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慧拐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394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助慧拐杖,拐杖包括杆部、固定于杆部顶端的把手部和枢接于杆部底端的三角支撑座,三角支撑座具有基座、三个支脚、电动滚轮及第一电机;三角支撑座具有站立状态和行走状态,站立状态为三角支撑座直立于杆部底端且支撑立于地面上,用作拐杖使用;行走状态为三角支撑座转动位于杆部一侧,且其中两支脚转动勾扣于楼梯下栏杆上,另一支脚朝向楼梯台阶转动呈水平状,电动滚轮抵靠于楼梯下栏杆,驱动第一电机,电动滚轮沿楼梯下栏杆滚动爬行并带动拐杖移动,用作载人上下楼梯设备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拐杖不仅可辅助使用者行走,而且可配合楼梯栏杆使用用于载人上下楼梯的功能,使用者爬楼更省力,有助于爬楼困难的人群。有助于爬楼困难的人群。有助于爬楼困难的人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慧拐杖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辅助行走器械,尤其是指一种助慧拐杖。

技术介绍

[0002]在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面临着行动不便、记忆力减退和跌倒等普遍问题,严重威胁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和独立生活能力,也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特别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腿脚也越来越不灵活,出行不便,且由于疾病的侵扰,体能的下降,“行路难”问题,在生活上蹲下起立、爬楼梯非常不便,给老人带来了许多困扰;尤其是在老人爬楼梯过程中,老人需要一边拄拐杖一边扶着楼梯扶手爬楼梯,拐杖在爬楼过程中没有起到助力作用,反而需要老人分一只手来拿,更加不方便爬楼梯;现有拐杖分成手杖、肘杖、腋杖,然而这些拐杖并不能合并使用;在病人康复过程中,当病情严重时使用腋下拐杖,腋下支撑力量大;当病情减轻且在身体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可能还需要另外购置一副手拄的拐杖,原来使用的腋下拐杖因为不再需要而会被丢弃,这样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成本较高;而且,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视力不断下降,反应逐渐迟钝等,最近几年老人走失情况越来越严重,在网络和微博上经常会看到寻找走失老人的新闻,因此拐杖单一的拄拐功能已经不能满足老人的需求。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拐杖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慧拐杖,该拐杖不仅可辅助使用者行走,而且可配合楼梯栏杆使用用于载人上下楼梯的功能,实用性更好,使用者爬楼更省力,有助于爬楼困难的人群。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助慧拐杖,所述拐杖包括杆部、固定于杆部顶端的把手部和枢接于杆部底端的三角支撑座,所述三角支撑座具有可转动枢接于杆部的基座、三个可转动枢接于基座上的支脚、设置于基座底面的电动滚轮及驱动电动滚轮滚动的第一电机;所述三角支撑座具有站立状态和行走状态,所述站立状态为三角支撑座直立于杆部底端且支撑立于地面上,用作拐杖使用;所述行走状态为三角支撑座转动位于杆部一侧,且其中两支脚转动勾扣于楼梯下栏杆上,另一支脚朝向楼梯台阶转动呈水平状,所述电动滚轮抵靠于楼梯下栏杆,驱动第一电机,所述电动滚轮沿楼梯下栏杆滚动爬行并带动拐杖移动,用作载人上下楼梯设备使用。
[0007]所述杆部的底端成型有U型叉座,所述三角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插置于U型叉座的枢接块;所述U型叉座和枢接块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具有至少两个设置于U型叉座或枢接块上的定位孔和设置于枢接块或U型叉座上且与定位孔配合卡扣的定位销。
[0008]所述基座呈圆盘且圆周均匀分布有三个枢接槽,三所述支脚的一端分别转动枢接
于枢接槽内;且所述电动滚轮凸设于圆盘底面中心。
[0009]其中转向楼梯台阶一侧的所述支脚设置有两折叠翼片,所述折叠翼片的一侧与支脚转动枢接,且两折叠翼片展开与所述支脚呈一承载平台。
[0010]所述把手部设置有可勾扣在楼梯栏杆的扶手上的开槽、设置于开槽的槽底且抵靠于扶手上的电动轮和驱动电动轮沿扶手延伸方向滚动的第二电机。
[0011]所述杆部具有电动推杆组和控制电动推杆组伸缩的第三电机。
[0012]所述电动滚轮、电动轮为橡胶轮。
[0013]所述开槽设置于把手部的底侧壁上,所述电动轮抵靠于扶手的顶面,且所述开槽两侧的槽壁紧靠于扶手的侧面;所述开槽两侧的槽壁设置有抵顶扶手的侧面的牛眼万向轮;每一槽壁上间隔设置有两牛眼万向轮。
[0014]所述把手部具有支撑于人体腋下的腋下支撑部和供人体手部支撑的手部支撑部,所述开槽设置于腋下支撑部上;且所述开槽和手部支撑部分别位于杆部两侧。
[0015]所述拐杖还设置有照明灯、抽屉式药柜、充电接口。
[0016]所述拐杖内设置有智能系统,所述智能系统包括有控制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的升降系统模块、爬行系统模块、GPS定位系统、监控模块、SOS蜂鸣报警器、健康监测模块和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升降系统模块与第三电机连接,所述爬行系统模块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连接;且所述智能系统还包括有通过蓝牙模块、WIFI通信模块或3G/4G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的智能APP监测平台。
[0017]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助慧拐杖不仅可辅助使用者行走,而且可配合楼梯栏杆使用用于载人上下楼梯的功能,实用性更好,使用者爬楼更省力,有助于爬楼困难的人群;在使用时,所述三角支撑座直立于杆部底端且支撑立于地面上,用作拐杖使用,三角支撑座可使得拐杖的支撑效果更好,更好地辅助使用者行走;所述三角支撑座转动位于杆部一侧,且其中两支脚转动勾扣于楼梯下栏杆上,另一支脚朝向楼梯台阶转动呈水平状,所述电动滚轮抵靠于楼梯下栏杆,使用者可站立在靠近楼梯台阶的支脚上,驱动第一电机,所述电动滚轮沿楼梯下栏杆滚动爬行并带动拐杖移动,进而带动站立在支脚上的使用者上楼梯,用作载人上下楼梯设备使用,使用功能更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助慧拐杖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助慧拐杖的正视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助慧拐杖转动呈行走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拐杖的电动滚轮、电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拐杖的电动滚轮、电动轮的侧视示意图。
[0023]符号说明
[0024]杆部1
ꢀꢀꢀꢀꢀꢀꢀꢀꢀ
把手部2
[0025]三角支撑座3
ꢀꢀꢀ
基座31
[0026]支脚32
ꢀꢀꢀꢀꢀꢀꢀꢀ
电动滚轮33
[0027]第一电机34
ꢀꢀꢀꢀ
U型叉座13
[0028]枢接块35
ꢀꢀꢀꢀꢀꢀ
枢接槽311
[0029]开槽21
ꢀꢀꢀꢀꢀꢀꢀꢀ
电动轮22
[0030]第二电机23
ꢀꢀꢀꢀ
电动推杆组11
[0031]第三电机12
ꢀꢀꢀꢀ
腋下支撑部22
[0032]手部支撑部222 牛眼万向轮24
[0033]抽屉式药柜4
ꢀꢀꢀ
充电接口5
[0034]按键组6。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36]请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助慧拐杖,所述拐杖包括杆部1、固定于杆部1顶端的把手部2和枢接于杆部1底端的三角支撑座3,所述三角支撑座3具有可转动枢接于杆部1的基座31、三个可转动枢接于基座31上的支脚32、设置于基座31底面的电动滚轮 33及驱动电动滚轮33滚动的第一电机34;所述三角支撑座3具有站立状态和行走状态,所述站立状态为三角支撑座3直立于杆部1底端且支撑立于地面上,用作拐杖使用;所述行走状态为三角支撑座3转动位于杆部1一侧,且其中两支脚32转动勾扣于楼梯下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慧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拐杖包括杆部、固定于杆部顶端的把手部和枢接于杆部底端的三角支撑座,所述三角支撑座具有可转动枢接于杆部的基座、三个可转动枢接于基座上的支脚、设置于基座底面的电动滚轮及驱动电动滚轮滚动的第一电机;所述三角支撑座具有站立状态和行走状态,所述站立状态为三角支撑座直立于杆部底端且支撑立于地面上,用作拐杖使用;所述行走状态为三角支撑座转动位于杆部一侧,且其中两支脚转动勾扣于楼梯下栏杆上,另一支脚朝向楼梯台阶转动呈水平状,所述电动滚轮抵靠于楼梯下栏杆,驱动第一电机,所述电动滚轮沿楼梯下栏杆滚动爬行并带动拐杖移动,用作载人上下楼梯设备使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助慧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的底端成型有U型叉座,所述三角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插置于U型叉座的枢接块;所述U型叉座和枢接块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具有至少两个设置于U型叉座或枢接块上的定位孔和设置于枢接块或U型叉座上且与定位孔配合卡扣的定位销。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助慧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呈圆盘且圆周均匀分布有三个枢接槽,三所述支脚的一端分别转动枢接于枢接槽内;且所述电动滚轮凸设于圆盘底面中心。4.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强王泽平叶建德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