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两栖车的蝠翼式调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陆两栖车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速两栖车的蝠翼式调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陆两栖车是一种同时具备车与船的特性,既可在陆地行驶,又可泛水浮渡的特种车辆。多用于军事,救灾救难,探测等专业领域。
[0003]相较于一般高性能船舶如滑行艇、多体船来讲,水陆两栖车的重量密度大,结构型线的流线性较差,同等航行条件下两栖车的阻力系数比较高;此外两栖车的长宽比较小,而为保证车辆通过复杂地形时不会触底而对尾部底面进行削切形成斜升,更加减小了车辆的有效长度,即使配备了优良的喷水推进系统,在高航速工况下往往容易出现较大的航行纵倾角,导致达不到最佳的阻力性能,并且纵向稳定性也得不到保证,这对于两栖车向高速化的方向发展提出了较大挑战。
[0004]阻流板以及楔形板作为常用的改善高性能船舶航行性能的装置,可通过改变船舶底面的压力分布,达到调节航行姿态和改善纵向稳定性的效果,在中低速水陆两栖车上也有应用;但楔形板因为其角度固定不可调,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两栖车的蝠翼式调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尾翼单元、蝠式翼单元及控制器;所述水平尾翼单元包括由内层板与外层板组成的水平尾翼、内层板伸缩驱动机构和水平尾翼伸缩驱动机构,所述内层板与外层板可伸缩连接;所述蝠式翼单元包括由第一肱翼板、第一边翼板、第二肱翼板及第二边翼板组成的蝠式翼板,所述第一肱翼板、第一边翼板、第二肱翼板及第二边翼板分别通过翼板伸缩驱动机构与主车体的尾部连接,所述第一肱翼板、第一边翼板、第二肱翼板及第二边翼板分别通过位于车辆底面与过度尾封板交界线处的铰接轴与主车体铰接,所述第一肱翼板一端与所述外层板一侧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边翼板搭接,所述第二肱翼板一端与所述外层板另一侧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翼板搭接,所述第一边翼板、第一肱翼板、第二肱翼板及第二边翼板展开后呈蝠翼状在整个车宽范围内布置;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内层板伸缩驱动机构、水平尾翼伸缩驱动机构及翼板伸缩驱动机构连接,控制所述水平尾翼单元及蝠式翼单元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两栖车的蝠翼式调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板伸缩驱动机构包括内层板伸缩驱动电机,所述内层板伸缩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锥齿轮传动机构及第一齿轮齿条传动机构与所述内层板连接,驱动所述内层板从所述外层板内实现伸缩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两栖车的蝠翼式调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尾翼伸缩驱动机构包括水平尾翼伸缩驱动电机,所述水平尾翼伸缩驱动电机通过第二锥齿轮传动机构及第二齿轮齿条传动机构与所述外层板连接,驱动由所述外层板与内层板组成的水平尾翼实现伸缩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两栖车的蝠翼式调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伸缩驱动机构为电动液压撑杆,所述第一肱翼板、第一边翼板、第二肱翼板及第二边翼板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方向与所述铰接轴垂直,相应的所述电动液压撑杆的自由端安装于相对应的所述滑槽内,所述电动液压撑杆的固定端与所述主车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两栖车的蝠翼式调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肱翼板与所述外层板之间及所述第二肱翼板与所述外层板之间分别安装有导轨。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两栖车的蝠翼式调姿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入水之后的控制方法、高速航行状态下的控制方法、从高速转向中低速过程的控制方法、水上航行过程中倒车工况的控制方法及登陆前的控制方法;所述车辆入水之后的控制方法为:调节所述第一肱翼板、第二肱翼板使其与车辆底面保持平齐,之后调节所述水平尾翼伸出,而后调节所述第一边翼板、第二边翼板使其向下旋转但不越过车辆底面,完成所述蝠翼式调姿装置展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