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轮换机制的蛋白免疫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2469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轮换机制的蛋白免疫吸附装置,包括血液侧循环管路、血浆侧循环管路、清洗单元、检测单元、控制单元。其控制方式分为逻辑控制、信号约束控制、人工介入控制。其工作过程分为待治疗预冲阶段、建立体外循环阶段、蛋白免疫吸附治疗与吸附柱洗脱再生阶段、存储阶段。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蛋白免疫连续性治疗,极大的缩减了患者进行蛋白免疫治疗的时间,解决了现有装置需吸附柱洗脱再生后才能继续治疗的弊端,降低了患者因长时间进行蛋白免疫吸附治疗而带来的治疗隐患。自动化程度较高,控制安全性较好,极大的降低了医护人员工作强度。作强度。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轮换机制的蛋白免疫吸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蛋白免疫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蛋白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疗法是近15年发展而来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不同于一般非特异的血液灌流。蛋白免疫吸附疗法是在血浆置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优点是对血浆中致病因子清除的选择性更好,而血浆中有用成分的丢失范围与数量更小,同时避免了血浆输入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蛋白免疫吸附是将患者动脉端血液引出,通过血浆分离器将血液中的血浆与血细胞、血小板进行分离,其中血浆进入吸附柱吸附其中的抗体,吸附后的血浆与原来的血细胞、血小板通过静脉壶混合后输入患者动脉段。从而降低患者的排异反应,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0003]现有的蛋白免疫吸附装置,在患者进行免疫吸附治疗时,每吸附治疗15分钟左右,需对吸附柱进行25分钟左右洗脱再生过程。吸附柱洗脱再生完后才能继续进行吸附治疗,不仅极大的延长了患者就医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极大的增加了患者治疗的隐患。此外,现有的血浆分离蛋白免疫吸附装置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安全性能较差。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不高,存在许多治疗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轮换机制的蛋白免疫吸附装置,其可实现连续性治疗,解决了现有装置需吸附柱洗脱再生后才能继续治疗的弊端。极大的缩减了患者进行治疗的时间。此外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蛋白免疫吸附装置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高,安全性能较好,可充分解决上诉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方面:
[0006]一种基于轮换机制的蛋白免疫吸附装置,主要包括血液侧循环管路、血浆侧循环管路、清洗单元、检测单元、控制单元,所述血液侧循环管路主要包括动脉端接口(47)、静脉端接口(48)、动脉端端口(4)、静脉端端口(45)、血液泵(6)、动脉壶(7)、血浆分离器(9)、静脉壶(43)、连接管L1(5)、连接管L11(41)、连接管L13(44)。所述血浆侧循环管路主要包括连接管L3(10)、连接管L4(13)、连接管L10(38)、A组吸附治疗单元、B组吸附治疗单元。所述A组吸附治疗单元主要包括A组血浆泵(23)、A组血浆壶(24)、A组吸附柱(25)、连接管L6(22)、连接管L7(27)。所述B组吸附治疗单元主要包括B组血浆泵(30)、B组血浆壶(31)、B组吸附柱(32)、连接管L8(29)、连接管L9(34)。所述清洗单元主要包括预充液储存瓶1(1)、含肝素的预充液储存瓶1(2)、预充液储存瓶2(15)、含肝素的预充液储存瓶2(14)、洗脱液储存瓶(16)、平衡液储存瓶(17)、储存液储存瓶(18)、废液收集桶(46)、连接管L2(11)、连接管L5(20)、连接管L12(37)。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动脉壶压力传感器(8)、静脉壶压力传感器(42)、A组pH值检测器(26)、B组pH值检测器(33)、血液探测器(39)、A组血浆探测器(28)、B组血浆探测器(35)。所述控制单元主要包括控制器(100)、二入二出组合阀1(3)、二入一出组合阀
(12)、二入二出组合阀2(21)、五入一出组合阀(19)、二入二出组合阀3(36)、电磁阀K60(40)。所述二入二出组合阀1(3)、二入一出组合阀(12)、二入二出组合阀2(21)、五入一出组合阀(19)、二入二出组合阀3(36)。
[0007]所述血液侧循环管路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0008]在治疗前,在患者治疗前,需对所述血液侧循环管路进行冲洗。所述动脉端端口的一端通过连接管L1前段与所述二入二出组合阀1固定相接,所述动脉端端口的另一端与所述动脉端接口的一端非固定相接,所述动脉端接口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管L1后段与所述血液泵的进液口固定连接,所述血液泵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动脉壶的上端固定连通连接,所述动脉壶的底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血浆分离器的上端固定连通连接,所述血浆分离器的底端通过连接管L11与所述静脉壶的上端固定连通连接,所述静脉壶的底端通过所述连接管L13前段与所述静脉端接口的一端固定相连。所述静脉端接口的另一端与所述静脉端端口的一端非固定相接。所述静脉端端口的另一端与连接管L13的后段固定连通连接。所述血液侧循环管路、血浆侧循环管路冲洗完毕后。在为患者治疗时,医护人员需根据相关操作规定采用规定采用穿刺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直接穿刺动静脉等方法建立体外循环。并将静脉端接口,动脉端接口分别从静脉端端口,动脉端端口取下,连接到患者动、静脉端。
[0009]所述血液泵用于将患者的动脉中的血液泵入血浆分离器内部,并可随着工作过程自动改变泵速,所述血浆分离器用于将患者的血浆分离在所述血浆分离器的底部,静脉端接口用于连接患者的静脉,并将吸附柱吸附净化后的血浆回给患者。
[0010]所述血浆侧循环管路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0011]所述连接管L3一端与所述血浆分离器侧端固定连通连接,所述连接管L3另一端与所述二入一出阀组合阀固定连通连接。所述连接管L4一端与所述二入一出组合阀固定连通连接,所述连接管L4的另一端与二入二出组合阀2固定连通连接,用于引出血浆分离器分离出来的血浆。所述A组血浆泵的进液口通过所述连接管L6与二入二出组合阀2固定连通连接,所述A组血浆泵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所述A组血浆壶的上端连通连接,所述A组血浆壶的底端通过管道与所述A组吸附柱的上端连通连接,所述A组吸附柱的底端通过所述连接管L7与二入二出组合阀3连通连接。所述B组血浆泵的进液口通过所述连接管L8与二入二出组合阀2固定连通连接,所述B组血浆泵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所述B组血浆壶的上端固定连通连接,所述B组血浆壶的底端通过管道与所述B组吸附柱的上端连通连接,所述B组吸附柱的底端通过所述连接管L9与二入二出组合阀3连通连接。所述连接管L10一端与所述二入二出组合阀3固定连通连接,所述连接管L9的另一端与静脉壶固定连通连接,用于将吸附柱吸附净化后的血浆输送给静脉壶。
[0012]所述A组血浆泵与所述B组血浆泵用于将血浆分离器分离出来的血浆泵入血浆壶中,并可随着工作过程自动改变泵速。所述A组血浆壶与所述B组血浆壶用于暂存患者的血浆,所述A组吸附柱与所述B组吸附柱用于将患者的血浆进行抗体吸附处理。A组吸附治疗单元与B组吸附治疗单元并行工作,当其中一组吸附治疗单元处于蛋白免疫吸附治疗阶段时,另一组吸附治疗单元处于洗脱再生阶段或者空闲阶段。当其中一组吸附治疗单元结束一个循环的吸附治疗后,自动对该组吸附柱进行洗脱再生过程,恢复该组吸附柱的活性。同时自动切换到另一组吸附治疗单元进行下一个循环的吸附治疗。从而实现连续性治疗,解决了
传统装置需等待吸附柱洗脱再生进行治疗的弊端,极大地缩减了患者进行蛋白免疫吸附治疗的时间,同时降低了因长时间治疗所带来的风险与隐患。
[0013]所述清洗单元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0014]所述预充液储存瓶1通过管道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轮换机制的蛋白免疫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硬件部由血液侧循环管路、血浆侧循环管路、清洗单元、检测单元、控制单元等组成,其控制方式分为逻辑控制、信号约束控制、人工介入控制,其工作过程分为待治疗预冲阶段、建立体外循环阶段、蛋白免疫吸附治疗与吸附柱洗脱再生阶段、存储阶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诉的一种基于轮换机制的蛋白免疫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诉血液侧循环管路主要包括动脉端接口(47)、静脉端接口(48)、动脉端端口(4)、静脉端端口(45)、血液泵(6)、动脉壶(7)、血浆分离器(9)、静脉壶(43)、连接管L1(5)、连接管L11(41)、连接管L13(4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诉的一种基于轮换机制的蛋白免疫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诉血浆侧循环管路主要包括连接管L3(10)、连接管L4(13)、连接管L10(38)、A组吸附治疗单元、B组吸附治疗单元,所诉A组吸附治疗单元主要包括A组血浆泵(23)、A组血浆壶(24)、A组吸附柱(25)、连接管L6(22)、连接管L7(27),所诉B组吸附治疗单元主要包括B组血浆泵(30)、B组血浆壶(31)、B组吸附柱(32)、连接管L8(29)、连接管L9(34),其中A组吸附治疗单元与B组吸附治疗单元具有独立的血浆泵,可分别以不同的泵速独立工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诉的一种基于轮换机制的蛋白免疫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诉清洗单元主要包括预充液储存瓶1(1)、含肝素的预充液储存瓶1(2)、预充液储存瓶2(15)、含肝素的预充液储存瓶2(14)、洗脱液储存瓶(16)、平衡液储存瓶(17)、储存液储存瓶(18)、废液收集桶(46)、连接管L2(11)、连接管L5(20)、连接管L12(37)。5.所诉检测单元包括动脉壶压力传感器(8)、静脉壶压力传感器(42)、A组pH值检测器(26)、B组pH值检测器(33)、血液探测器(39)、A组血浆探测器(28)、B组血浆探测器(35),所诉动脉壶压力传感器(8)、静脉壶压力传感器(42)用于检测动脉壶(7)与静脉壶(43)的压力,若压力异常,将触发报警机制提醒医护人员采取紧急操作,所诉A组pH值检测器(28)、B组pH值检测器(35)用于检测连接管L7(27)与连接管L9(34)内液体的pH值,所诉血液探测器用于检测管道内血液流通状况,所诉A组血浆探测器、B组血浆探测器用于检测管道血浆流通状况。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勇陈磊鑫肖湘成陈磊蒲佳曦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