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喆专利>正文

高效低噪音新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3450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低噪音新风装置,包括入气管部件、洗气腔部件、第一水处理室部件、第二水处理室部件、排气管部件和破泡水处理室部件。通过对各个部件进行具体设置,实现了相对较低的风机功率和相对较低的气流速度,从而使得新风系统的降噪效果得到提升。得新风系统的降噪效果得到提升。得新风系统的降噪效果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低噪音新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低噪音新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室内新风系统主要是通过将室外的空气抽取进室内后,通过将气体通过滤芯板而将气体中的颗粒物实现去除,但是由于要想使得气体通过滤芯并正常对室内供气,则需要风机提供相对大的风压,从而气流会产生噪音,同时风机也会产生噪音,从而使得室内新风系统在运行的时候尖锐的噪音和风机噪音都会存在,给室内使用者造成不舒适感。目前存在一些通过静电除尘和喷淋除尘的新风系统,这类新风系统会将通入室内的气体进行一定程度的加湿效果,从而会大大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同时目前也存在一些降噪新风系统,通过增加弯道或降噪条而实现气流的噪音的降低,但是这类新风系统由于风机需要较大的风压,从而气流的流速相对较高,因此降噪条的密度和降噪条之间的配合需要更高的要求。目前对于气体的净化也存在一些将气体通过水体的洗气装置,但是该类装置需要将气体从水体底部通入而形成气泡,但是如果从底部通入,则需要输入的气体具有相对较大的气压(否则水体会倒流入气体管道内),因此该类气体处理装置同样需要较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低噪音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入气管部件、洗气腔部件、第一水处理室部件、第二水处理室部件、排气管部件和破泡水处理室部件;所述入气管部件包括室外入气管、入气风机、入口降噪管、降噪喷淋转筒、入口降噪橡胶条、转筒排水孔、转筒入水口、转筒入水管、转筒储水箱、降噪管排水槽和排水槽释水阀板;所述室外入气管的入口端设置在室外,室外入气管的出口端通过入气风机与入口降噪管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入气风机用于从室外入气管向入口降噪管内抽气并增压,在入口降噪管内横置有所述降噪喷淋转筒,所述降噪喷淋转筒为横置圆筒结构,且其两端壁轴心部位通过轴承与入口降噪管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降噪喷淋转筒能够在外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以自身的轴心为轴旋转,在降噪喷淋转筒的外周壁上布设有多排的所述入口降噪橡胶条,相邻的所述入口降噪橡胶条相互交叉设置,所述降噪喷淋转筒为中空结构,在降噪喷淋转筒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内外的转筒排水孔,在降噪喷淋转筒的一端壁的轴心处开设有所述转筒入水口,所述转筒入水管一端与转筒入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转筒储水箱连通,在降噪喷淋转筒后方的入口降噪管的底壁上向下凹陷形成所述降噪管排水槽,在降噪管排水槽的底壁上设置有开口,且在该开口上设置有所述排水槽释水阀板,通过排水槽释水阀板的开闭实现降噪管排水槽内水体的释放和截流;所述洗气腔部件包括拉瓦尔气管、气体暂存管、洗气腔、洗气腔入气口、多孔海绵、洗气腔泡沫出口、洗气腔入水口和洗气腔排水口;所述拉瓦尔管的入口端与入口降噪管的出口端连通,气体暂存管的入口端与拉瓦尔管的出口端连通,气体暂存管的出口端与洗气腔入气口连通,洗气腔入气口的形状和尺寸与气体暂存管的出口端相配合,在洗气腔内布设有所述多孔海绵,所述多孔海绵充满洗气腔入气口,并延续随着远离洗气腔入气口的方向逐部向下减少,在与洗气腔入气口相对的一侧的洗气腔的侧壁上开设有洗气腔泡沫出口,在洗气腔的顶壁上开设有洗气腔入水口,在靠近洗气腔泡沫出口一侧的洗气腔的底壁上开设有洗气腔排水口;所述第一水处理室部件包括第一水处理室壳、第一水处理室入水口、第一过滤斜板、吸附斜板、杂物排出口、杂物暂存箱、第一水处理室排水口、第一回水管和第一水泵;在第一水处理室壳的顶壁上开设有第一水处理室入水口,所述第一水处理室入水口与所述降噪管排水槽的底部开口连通,在第一水处理室壳内倾斜从上到下依次布设有第一过滤斜板和吸附斜板,在第一过滤斜板较低端与第一水处理室壳的侧壁相接处的上方开设有所述杂物排出口,所述杂物暂存箱设置在第一水处理室壳的外侧壁上并通过杂物排出口与第一水处理室壳内连通,所述吸附斜板为上下两层密布通孔板中间夹持有吸附颗粒,在第一水处理室壳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一水处理室排水口,第一回水管的入口端与第一水处理室排水口连通,第一回水管的出口端与所述洗气腔入水口连通,在第一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处理室部件包括第二水处理室壳、第二水处理室入水口、过滤竖板、杂物富集槽、第二水处理室排水口、第二回水管和第二水泵;第二水处理室入水口开设于第二水处理室壳的顶壁上,第二水处理室入水口与所述第一水处理室排水口连通,在第二水处理室入水口正下方的第二水处理室壳的底壁上向下凹陷形成所述杂物富集槽,在第二水处理室入水口和杂物富集槽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喆
申请(专利权)人:王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