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房分布式通风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270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病房分布式通风系统,包括分布式送风系统和分布式排风系统,分布式送风系统包括送风动力模块、送风管路、床头送风口和床尾送风口;分布式排风系统包括排风动力模块和竖向排风管,竖向排风管的下部设置有下排风口、中部设置有上排风口、上部设置有排风接口,且下排风口、上排风口位于竖向排风管的正面,排风接口位于竖向排风管的背面。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其控制方法。能将新风分别送入病人活动区和探视、陪护人员活动区,满足各类人员的卫生新风需求,并控制气流无交叉,降低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的概率;模块化的排风结构,能进行快速安装,并能快速接入排风设备中,安装方便快捷,成本低,同时能全面有效地排出卫生间的异味。间的异味。间的异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房分布式通风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病房通风
,具体涉及一种病房分布式通风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医院室内热环境调节是为了追求舒适性,而通风系统是保障室内人员健康的重要手段。目前普通病房的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和运行,都主要关注于病房内温湿度的控制,通风系统沦为空调系统的附属设计,重视病房内冷暖的控制而忽视通风安全的现状,使得送入病房内的新风和室内气流组织无法很好地排出室内污染物,无法保证病房室内人员呼吸区的清洁、保障病房室内的空气安全。
[0003]一直以来,人们对卫生间内的臭味,虽然很讨厌但是又无可奈何。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卫生间内的空气环境得到了更加关注,通常会选择采用摆放香味散发剂、安装除臭装置、设计通风系统等方式来解决卫生间臭味问题。其中通风系统作为解决卫生间内部空气环境的有效手段,系统风量大小、气流组织以及运行调节非常重要。
[0004]目前卫生间的通风大多采用排气扇进行顶排,而卫生间内污染物主要为氨气及硫化氢等,其中氨比空气轻,而硫化氢比空气重,这就造成卫生间内的污染物在竖直空间上会存在垂直分布的情况,同时由于便器安装于卫生间下部,故卫生间下部污染物会较多。现有的设置方式都不能全面有效地对卫生间进行排气。
[0005]有的老旧建筑中的卫生间甚至未做通风系统,或者通风系统已无法正常使用,急需改造,但现有的改造方式都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大改动,花费时间长,且成本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保障医院普通病房室内空气安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本专利技术拟开发一种基于空气安全和健康的病房分布式通风系统,保证室内人员的呼吸安全,降低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0007]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病房分布式通风系统,所述病房配有卫生间,在病房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病床,所有病床的床头靠同一墙面间隔布置,所有病床占用的空间共同构成清洁一区,所有病床的床尾至相对的另一墙面的空间共同构成清洁二区,还包括分布式送风系统和分布式排风系统,所述分布式送风系统包括送风动力模块、送风管路、床头送风口和床尾送风口,所述床头送风口与病床一一对应设置,床头送风口设置在病床床头一侧的墙面上,并高于病床从而为病床所在空间单独送风,所述床尾送风口设置有病床床尾一侧的病房天花板上或墙面上,床尾送风口高于床头送风口,且床尾送风口沿着病房的长度方向延伸以覆盖整个清洁二区;所述分布式排风系统包括排风动力模块和竖向排风管,所述竖向排风管的下部设置有下排风口、中部设置有上排风口、上部设置有排风接口,且下排风口、上排风口位于竖向排风管的正面,排风接口位于竖向排风管的背面,排风动力模块设置在竖向排风管内,并介于上排风口与排风接口之间。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床头送风口为定风量运行,床尾送风口为变风量运行,
所述清洁二区设置有红外线人数计数器。
[0009]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竖向排风管竖直放置在卫生间地板上,并贴合安装在卫生间墙壁或排风竖井上,所述下排风口靠近便器位置,排风接口经风管接至主排风管,或直接接入排风竖井。
[0010]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竖向排风管的横截面呈矩形,竖向排风管的背面粘接或吸附固定在卫生间墙壁或排风竖井上。
[0011]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竖向排风管内还设置有防火止回阀,所述防火止回阀介于上排风口与排风动力模块之间。防火止回阀可避免各排风竖井或主排风管内的空气倒灌入病房分布式通风系统内。
[0012]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排风动力模块为自适应风机,能实现0~100%的无极调速;所述卫生间内配备有空气品质传感器,所述空气品质传感器与自适应风机电连接,能根据空气品质传感器探测到的0~10V信号进行风量调节。
[0013]一种病房分布式通风控制方法,采用上述的病房分布式通风系统,所述分布式送风系统与分布式排风系统同步启动,通过红外线人数计数器监测清洁二区的人数,与设定人数值进行比对,如果监测人数值小于或等于设定人数值,则分布式送风系统控制床尾送风口继续保持初始送风量,如果统计人数值大于设定人数值,则增大分布式送风系统控制的电压信号,同时调节调节床尾送风管路上的风阀,增加床尾送风口的送风量和分布式排风系统的排风量。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针对医院标准普通病房,对室内区域进行划分,分为清洁一区和清洁二区,其中清洁一区为病人呼吸区,清洁二区为探视人员活动区域,分布式送风系统将新风分别送入病人活动区和探视、陪护人员活动区,满足各类人员的卫生新风需求,并控制气流无交叉,降低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的概率。
[0016](2)病房及卫生间的排风共用分布式排风系统,分布式排风系统设置在卫生间,污染中密度较大的气体通过下排风口进入箱体内,密度较小的气体通过上排风口进入箱体内,同时下排风口可直接将便器处产生的污染物排除,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扩散,中部排风口保障卫生间中上部的污染物的排出;风机为排风提供动力,气体从排风接口排出,排风接口经风管接至主排风管,或直接接入排风竖井内。模块化的排风结构,能进行快速安装,并能快速接入排风设备中,安装方便快捷,成本低,同时能全面有效地排出卫生间的异味。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病房内的分区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19]图3为图2的A

A视图。
[0020]图4为图2的B

B视图。
[0021]图5为分布式排风系统的侧视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结合图1—图5所示,一种病房分布式通风系统,在病房1内配有卫生间 2。在病房1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病床,所有病床的床头靠同一墙面间隔布置,所有病床占用的空间共同构成清洁一区4。所有病床的床尾至相对的另一墙面的空间共同构成清洁二区5。
[0025]病房分布式通风系统包括分布式送风系统和分布式排风系统。
[0026]分布式送风系统主要由送风动力模块6、送风管路、床头送风口7和床尾送风口8组成。床头送风口7与病床一一对应设置,即每个病床的床头位置处配备一个送风口。床头送风口7设置在病床床头一侧的墙面上,并高于病床从而为病床所在空间单独送风。
[0027]床尾送风口8设置有病床床尾一侧的病房1天花板上或墙面上,床尾送风口8高于床头送风口7。床尾送风口8沿着病房1的长度方向延伸以覆盖整个清洁二区5。
[0028]最好是,床头送风口7为定风量运行,床尾送风口8为变风量运行,清洁二区5设置有红外线人数计数器。
[0029]分布式排风系统主要由排风动力模块9、竖向排风管10、下排风口11、上排风口12、排风接口13组成。
[0030]竖向排风管10的下部设置有下排风口11、中部设置有上排风口12、上部设置有排风接口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房分布式通风系统,所述病房(1)配有卫生间(2),在病房(1)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病床,所有病床的床头靠同一墙面间隔布置,所有病床占用的空间共同构成清洁一区(4),所有病床的床尾至相对的另一墙面的空间共同构成清洁二区(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布式送风系统和分布式排风系统,所述分布式送风系统包括送风动力模块(6)、送风管路、床头送风口(7)和床尾送风口(8),所述床头送风口(7)与病床一一对应设置,床头送风口(7)设置在病床床头一侧的墙面上,并高于病床从而为病床所在空间单独送风,所述床尾送风口(8)设置有病床床尾一侧的病房(1)天花板上或墙面上,床尾送风口(8)高于床头送风口(7),且床尾送风口(8)沿着病房(1)的长度方向延伸以覆盖整个清洁二区(5);所述分布式排风系统包括排风动力模块(9)和竖向排风管(10),所述竖向排风管(10)的下部设置有下排风口(11)、中部设置有上排风口(12)、上部设置有排风接口(13),且下排风口(11)、上排风口(12)位于竖向排风管(10)的正面,排风接口(13)位于竖向排风管(10)的背面,排风动力模块(9)设置在竖向排风管(10)内,并介于上排风口(12)与排风接口(1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房分布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送风口(7)为定风量运行,床尾送风口(8)为变风量运行,所述清洁二区(5)设置有红外线人数计数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房分布式通风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金成黄雪居发礼侯昌垒丁艳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