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婷婷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物楼面修补辅助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318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55
本公开提供一种建筑物楼面修补辅助装置及方法,涉及既有建筑物修补领域,包括悬吊支架和收卷机构,悬吊支架包括锚杆、导杆和支撑杆,导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锚杆,锚杆用于从建筑物外部打入对应楼面内,收卷机构滑动安装在竖直导杆上,收卷机构的柔性索一端用于连接室内楼面的修补结构,另一端穿过建筑物墙体后连接收卷机构;支撑杆一端连接导杆,另一端连接建筑物外墙,形成对导杆的斜撑结构,从建筑物外部建立悬吊支架,通过柔性索将钢筋网、底板进行悬吊并调整位置,使其间距满足浇筑需求,利用建筑物的主体结构,避免对本层楼面和下层楼面的过载问题,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定性。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楼面修补辅助装置及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既有建筑物修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物楼面修补辅助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
技术介绍
,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0003]对于一些施工不合格或施工后养护不及时导致的楼层的楼面强度不足的问题,一般通过建筑物局部楼板置换等二次浇注构件来进行修补;楼面内部原构件钢筋下挠,需要纠其位置后重新浇筑。
[0004]钢筋位置正确能有效保障保护层厚度,对建筑物耐火性能和避免板内钢筋锈蚀中有重要作用,建筑规范中对楼板保护层厚度也有明确要求。置换楼板混凝土施工时楼板仍受力,剔凿混凝土后钢筋会因失去约束且自身仍受内力原因产生不均匀下挠,板中部尤为明显。
[0005]钢筋下挠,钢筋网与模板距离减小,进而影响浇筑后保护层厚度。为保证保护层厚度,需要对钢筋网下挠进行纠正,由于钢筋下挠不均匀且伴有水平方向变形,常用的钢筋网下衬垫块来保证保护层厚度的方法效果不理想。
[0006]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楼板修补过程中钢筋网下挠纠正方法,常使用焊接马凳筋以提升钢筋网整体刚度的方法。使用提高钢筋网整体刚度的方法对纠正不均匀下挠效果不理想,过大的整体刚度可能导致应力集中在局部区域,使部分变形区无法恢复到正常位置;另外,对于既有建筑的楼面修补时,一般采用从下层楼面顶支钢筋网和模板,对下层楼面负载较大导致下层楼面过载损伤;采用本层楼面布置龙门脚手架采用悬吊的方式布置钢筋网,会对本就强度不足的本层楼面造成负担,脚手架占据较多空间影响浇筑过程的施工,难以在保证楼面负载允许的情况下实现楼面的修补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公开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物楼面修补辅助装置及方法,从建筑物外部建立悬吊支架,收卷机构通过窗户穿过建筑物墙体后连接修补结构的钢筋网、底板,通过柔性索将钢筋网、底板进行悬吊并调整位置,使其间距满足浇筑需求,利用建筑物的主体结构,避免对本层楼面和下层楼面的过载问题,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08]本申请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物楼面修补辅助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包括悬吊支架和收卷机构,悬吊支架包括锚杆、导杆和支撑杆,导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锚杆,锚杆用于从建筑物外部打入对应楼面内,收卷机构滑动安装在竖直导杆上,收卷机构的柔性索一端用于连接室内楼面的修补结构,另一端穿过建筑物墙体后连接收卷机构;支撑杆一端连接导杆,另一端连接建筑物外墙,形成对导杆的斜撑结构,至少一对对称布置的收卷机构连接同一修补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悬吊支架成对布置,一对悬吊支架相对于修补结构对称布置在建筑物外墙面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导杆轴线与锚杆轴线垂直,导杆轴线与建筑物外墙平行且呈间隔设置,支撑杆轴线与导杆轴线呈夹角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锚杆一端插入建筑物内,并探入建筑物内部楼面内,另一端位于建筑物外墙外部并连接导杆;支撑杆远离导杆的一端支撑在与锚杆相异的楼面的外墙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导杆设有滑轨,收卷机构通过滑动块连接滑轨以安装在导杆上,每个导杆配合由至少两个收卷机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导杆上对应的收卷机构沿导杆轴向依次设置,同一导杆上的收卷机构通过柔性索连接修补结构的钢筋网或底板。
[001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块上设有锁紧件,用于锁定收卷机构与导杆的相对位置或解锁收卷机构。
[0016]进一步地,所述收卷机构包括收卷支架、收卷辊和驱动把手,柔性索一端卷绕在收卷辊上,收卷辊安装在收卷支架上,收卷机构连接导杆,驱动把手连接收卷辊,收卷辊配合收卷支架位置设有棘轮,用于锁定或解锁收卷辊相对于收卷支架的转动。
[0017]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索远离收卷机构的一端设有挂钩,相对称布置的两个收卷机构对应的柔性索,其挂钩勾挂在修补结构的同一位置,用于抵消水平力。
[0018]本公开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物楼面修补方法,利用如上所述的建筑物楼面修补辅助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19]在待修补楼面和其上层楼面所在平面的建筑物外墙上分别打入锚杆,锚杆探入建筑物的楼面内,成对布置导杆并使导杆相对于修补结构对称布置,对每根导杆设置支撑杆;
[0020]在每根导杆上滑动连接至少两个收卷机构,同一导杆上的不同收卷机构分别连接修补结构的不同位置,对称导杆上收卷机构对称布置并将其对应的柔性索连接至修补结构的同一位置;
[0021]调节收卷机构相对于导杆的位置、张紧柔性索悬吊修补结构,分别调整收卷机构调节修补结构钢筋网的下垂状态和调整修补结构底板与钢筋网的间距;
[0022]对修补位置浇筑混凝土并等待凝固成型,养护至所需强度后沿楼面平齐位置截断柔性索,拆除悬吊支架和收卷机构。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4](1)从建筑物外部建立悬吊支架,收卷机构通过窗户穿过建筑物墙体后连接修补结构的钢筋网、底板,通过柔性索将钢筋网、底板进行悬吊并调整位置,使其间距满足浇筑需求,利用建筑物的主体结构,避免对本层楼面和下层楼面的过载问题,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25](2)悬吊支架通过锚杆固定在建筑物外墙上,通过建筑物的主体外墙结构作为固定点对待修补楼面的修补结构进行出力,相较于将修补结构的悬吊结构布置在建筑物内部,利用建筑物主体结构能够提供更为稳定的悬吊力,减少对建筑物内部楼面的负载,从而避免对楼面造成二次过载损伤。
[0026](3)悬吊支架的锚杆打入建筑物内部,并且探入楼面内,避免了锚杆穿过墙体导致的尖端暴露问题,延长了锚杆与建筑物主体的接触长度,利用楼面结构增强锚杆的锚固强
度,结合导杆形成固定收卷机构的支架结构,为悬吊点提供出力位置,保证悬吊的出力效果。
[0027](4)悬吊支架利用锚杆对建筑物的水平工作用力抵消对称位置收卷机构的水平力,修补结构竖直方向的悬吊力作为剪力作用于锚杆,从而悬吊支架所受水平力、竖直力均转化到建筑物上;结合斜向的支撑杆能够对导杆进行辅助支撑,提高导杆在竖直方向的承载力,满足浇筑混凝土后修补结构重量进一步增加的承载需求。
[0028](5)在修补结构对应两侧的建筑物外墙上对称布置悬吊支架和收卷机构,在提高悬吊能力的同时,将柔性索斜拉对修补结构产生的水平力进行抵消,减少对修补结构水平剪力,维持钢筋网的状态,避免因水平力导致的侧向偏移、隆起等非正常形变问题。
[0029](6)导杆结构通过滑轨滑块结构连接收卷机构,根据不同建筑物窗户的位置调整收卷机构所位于导杆上的位置,使得柔性索通过既有窗户穿过墙体,避免另外穿孔供柔性索穿过腔体,减少施工步骤,并且能够根据调解收卷机构的对柔性索的斜拉角度,满足悬吊修补结构时的牵引需求。
[0030](7)同一根导杆上布置多个收卷机构,使得不同的收卷机构能够对应连接修补结构的不同部分,根据修补结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楼面修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吊支架和收卷机构,悬吊支架包括锚杆、导杆和支撑杆,导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锚杆,锚杆用于从建筑物外部打入对应楼面内,收卷机构滑动安装在竖直导杆上,收卷机构的柔性索一端用于连接室内楼面的修补结构,另一端穿过建筑物墙体后连接收卷机构;支撑杆一端连接导杆,另一端连接建筑物外墙,形成对导杆的斜撑结构,至少一对对称布置的收卷机构连接同一修补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楼面修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支架成对布置,一对悬吊支架相对于修补结构对称布置在建筑物外墙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楼面修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轴线与锚杆轴线垂直,导杆轴线与建筑物外墙平行且呈间隔设置,支撑杆轴线与导杆轴线呈夹角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楼面修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一端插入建筑物内,并探入建筑物内部楼面内,另一端位于建筑物外墙外部并连接导杆;支撑杆远离导杆的一端支撑在与锚杆相异的楼面的外墙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楼面修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设有滑轨,收卷机构通过滑动块连接滑轨以安装在导杆上,每个导杆配合由至少两个收卷机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楼面修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上对应的收卷机构沿导杆轴向依次设置,同一导杆上的收卷机构通过柔性索连接修补结构的钢筋网或底板。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楼面修补辅助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吴婷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