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交尾蜂箱的组合式巢框装置及蜂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184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交尾蜂箱的组合式巢框装置及蜂箱,包括中间巢框以及铰接在中间巢框两侧的侧巢框;中间巢框包括梯形巢框,梯形巢框内设置有巢脾;梯形巢框的上方可拆卸连接有蜂王控制组件,蜂王控制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倾斜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竖口,隔板将壳体分为饲料区和囚禁区;壳体在囚禁区的上方开设有处女王诱送口,壳体上可拆卸连接有开启和闭合处女王诱送口的抽拉门,壳体在囚禁区的侧面设置有通口和通气槽,壳体在通口外侧可拆卸连接有连通囚禁区与蜂巢的活动转门,本发明专利技术诱送处女蜂王灵活方便,不会发生因送王造成处女蜂王飞逃的现象,省时省力,诱王成功率高达95%以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交尾蜂箱的组合式巢框装置及蜂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蜜蜂育种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交尾蜂箱的组合式巢框装置及蜂箱。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养蜂大国,蜂群的饲养数量达900余万群,改良和培育优质蜂王是养蜂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技术。而利用交尾群培育产卵蜂王是蜜蜂育种的主要工作,培育蜂王的环节多而复杂,而利用交尾群培育蜂王的技术及装置相对比较落后,长此下去,将会严重阻碍养蜂产业的快速发展。
[0003]交尾群是专供授精后的蜂王或处女蜂王产卵过渡期生活居住的场所。目前,采用交尾箱培育蜂王存在着很多问题:
[0004]一、交尾群蜂少、脾小,每箱放置2~3张巢脾,每次检查交尾群要逐脾查找蜂王和查看饲料,不仅麻烦而且工作量特别大,每箱检查一次需要用很长时间,尤其蜜粉源缺乏时,容易引发盗蜂,更甚者整个交尾场相互起盗,造成交尾群飞逃,无法正常培育蜂王。
[0005]二、交尾群诱入处女蜂王时,需要将小交尾脾提出,将蜂王扣在巢脾有饲料的地方,防止扣王期间因无饲料发生蜂王饿死的现象;而放王时也要提出巢脾,打开扣蜂王的装置,诱放蜂王也比较浪费时间,由于人为提脾时震动的因素影响,特别容易出现围王的现象,造成蜂王伤残,直接影响培育蜂王的质量与数量。
[0006]三、由于人为频繁提脾检查和扣放蜂王,影响巢温、使其羽化的蜜蜂不健康,新老蜂交替困难,交尾群复用率低,同时交尾群的蜜蜂性情比较暴躁,造成处女蜂王交尾成功率比较低等。
[0007]四、小交尾脾都是用老旧巢脾改造而成,尤其当外界蜜粉源丰富时,蜜蜂没有修造新脾的空间,造成小交尾群内巢脾更加陈旧,致此容易孳生病菌,使小交尾群诱发各种蜂病,严重影响蜂王的培育。
[0008]国内的育王场也都沿用旧法培育蜂王。鉴于此,研发一种适合小交尾群繁殖的巢框装置,改变蜂巢环境,提高培育蜂王的质量和数量,保障我国蜂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交尾蜂箱的组合式巢框装置及蜂箱,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交尾蜂箱的组合式巢框装置及蜂箱,包括中间巢框以及铰接在所述中间巢框两侧的侧巢框;所述侧巢框包括上框梁以及固定设置在上框梁两侧底面上的侧框梁,所述上框梁和两组侧框梁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巢础条。
[0011]所述中间巢框包括梯形巢框,所述梯形巢框内设置有巢脾;所述梯形巢框的上方可拆卸连接有蜂王控制组件,所述蜂王控制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倾斜设置有隔板,
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竖口,所述隔板将壳体分为饲料区和囚禁区;所述壳体在囚禁区的上方开设有处女王诱送口,所述壳体上可拆卸连接有开启和闭合所述处女王诱送口的抽拉门,所述壳体在囚禁区的侧面设置有通口和通气槽,所述壳体在通口外侧可拆卸连接有连通囚禁区与蜂巢的活动转门。
[0012]优选的,所述梯形巢框包括上方的上顶板,所述上顶板的两端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上顶板的侧面之间固定设置有限位板,所述上顶板、挡板与限位板之间形成卡接槽,所述壳体卡接在卡接槽内。
[0013]优选的,两个所述挡板的外侧面轴接有一个第一旋转轴,两个所述第一旋转轴对角设置;所述侧框梁与挡板铰接的一侧轴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之间设置有旋转体,所述旋转体上开设有供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旋转的通孔。
[0014]优选的,所述上框梁的两端伸出侧框梁的端部形成搭接部,所述上框梁的底面高于壳体的顶面。
[0015]优选的,所述壳体为长方体形,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板与底板两侧的侧板,两个所述挡板与壳体的另外两个端面相适配;所述处女王诱送口和抽拉门设置在顶板上,所述隔板的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连接;所述顶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活动转门运动的通槽,所述通气槽设置在两个侧板上。
[0016]优选的,所述活动转门和隔板将壳体依次分为开放区、囚禁区和饲料区,所述顶板在开放区的上方开设有王台诱送口,所述侧板在开放区的两侧开设有进出口。
[0017]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宽度为2

4mm。
[0018]优选的,所述竖口和通气槽的宽度不大于4mm。
[0019]一种用于交尾蜂的蜂箱,包括交尾箱,所述交尾箱内部设置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式巢框装置。
[002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根据交尾群蜂少、脾小的特点,结合蜜蜂的生物学特性,将小交尾群的蜂巢科学的进行了分区,分为侧巢框、梯形巢框、饲料区、囚禁区和开放区,使蜜蜂各司其职,更适合利用小交尾群培育蜂王的特殊性,使其更加恋巢,解决了因交尾群蜂少,交尾群飞逃的现象;
[0022](2)检查交尾群时,从交尾箱提出组合式巢框装置,展开后即可形成一张大的巢脾,检查完后折叠放入交尾箱又形成一个小蜂巢,缩短了群外检查交尾群的时间,避免交尾群发生盗蜂的现象,确保了交尾群的数量,提高了培育蜂王的效率;
[0023](3)在蜂数增长后,外界蜜粉源充足,侧巢框为蜜蜂修造新脾提供了的自由空间,新脾羽化出房的工蜂健康,交尾群复用率高,提高了交尾群培育蜂王的数量;
[0024](4)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诱放处女王,而且还能贮存产卵蜂王,在贮存蜂王期间,导入王台后可继续培育产卵蜂王,这也攻克了利用交尾群培育蜂王尚未解决的难题;
[0025](5)本专利技术诱送处女蜂王灵活方便,不会发生因送王造成处女蜂王飞逃的现象,省时省力,诱王成功率高达95%以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培育的产卵蜂王优质、健康,真正发挥了良种的优势,能促进了我国养蜂产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巢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巢框装置俯视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间巢框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间巢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梯形巢框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巢框装置展开结构示意图;
[0033]其中,1为中间巢框,11为梯形巢框,111为上顶板,112为挡板,113为限位板,114为第一旋转轴,12为蜂王控制组件,121为壳体,1211为顶板,1212为底板,1213为侧板,1214为王台诱送口, 1215为进出口,122为隔板,1221为竖口,123为饲料区,124为囚禁区,125为诱送口,126为抽拉门,127为通气槽,128为活动转门, 129为开放区,2为侧巢框,21为上框梁,22为侧框梁,23为安装槽,24为第二旋转轴,25为旋转体,26为搭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交尾蜂箱的组合式巢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巢框(1)以及铰接在所述中间巢框(1)两侧的侧巢框(2);所述侧巢框(2)包括上框梁(21)以及固定设置在上框梁(21)两侧底面上的侧框梁(22),所述上框梁(21)和两组侧框梁(22)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23),所述安装槽(23)内安装有巢础条;所述中间巢框(1)包括梯形巢框(11),所述梯形巢框(11)内设置有巢脾;所述梯形巢框(11)的上方可拆卸连接有蜂王控制组件(12),所述蜂王控制组件(12)包括壳体(121),所述壳体(121)内部倾斜设置有隔板(122),所述隔板(122)上开设有若干个竖口(1221),所述隔板(122)将壳体(121)分为饲料区(123)和囚禁区(124);所述壳体(121)在囚禁区(124)的上方开设有处女王诱送口(125),所述壳体(121)上可拆卸连接有开启和闭合所述处女王诱送口(125)的抽拉门(126),所述壳体(121)在囚禁区(124)的侧面设置有通口和通气槽(127),所述壳体(121)在通口外侧可拆卸连接有连通囚禁区(124)与蜂巢的活动转门(12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交尾蜂箱的组合式巢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巢框(11)包括上方的上顶板(111),所述上顶板(111)的两端固定设置有挡板(112),所述挡板(112)与上顶板(111)的侧面之间固定设置有限位板(113),所述上顶板(111)、挡板(112)与限位板(113)之间形成卡接槽,所述壳体(121)卡接在卡接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交尾蜂箱的组合式巢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挡板(112)的外侧面各轴接有一个第一旋转轴(114),两个所述第一旋转轴(114)对角设置;所述侧框梁(22)与挡板(112)铰接的一侧轴接有第二旋转轴(24),所述第一旋转轴(114)和第二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志光李杰銮李兴安宋延明闫德斌刘楠楠杨春红吴常茵庄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吉林省蜂产品质量管理监督站吉林省蜜蜂遗传资源基因保护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