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坡度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330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坡度测量方法,涉及测量方法领域。该智能坡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坡底设立一个基点,在山坡上的待测位置设立一个点,测距激光探头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坡底选定的点跟坡顶设置的点,两个测距激光探头射出的激光分别位于坡顶和坡底,在基点测量山坡上的点之间的高度差与相对的距离。该智能坡度测量方法,通过测距激光探头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坡底选定的点跟坡顶设置的点,两个测距激光探头射出的激光分别位于坡顶和坡底,在基点测量山坡上的点之间的高度差与相对的距离,从而达到对相对高度的位置的坡度比进行测量,方便快捷,省事省力。省事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坡度测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测量方法
,具体为一种智能坡度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坡度测量是保证工程质量所必不可少的一个控制性环节,如果测量方法不当,将直接给建筑结构带来外观线形差异、结构受力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结构的适用性和耐久性等;现有坡度测量采用人工测量,测量的方式通过拉设测量尺进行测量,但是这种测量方式一方面,测量的准确度不高;另一方面,测量效率低;再一方面,在测量时,需要多人同时进行操作且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坡度测量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坡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坡底设立一个基点,在山坡上的待测位置设立一个点,测距激光探头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坡底选定的点跟坡顶设置的点,两个测距激光探头射出的激光分别位于坡顶和坡底,在基点测量山坡上的点之间的高度差与相对的距离;横向坡度P1及纵向坡度P2结果取各测量结果的绝对平均值,每批测量不少于50组;横向坡度,测距激光探头设置的两个基点距离:P1=h1/t1式中:P1——横向坡度h1——每组两点的高差t1——每组两点间距离纵向坡度,测距激光探头设置的两个基点距离:P2= h2/t2式中:P2——纵向坡度h2——同道上相邻两点的高差t2——同道上相邻两点间距离。
[0005]优选的,所述每组两点的高差通过GPS、经纬仪或者平板仪测量进行定位测量。
[0006]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有GPS定位模块、4G通信模块和远端数据服务器,GPS定位模块、测距激光探头和电学长度传感器均与4G通信模块数据交互,4G通信模块与远端数据服务器数据交互。
[0007]优选的,所述俯仰角的标定值和每一测量点的所述纵向夹角,修正每一测量点的所述第一俯仰角,得到每一测量点的第二俯仰角。
[0008]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有气压测量,坡底设置的基点与坡顶设置的基点气压差,提高计算,得到相对的距离与高度比。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测距仪组和第二测距仪组,所述惯性测量仪的两个水平轴分别与所述检测车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测距仪组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检测车的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一测距仪,所述第二测距仪组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检测车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的第二测距仪,所述第一测距仪和所述第二测距仪发射的射线均平行于所述检测车的高度方向。
[001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坡度测量方法,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该智能坡度测量方法,通过测距激光探头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坡底选定的点跟坡顶设置的点,两个测距激光探头射出的激光分别位于坡顶和坡底,在基点测量山坡上的点之间的高度差与相对的距离,从而达到对相对高度的位置的坡度比进行测量,方便快捷,省事省力。
[0011]具体实施方式
[001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0013]实施例一:坡底设立一个基点,在山坡上的待测位置设立一个点,测距激光探头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坡底选定的点跟坡顶设置的点,两个测距激光探头射出的激光分别位于坡顶和坡底,在基点测量山坡上的点之间的高度差与相对的距离。
[0014]横向坡度P1及纵向坡度P2结果取各测量结果的绝对平均值,每批测量不少于50组;横向坡度,测距激光探头设置的两个基点距离:P1=h1/t1式中:P1——横向坡度h1——每组两点的高差t1——每组两点间距离纵向坡度,测距激光探头设置的两个基点距离:P2= h2/t2式中:P2——纵向坡度h2——同道上相邻两点的高差t2——同道上相邻两点间距离。
[0015]实施例二:测距激光探头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坡底选定的点跟坡顶设置的点,两个测距激光探头射出的激光分别位于坡顶和坡底,在基点测量山坡上的点之间的高度差与相对的距离,
每组两点的高差通过GPS、经纬仪或者平板仪测量进行定位测量,方法还包括有GPS定位模块、4G通信模块和远端数据服务器,GPS定位模块、测距激光探头和电学长度传感器均与4G通信模块数据交互,4G通信模块与远端数据服务器数据交互。
[0016]所述每组两点的高差通过GPS、经纬仪或者平板仪测量进行定位测量。
[0017]所述方法还包括有GPS定位模块、4G通信模块和远端数据服务器,GPS定位模块、测距激光探头和电学长度传感器均与4G通信模块数据交互,4G通信模块与远端数据服务器数据交互。
[0018]所述俯仰角的标定值和每一测量点的所述纵向夹角,修正每一测量点的所述第一俯仰角,得到每一测量点的第二俯仰角。
[0019]工作原理:坡底设立一个基点,在山坡上的待测位置设立一个点,测距激光探头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坡底选定的点跟坡顶设置的点,两个测距激光探头射出的激光分别位于坡顶和坡底,在基点测量山坡上的点之间的高度差与相对的距离,每组两点的高差通过GPS、经纬仪或者平板仪测量进行定位测量,方法还包括有GPS定位模块、4G通信模块和远端数据服务器,GPS定位模块、测距激光探头和电学长度传感器均与4G通信模块数据交互,4G通信模块与远端数据服务器数据交互。
[0020]所述每组两点的高差通过GPS、经纬仪或者平板仪测量进行定位测量。
[0021]所述方法还包括有GPS定位模块、4G通信模块和远端数据服务器,GPS定位模块、测距激光探头和电学长度传感器均与4G通信模块数据交互,4G通信模块与远端数据服务器数据交互。
[0022]所述俯仰角的标定值和每一测量点的所述纵向夹角,修正每一测量点的所述第一俯仰角,得到每一测量点的第二俯仰角。
[0023]所述方法还包括有气压测量,坡底设置的基点与坡顶设置的基点气压差,提高计算,得到相对的距离与高度比。
[0024]所述第一测距仪组和第二测距仪组,所述惯性测量仪的两个水平轴分别与所述检测车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测距仪组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检测车的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一测距仪,所述第二测距仪组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检测车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的第二测距仪,所述第一测距仪和所述第二测距仪发射的射线均平行于所述检测车的高度方向。
[00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坡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坡底设立一个基点,在山坡上的待测位置设立一个点,测距激光探头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坡底选定的点跟坡顶设置的点,两个测距激光探头射出的激光分别位于坡顶和坡底,在基点测量山坡上的点之间的高度差与相对的距离;横向坡度P1及纵向坡度P2结果取各测量结果的绝对平均值,每批测量不少于50组;横向坡度,测距激光探头设置的两个基点距离:P1=h1/t1式中:P1——横向坡度h1——每组两点的高差t1——每组两点间距离纵向坡度,测距激光探头设置的两个基点距离:P2= h2/t2式中:P2——纵向坡度h2——同道上相邻两点的高差t2——同道上相邻两点间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坡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两点的高差通过GPS、经纬仪或者平板仪测量进行定位测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坡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有GPS定位模块、4G通信模块和远端数据服务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竹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网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