第二传动丝杆、第二转动轴承和第二伺服电机,连接块焊接在横梁的端部,且在连接块上设置有丝孔,丝孔与第二传动丝杆配合使用,第二传动丝杆穿过连接块与立柱平行设置,且第二传动丝杆的上端与设置在上侧横杆上的第二转动轴承连接,下端穿过设置在下侧横杆上的通孔与第二伺服电机连接,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带动二层停车板上下运动。
[0014]优选的,所述的第二传动丝杆上还套设有保护机构,保护机构包括套筒、铰轴、连杆和连接板,套筒与第二传动丝杆连接,连杆通过铰轴安装在套筒上,且在连杆的末端设置有活动球;所述连接板设置有弧形滑槽,弧形滑槽的另一端密封,活动球活动卡合在弧形滑槽内。
[0015]优选的,所述的左侧停车框与右侧停车框之间设置有锁链。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之处在于:
[0017](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包括停车框、一层停车板、二层停车板和传动机构,在使用时,本停车装置可以在单车位上实现双层停车,提高空间使用率;同时通过停车框传动组件和一层停车板传动组件可以实现上下两层车位无避让停放车辆,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可多套设计使用的优点;
[0018](2)且本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装置折叠,减少装置闲时的占地面积,保证地面和一层建筑物的透光性,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高效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I。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停车框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主视角度的剖视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停车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二层停车板伸开时的主视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二层停车板折叠后的主视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侧视角度的剖视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二层停车板传动组件主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横梁受力图。
[0030]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横梁的建立和力矩图。
[0031]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热轧H型钢截面尺寸图。
[0032]其中:1.基座,11.基槽,2.立柱,3.横杆,31.第一滑块,32.通孔,4.停车框传动组件,41.第一滑轨,42.第一传动丝杆,421.空丝段,43.第一转动轴承,44.连接螺母,45.第一伺服电机,5.锁链,6.二层停车板,61.折叠板,62.横梁,63.合页板,64.连接块,65.第二传动丝杆,66.第二转动轴承,67.第二伺服电机,68.保护机构,681.套筒,682.铰轴,683.连杆,684.活动球,685.弧形滑槽,686.连接板,7.一层停车板,71.第二滑轨,72.齿条,73.第二滑块,74.第二伺服电机,75.驱动齿轮,76.连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设置在基座(1)上,包括停车框、一层停车板(7)、二层停车板(6)和传动机构,一层停车板(7)和二层停车板(6)均设置在对称设置的两个停车框之间,其中一层停车板(7)设置在二层停车板(6)的下方;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基槽(11),传动机构包括停车框传动组件(4)、一层停车板传动组件和二层停车板传动组件,停车框传动组件(4)设置在基槽(11)内,一层停车板传动组件设置在一层停车板(7)的下侧;所述停车框由立柱(2)和横杆(3)组成,其中横杆对称设置在立柱的两端,二层停车板传动组件设置在立柱上,带动二层停车板(6)上下移动;且所述二层停车板(6)为可折叠机构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停车框传动组件(4)设置在一层停车板传动组件的下侧,包括第一滑轨(41)、第一传动丝杆(42)和第一伺服电机(45),第一滑轨(41)对称设置在基槽(11)内,且与设置在底侧横杆(3)上的第一滑块(31)配合使用,第一传动丝杆(42)设置在对称设置在两个第一滑轨(41)之间,且第一传动丝杆(42)的一端与设置在基槽(11)内的第一转动轴承(4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伺服电机(45)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丝杆(42)与设置在底侧横杆(3)上的连接螺母(44)配合使用,通过第一传动丝杆转动带动停车框左右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动丝杆(42)靠近第一转动轴承(43)的一侧设置有空丝段(421),空丝段(421)的长度与连接螺母(44)的宽度相同,且空丝段(421)右侧为第一传动丝杆(42)的丝头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折叠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层停车板传动组件包括第二滑轨(71)、齿条(72)、第二伺服电机(74)和驱动齿轮(75),第二滑轨(71)对称设置在第一滑轨(41)的上侧,且与设置在一层停车板(7)下侧面上的第二滑块(73)配合使用,齿条(72)的两端通过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丽高鹏刘海平牛天林陈科全曾番赖青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