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颈型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343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颈型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天麻15~20份、钩藤10~15份、葛根5~10份、元胡10~15份、川芎10~15份、白芷10~15份、黄芩10~15份和炙甘草5~8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平肝熄风,活血止痛的基础上,加以疏经活络,清热,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改善大脑后动脉、颈椎基底动脉、椎动脉后循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等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眩晕的作用,达到治本为主,愈后不易复发。愈后不易复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颈型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治疗颈型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颈型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是颈椎病累及椎动脉后,刺激交感神经系引起眩晕、视力模糊、耳鸣、恶心、呕吐,甚至猝倒等发作性症状。是骨科领域常见的疑难病。
[0003]中医医学认为,颈型眩晕属于“眩晕”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肝阳上亢、痰浊内阻,或淤血阻窍,或为气血亏虚,或为肾精不足,其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等症状,随体位改变时可加重,颈部旋转后伸时可出现一过性眩晕、恶心、呕吐,甚至猝然晕倒,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痛苦。目前,现有的西药成分药剂治疗效果不理想,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明显。手术治疗因其难度大,痛苦大,费用高,恢复期长等问题不被患者所接受。上述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0004]近年来,由于电脑操作工作的增多,手机日常应用时间的增长,伏案工作劳动强度的增大,颈型眩晕发病率的日益提高。
[0005]因此,提供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中医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颈型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0007]古代医籍中对颈型眩晕这一病名并无直接记载,古代医案发现,可将本病大致归属于“眩晕”范畴。《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论述。《临证指南医案
·
眩晕门》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为诸阳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所患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上冒耳,甚者有晕厥跌仆之虞。”因为肝为风脏,主动主升,凡是烦劳郁怒,会伤阴动阳,并且可以气郁化火,内火可暗耗阴津液,肝阴不足,肝阳易于上亢,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眩晕因此发作。刘河间又说:“风火皆阳,阳主动平,两动相搏,则为旋转。由于火引起的眩晕有虚实之分,实火乃肝火上冲,虚火多是阴虚火旺,肝肾阴虚是为病机之故,因此有火炎风煽,火熄自止之说。《内经》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凡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年老体弱,久病不复,或损夺血之疾,或气血不足之人,故气血清阳不能升达巅顶,荣养脑髓都可以引起眩晕,四者可单独存在,在多数情况下相互影响,互相为患。《医宗金鉴
·
头痛眩晕总括》曰:因风眩晕头风痛,热晕烦渴火上攻,气郁不伸痰呕吐,湿则需痛虚功增。润因风而痛,谓之头风,必眩晕。因热而痛晕者,则烦渴。因气郁而痛晕着,则志意不伸。因痰而痛晕着,则呕吐痰涎。因湿而痛晕者,则头重不起。因虚而痛晕者,动则更痛更晕也。《黄元御医学全书
·
大惑论》曰:囊撷筋骨气血之精而与宗脉并为目系,上属脑,后击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而费入深,则随眼系异入于脑,脑转系急,则目眩异转矣。邪中其精。其精所中之处不相以合,精致视歧,故见两物。此段话是从解剖学入手说明颈型眩晕病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0008]故,本专利技术通过平肝熄风,疏筋通络,活血止痛,能够有效地治疗颈型眩晕,安全可靠。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治疗颈型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天麻15~20份、钩藤10~15份、葛根5~10份、元胡10~15份、川芎10~15份、白芷10~15份、黄芩10~15份和炙甘草5~8份。
[0011]优选的: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天麻20份、钩藤15份、葛根10份、元胡15份、川芎15份、白芷15份、黄芩10份和炙甘草5份。
[0012]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中药具有如下特性:
[0013]天麻: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味甘,性平。入肝经。功能:平肝息风止痉。主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痫动风。
[0014]钩藤: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味甘,性凉。入肝、心经。功能:清热平肝、熄风定惊。主治:小儿惊痫抽搐,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
[0015]葛根: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味甘、辛,性平。入脾、胃经。功能: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除烦止渴、止泻。主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斑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0016]元胡: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味辛、苦,性温。入肝、胃经。功能:活血、散淤、理气、止痛。主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癥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0017]川芎: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味辛,性温。入肝、胆经。功能: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主治:风冷头痛、胁痛腹疼、寒痹筋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难产、产后淤阻疼痛、痈疽疮疡。
[0018]白芷: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味辛,性温。入肺、脾、胃经。功能: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主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0019]黄芩: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味苦,性寒。入心、肺、胆、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0020]炙甘草: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经。功能: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主治:(炙用)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癎;(生用)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治疗颈型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成多种剂型中的应用。
[0022]优选的:剂型为汤剂、茶饮、口服液或蜜丸。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治疗颈型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的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1)按上述中药组合物称取原料备用;
[0025](2)将原料混合放入煎药的器皿中,加水至高出原料1.8~2公分;
[0026](3)浸泡0.5

1h;
[0027](4)第一次煎煮:使用大火煎煮至开锅后转为小火,小火继续煎煮14~15min即可关火;
[0028]关火后立即进行过滤,倒出药液后,进行第二次煎煮;
[0029](5)将两次煎的药液混合后即得汤剂。
[0030]进一步的:器皿具体为砂锅。
[0031]优选的: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火候和时间均与第一次煎煮相同。
[0032]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治疗颈型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取得的技术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含的中药材成分组份配伍合理。作用机理是通过在平肝熄风,活血止痛的基础上,加以疏经活络,清热,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改善大脑后动脉、颈椎基底动脉、椎动脉后循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等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眩晕的作用,达到治本为主,愈后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颈型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天麻15~20份、钩藤10~15份、葛根5~10份、元胡10~15份、川芎10~15份、白芷10~15份、黄芩10~15份和炙甘草5~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颈型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天麻20份、钩藤15份、葛根10份、元胡15份、川芎15份、白芷15份、黄芩10份和炙甘草5份。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颈型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成多种剂型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为汤剂、茶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宪宇孟平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