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灌溉用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409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园林灌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园林灌溉用水循环系统,蓄水系统和送水系统,蓄水系统包括安装于地面的蓄水箱和安装于地下的处理箱,蓄水箱和处理箱连通,处理箱连通有第一泵组件;送水系统包括与第一泵组件连通的处理池,处理池连通有第二泵组件,第二泵组件连通有安装于地面的若干喷头,处理池的上部设置有渗透孔;处理箱与处理池之间设置有检修通道,第一泵组件和第二泵组件位于检修通道的上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对灌溉用水进行循环利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园林灌溉用水循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园林灌溉
,具体公开了一种园林灌溉用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园林,指特定培养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0003]园林中对花草树木进行种植时,需要大量的水对花草树木进行灌溉,灌溉方式一般为滴灌或采用喷头进行喷灌,但是,无论滴灌或喷灌多余的水均会渗入泥土中,以形成地表水或地下水,如此造成灌溉用水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园林灌溉用水循环系统,以节约灌溉用水。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园林灌溉用水循环系统,蓄水系统和送水系统,蓄水系统包括安装于地面的蓄水箱和安装于地下的处理箱,蓄水箱和处理箱连通,处理箱连通有第一泵组件;送水系统包括与第一泵组件连通的处理池,处理池连通有第二泵组件,第二泵组件连通有安装于地面的若干喷头,处理池的上部设置有渗透孔;处理箱与处理池之间设置有检修通道,第一泵组件和第二泵组件位于检修通道的上部。
[0006]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通过蓄水箱对雨水进行收集,雨水会进入至处理箱内以对雨水进行储存,水渗入泥土之后,会通过渗透孔进入至处理池内,如此通过两个部分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的雨水通过第一泵组件送入至处理池内,第二泵组件将处理池内的水送入至喷头,然后通过喷头进行喷灌。本方案中,通过收集雨水对花草树木进行灌溉,大大降低了生活用水的量,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灌溉之后的多余的水也会通过泥土渗入至渗透孔,然后进入至处理池内,再次对灌溉用水进行回收,增多水的利用次数,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0007]本方案中设置有检修通道,由于第一泵组件和第二泵组件位于检修通道的上部,操作人员可以站立在检修通道内对第一泵组件和第二泵组件进行检修不必弯曲身体。
[0008]进一步,蓄水箱内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过滤板,第一过滤板的下方设置有与蓄水箱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过滤板,第二过滤板的下方设置有与蓄水箱可拆卸连接的过滤漏斗,过滤漏斗上设置有过滤道,过滤漏斗与蓄水箱之间构成蓄水腔,蓄水腔与处理箱连通,过滤道与处理箱之间设置有连通管。
[0009]有益效果:树叶或其他杂质容易进入至蓄水箱内,通过第一过滤板对雨水进行第一次过滤,第二过滤板进行第二次过滤,过滤漏斗进行第三次过滤,如此通过多次过滤,以减少收集的雨水中的杂质,经过第三次过滤的雨水通过蓄水腔进入至收集腔内,经过第三次过滤的杂质留在过滤漏斗内,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以及过滤漏斗可拆卸,以便于将其上的杂质取出。
[0010]进一步,连通管的上部转动连接有用于封闭连通管的挡板,挡板与连通管之间固定有弹性件,挡板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同轴固定有位于连通管内的叶片,转轴的一端同轴固定有凸轮,蓄水箱上竖向滑动连接有顶板,顶板的一端与凸轮相抵,顶板的另一端与过滤漏斗相抵。
[0011]有益效果:进入过滤漏斗的雨水部分进入至蓄水腔内,部分进入至过滤道内,进入过滤道内的水逐渐增多,然后将挡板挤压转动,以使得过滤道内的水朝向叶片冲击,以使得叶片转动,叶片转动时会带动转轴转动,进而转轴带动凸轮转动,凸轮会推动顶板与过滤漏斗相抵,以使得过滤漏斗发生振动,进而使得过滤漏斗内的杂质掉落至过滤漏斗的底部,并降低杂质堵塞过滤漏斗的几率。
[0012]进一步,处理箱上安装有物料箱,物料箱开有与处理箱连通的料道,物料箱上竖向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开有倾斜的料口,滑块下方也设置有与转轴远离顶板一端同轴固定连接的凸轮,凸轮与滑块相抵。
[0013]有益效果:在转轴转动时,转轴会带动另一个凸轮转动,凸轮会推动滑块向上滑动,以使得料口与物料箱连通,进而物料通过料口进入至料道内,然后进入至处理箱内,以使得放出的物料与水混合,以处理箱内的水进行杀菌处理。
[0014]进一步,第一泵组件连通有位于处理池内的水管,水管与处理池连通,水管呈弯折布置,水管的弯折处开有若干水孔。
[0015]有益效果:第一泵组件通过水管将处理箱内的水送入处理池内,由于水管呈弯折布置,并且在水管的弯折处设置有水孔,水管内的水从弯折处喷出,以增大水的作用力,进而从水孔喷出的水可以对处理池进行一定的冲刷。又由于水管内的水含有物料,利用弯折喷出的方式能与处理池内的水充分接触,进而使得物料与处理池内的水充分混合。
[0016]进一步,检修通道上设置有用于封闭检修通道的盖板。
[0017]有益效果:通过盖板将检修通道封闭,以避免有杂物或人误掉落至检修通道内。
[0018]进一步,过滤通道与过滤漏斗之间构成容纳腔。
[0019]有益效果:过滤漏斗过滤后的杂质掉落至容纳腔内进行储存,以便于操作人员进行集中处理。
[0020]进一步,处理箱上安装有第一保护壳,第一泵组件位于第一保护壳内。
[0021]有益效果:通过第一保护壳对第一泵组件进行保护。
[0022]进一步,处理池上安装有第二保护壳,第二泵组件位于第二保护壳内。
[0023]有益效果:通过第二保护壳对第二泵组件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园林灌溉用水循环系统的正视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蓄水系统的正视图;
[0026]图3为图2的A部分放大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送水系统的正视图;
[0028]图5为图4的B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送水系统1、处理池11、渗透孔12、第二保护壳13、水管14、水孔15、喷头2、主管道21、检修通道3、蓄水系统4、蓄水箱41、第一过滤板42、第一过滤孔43、第二过滤板44、第二过滤孔45、过滤漏斗46、第三过滤孔47、容纳腔48、过滤道49、顶板51、管道52、挡板53、凸轮54、进水管56、转轴57、叶片58、处理箱61、第一保护壳62、第一水泵63、物料箱65、滑块66、料口67、隔板68。
[0031]实施例:
[0032]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园林灌溉用水循环系统,包括蓄水系统4和送水系统1。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蓄水系统4包括安装于地面上的蓄水箱41和安装于地面下的处理箱61,蓄水箱41与处理箱61之间连通有连通管。
[0033]蓄水箱41的上部开口,蓄水箱41内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过滤板42,第一过滤板42上开有若干第一过滤孔43,第一过滤板42下方设置有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蓄水箱41上的第二过滤板44,第二过滤板44上开有若干第二过滤孔45,第二过滤板44的下方设置有过滤漏斗46,过滤漏斗46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蓄水箱41上。过滤漏斗46上设置有若干容纳腔48,容纳腔48之间构成过滤道49,容纳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园林灌溉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蓄水系统和送水系统,蓄水系统包括安装于地面的蓄水箱和安装于地下的处理箱,蓄水箱和处理箱连通,处理箱连通有第一泵组件;送水系统包括与第一泵组件连通的处理池,处理池连通有第二泵组件,第二泵组件连通有安装于地面的若干喷头,处理池的上部设置有渗透孔;处理箱与处理池之间设置有检修通道,第一泵组件和第二泵组件位于检修通道的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灌溉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蓄水箱内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过滤板,第一过滤板的下方设置有与蓄水箱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过滤板,第二过滤板的下方设置有与蓄水箱可拆卸连接的过滤漏斗,过滤漏斗上设置有过滤道,过滤漏斗与蓄水箱之间构成蓄水腔,蓄水腔与处理箱连通,过滤道与处理箱之间设置有连通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园林灌溉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连通管的上部转动连接有用于封闭连通管的挡板,挡板与连通管之间固定有弹性件,挡板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同轴固定有位于连通管内的叶片,转轴的一端同轴固定有凸轮,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鑫彭馨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