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粒子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272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墨烯粒子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选料,98.9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粒子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粒子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从口罩构成来看,医用外科口罩一般共有三层,内外两层均为无纺布,中间的过滤层为熔喷布。作为口罩的过滤层,熔喷布显得至关重要。熔喷布是采用高速热空气流对模头喷丝孔挤出的聚合物熔体细流进行牵伸,由此形成超细纤维并收集在凝网帘或滚筒上,同时自身粘合而成为熔喷法非织造布。
[0003]石墨烯粒子是制造溶喷布的原材料,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溶喷布质量的好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均匀的石墨烯粒子的生产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石墨烯粒子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选料,98.905

98.360%质量百分比的PP粉、0.2

0.25%质量百分比的抗氧粉、0.1

0.2%质量百分比的润滑剂、0.46

0.50%质量百分比的引发剂、0.30

0.60%质量百分比的电气石粉、0.025

0.050%质量百分比的石墨烯、0.01

0.04%质量百分比的氟粉;B混料,将原材料放入混料装置中进行三次混合,第一次预混、第二次互混、第三次精混,第一次预混时,将PP粉总量的百分之20和其他所有的抗氧粉、润滑剂、引发剂、电气石粉、石墨烯及氟粉放入混料装置中进行预混形成预混料,第二次互混时,将PP粉总量的百分之20放入预混料中进行互混,形成互混料,第三次精混时,将剩余的PP粉总量的百分之60放入互混料中进行精混,形成精混料;C、造粒,将精混料加热到25℃,然后通过螺旋挤出机挤出长丝;D、冷却,将长丝通过水槽进行冷却;E、风干,将冷却过的长丝通过风干装置进行风干;F、切粒,将风干后的粒子通过切粒装置切成一个一个粒子。
[0006]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石墨烯粒子的生产方法进一步设置为:上述步骤B中的混料装置包括:包括:机架、驱动装置、混料筒及设置于混料筒内的转轴机构,所述转轴机构包括转轴及与转轴固定连接的大叶片,所述转轴的下端凸伸出混料筒外并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安装架安装于机架上,所述混料筒内设有混料腔,所述混料筒的侧下方开设有与混料腔相贯通的开口,所述开口通过管道与负压风机相连,所述大叶片与垂直于转轴轴线的平面之间呈锐角或钝角设置,所述大叶片上设有至少一个小叶片。
[0007]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石墨烯粒子的生产方法进一步设置为:上述步骤E中的风干装置包括:支架、壳体、抖动机构及热风机构,所述壳体设置于支架的上方,所述壳体包括:顶壁、底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前壁及后壁,上述六壁围绕形成风干腔,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长丝入口,所述长丝入口内设有入口导辊,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长丝出口,所述长丝
出口内设有出口导辊,所述抖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转轴及设置于转轴上的若干个凸轮,所述转轴的一端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所述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座支撑于壳体的底壁上,所述转轴与轴承座之间设有轴承,所述热风机构包括:加热箱、抽风机及导风件,所述加热箱设有进风管,所述抽风机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加热箱相连,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导风件相连,所述导风件包括长条形主体部及设置于长条形主体部上的若干个出风喇叭口,所述出风喇叭口上设有分散网。
[0008]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石墨烯粒子的生产方法进一步设置为:上述步骤F中的切粒装置包括:胶辊、牵引辊及切刀机构,所述切刀机构包括驱动装置、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切刀轴及安装于切刀轴上的切刀,所述主动齿轮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安装于切刀轴上,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切刀包括圆柱形的刀具主体和若干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刀具主体上的刀片,每片刀片的切刃中央开设有一条槽道从而将切刃分隔成第一切刃及第二切刃。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生产方法混料均匀,且通过对装置进行改进,使得切出来的粒子颗粒较小,方便后续加热溶解,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混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混料装置中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风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切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切粒装置中切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1至图5中:1、混料装置,10、机架,11、驱动装置,110、输出轴,111、驱动装置安装架,12、混料筒,120、混料腔,121、开口,13、转轴机构,130、转轴,131、大叶片,1310、小叶片,14、管道,15、负压风机,2、风干装置,20、支架,21、壳体,210、顶壁,211、底壁,212、第一侧壁,213、第二侧壁,214、长丝入口,215、入口导辊,216、长丝出口,217、出口导辊,22、抖动机构,220、驱动装置,221、转轴,222、凸轮,223、轴承座,224、轴承,23、热风机构,230、加热箱,231、抽风机,232、导风件,2320、长条形主体部,2321、出风喇叭口,2322、分散网,233、进风管,234、管道,235、管道,3、切粒装置,30、胶辊,31、牵引辊,32、切刀机构,320、驱动装置,321、主动齿轮,322、从动齿轮,323、切刀轴,324、切刀,3240、刀具主体,3241、刀片,3242、槽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粒子的生产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7]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一种石墨烯粒子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选料,98.905

98.360%质量百分比的PP粉、0.2

0.25%质量百分比的抗氧粉、0.1

0.2%质量百分比的润滑剂、0.46

0.50%质量百分比的引发剂、0.30

0.60%质量百分比的电气石粉、0.025

0.050%质量百分比的石墨烯、0.01

0.04%质量百分比的氟粉。B混料,将原材料放入混料装置中进行三次混合,第一次预混、第二次互混、第三次精混,第一次预混时,将PP粉
总量的百分之20和其他所有的抗氧粉、润滑剂、引发剂、电气石粉、石墨烯及氟粉放入混料装置中进行预混形成预混料,第二次互混时,将PP粉总量的百分之20放入预混料中进行互混,形成互混料,第三次精混时,将剩余的PP粉总量的百分之60放入互混料中进行精混,形成精混料,所述混料装置1包括:包括:机架10、驱动装置11、混料筒12及设置于混料筒12内的转轴机构13,所述转轴机构13包括转轴130及与转轴130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粒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选料,98.905

98.360%质量百分比的PP粉、0.2

0.25%质量百分比的抗氧粉、0.1

0.2%质量百分比的润滑剂、0.46

0.50%质量百分比的引发剂、0.30

0.60%质量百分比的电气石粉、0.025

0.050%质量百分比的石墨烯、0.01

0.04%质量百分比的氟粉;B混料,将原材料放入混料装置中进行三次混合,第一次预混、第二次互混、第三次精混,第一次预混时,将PP粉总量的百分之20和其他所有的抗氧粉、润滑剂、引发剂、电气石粉、石墨烯及氟粉放入混料装置中进行预混形成预混料,第二次互混时,将PP粉总量的百分之20放入预混料中进行互混,形成互混料,第三次精混时,将剩余的PP粉总量的百分之60放入互混料中进行精混,形成精混料;C、造粒,将精混料加热到25℃,然后通过螺旋挤出机挤出长丝;D、冷却,将长丝通过水槽进行冷却;E、风干,将冷却过的长丝通过风干装置进行风干;F、切粒,将风干后的粒子通过切粒装置切成一个一个粒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粒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B中的混料装置包括:包括:机架、驱动装置、混料筒及设置于混料筒内的转轴机构,所述转轴机构包括转轴及与转轴固定连接的大叶片,所述转轴的下端凸伸出混料筒外并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安装架安装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卫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麦昆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