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模架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301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模架及其施工方法,涉及装配式空腔楼板支撑模架技术领域,包括至少2个横梁,至少2个纵梁,至少4连接件,以及至少个4立柱,横梁和纵梁依次通过连接件连接并成一封闭几何平面,立柱一端分别与连接件相连;其中,立柱设有顶板、底板和受力柱,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调节阀;连接件设有至少两个插口以及至少一个柱接口,插口对应连接横梁和纵梁,柱接口连接立柱;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支撑模架可以节省支撑模架搭建施工,减少了模架支撑的数量,节约工期并有效降低了成本。节约工期并有效降低了成本。节约工期并有效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模架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空腔楼板支撑模架
,具体涉及一种支撑模架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涉及装配式空腔楼板的施工往往是采用部分预制,部分现浇的形式。即一块整体的楼板是先采用预制空腔铺装,再现浇混凝土而形成。而此施工方法需要在底部支设大量模架,用以支撑空腔模板及空腔的重量。但是,在现有的施工技术下,由于过多的支撑架密布放置,导致施工场地的空间环境极大受限,在施工期内,现场工具材料无法摆放而且杂乱无序,人员行进穿梭困难,影响施工进度,存留很大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减少支撑模架但又不影响安全性和结构强度成了当务之急。另一方面,现浇砼施工时作业人员踩踏和受力不均,造成下沉而产生大量的负弯区现象,这时需要调整支撑结构或对应加强局部结构强度,现有施工技术同样对这种适应性调整极其不便,而且费时费力,不仅存在易造成施工地拥堵、匹配调节困难等情况,而且施工速度慢,导致施工周期较长,施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模架及其施工方法。
[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支撑模架,包括至少2个横梁,至少2个纵梁,至少4连接件,以及至少4个立柱,横梁和纵梁依次通过连接件连接并成一封闭几何平面,立柱一端分别与连接件相连;
[0006]其中,立柱设有顶板、底板和受力柱,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调节阀;
[0007]连接件设有至少两个插口以及至少一个柱接口,插口对应连接横梁和纵梁,柱接口连接立柱。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调节阀为液压调节、齿轮调节或电动调节。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横梁和纵梁围合成三角形平面、矩形平面或多边形平面。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立柱为钢材料、铝合金或碳纤维复合材料。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连接件为钢材料、铝合金或碳纤维复合材料。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横梁、纵梁为钢材料、铝合金或碳纤维复合材料。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横梁、纵梁两端均设有插接头,并且插接头与插口配合。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插接头和插口通过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横梁、纵梁大小结构相同。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种支撑模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步骤一、吊运部件至施工场地,分类摆放;
[0018]步骤二、确定尺寸,测绘摆放距离,定位安装立柱;
[0019]步骤三、安装立柱;
[0020]步骤四、安装连接件;
[0021]步骤五、搭接横梁和纵梁;
[0022]步骤六、调节横梁和纵梁封闭几何平面的水平高度,使用调节阀精确调节;
[0023]步骤七、检查所有连接点;
[0024]步骤八、安放预制空腔构件、浇捣、成型;
[0025]步骤九、施工完成,拆卸支撑模架,装运,转场,直至完成工程任务。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7](1)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支撑模架与现有技术相比,节省支撑模架搭建施工,减少了模架支撑的数量,节约工期并有效降低了成本。
[0028](2)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支撑模架通过设置可伸缩组件和灵活插接拼装模块,可以精确自由调节施工模架大小,根据施工方案快速匹配施工需要的模具大小和形状,快速完成搭建施工。
[0029](3)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支撑模架全部组件均可拆卸,不仅极大方便不同场地间运输,在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吊运、组装时,具有明显的施工和经济效益。
[0030](4)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支撑模架布局合理,结构安全可靠,极大减少了传统支撑的数量,预留了较大底部空间,方便施工人员检修和穿行,解决了传统支撑模架造成的施工场“多、杂、乱”现象。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支撑模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

立柱,2

横梁,3

纵梁,4

连接件,11

顶板,12

调节阀,13

底板,14

受力柱,21

插接头,41

插口,42

柱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7]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支撑模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至少2个横梁2,至少2个纵梁3,至少4连接件4,以及至少4个立柱1,横梁2和纵梁3依次通过连接件4连接并成一封闭几何平面,立柱1一端分别与连接件4相连。
[0038]其中,参见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立柱1设有顶板11、底板13和受力柱14,顶板11作为连接连接件4的平台设有相应固定螺栓或卡扣,顶板11和底板13之间设有调节阀12;底板13与地面接触,设有抓地钩,保持整体结构稳定。调节阀12可以用来调节横梁2和纵梁3围合的施工平面的高度,也可以根据施工场地的情况调整抓地深度。
[0039]参见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连接件4设有至少两个插口41
以及至少一个柱接口42,插口41对应连接横梁2和纵梁3,柱接口42连接立柱1。连接件4是支撑模架结构整体的关键,做了特别加强设计,既可以紧固各个部件的连接和保持整体性,也是本专利技术各个部件能够实现标准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0040]调节阀12为液压调节、齿轮调节或电动调节,调节阀12主要用于调整模架的竖向高度和水平度,可以根据具体技术要求和调节需要灵活选用各种成熟的调节机构。
[0041]横梁2和纵梁3围合成三角形平面、矩形平面或多边形平面。根据施工场的大小和施工模具的需求,自由组合灵活选用所需的横梁2和纵梁3来搭建支撑模架平台。
[0042]立柱1为钢材料、铝合金或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件4为钢材料、铝合金或碳纤维复合材料。横梁2、纵梁3为钢材料、铝合金或碳纤维复合材料。参见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横梁2、纵梁两端均设有插接头21,并且插接头21与插口42配合。插接头21和插口42通过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为了方便部品部件的标准化和通用性,横梁2、纵梁3大小结构相同,即实现结构简单化,减少组装零件的的种类和数量,方便施工,降低生产成本,便于运输。
[0043]一种支撑模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4]步骤一、吊运所有部件至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2个横梁(2),至少2个纵梁(3),至少4连接件(4),以及至少4个立柱(1),所述横梁(2)和所述纵梁(3)依次通过所述连接件(4)连接并成一封闭几何平面,所述立柱(1)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4)相连;其中,所述立柱(1)设有顶板(11)、底板(13)和受力柱(14),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3)之间设有调节阀(12);所述连接件(4)设有至少两个插口(41)以及至少一个柱接口(42),所述插口(41)对应连接所述横梁(2)和所述纵梁(3),所述柱接口(42)连接所述立柱(1)。2.如权利要求1的一种支撑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12)为液压调节、齿轮调节或电动调节。3.如权利要求1的一种支撑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和所述纵梁(3)围合成三角形平面、矩形平面或多边形平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为钢材料、铝合金或碳纤维复合材料。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为钢材料、铝合金或碳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礼铭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成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