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自然资源的可视化方法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183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自然资源的可视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自然资源进行信息采集,并输入到系统中,进行自然资源的分析与分类;S2、对于自然资源的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同时将问题与目前处理方式进行显示;S3、将自然资源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后,进行三维建造,同时与下位机进行可视化展示;S4、对于自然资源的信息进行解读,并对于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进行预先规划,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将各地的自然资源进行数据采集,可以更好的对于数据进行确定,可以保证更好的资源使用与合理利用,同时进行三维建模的设定,通过下位机将数据进行更好的展示,便于了人们更加直观明了的对于自然资源进行三维化了解。直观明了的对于自然资源进行三维化了解。直观明了的对于自然资源进行三维化了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自然资源的可视化方法及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然资源的可视化
,具体为一种三维自然资源的可视化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可分为三类,一是不可更新资源,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二是可更新资源,指生物、水、土地资源等,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再现;三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如风力、太阳能等,被利用后不会导致贮存量减少,自然保护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增殖(指可更新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继续利用的能力,求得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但是目前的自然资源的可视化不明显,对于之后的资源回收没有预算,并且对于可回收的自然资源没有保证,从而无法保证后期自然资源的采集与正常使用,无法实现可持续话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维自然资源的可视化方法及其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的自然资源的可视化不明显,对于之后的资源回收没有预算,并且对于可回收的自然资源没有保证,从而无法保证后期自然资源的采集与正常使用,无法实现可持续话的发展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维自然资源的可视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自然资源进行信息采集,并输入到系统中,进行自然资源的分析与分类;S2、对于自然资源的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同时将问题与目前处理方式进行显示;S3、将自然资源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后,进行三维建造,同时与下位机进行可视化展示;S4、对于自然资源的信息进行解读,并对于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进行预先规划。
[000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1中自然资源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所述土地资源包括耕地、草地和林地,其中耕地为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低缓的丘陵地区,草地为北方千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地,青藏高原区,林地为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边疆区和东南部的山地;所述矿产资源为金属矿、煤矿和燃气矿。
[000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1中自然资源的分析与分类对于自然资源中分布进行确定,并对于相关的资源进行标记,同时进行分类;其中相关的重点资源进行自然资源监控平台,将数据进行一体化数据获取,利用
航拍,通过研究遥感影像去噪、特征提取、自动分类算法实现影像信息快速提取。
[000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2中将影像信息进行提取,将其进行资源分布式存储、一体化管理、数据存取与决策的相关系统数据接口相连,同时将数据进行识别,将资源问题与目前对于其解决的方式进行公开,同时对于其进行预处理,将资源的储存量进行波线图的展示与现有问题解决的图形进行比较,同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确定,保证了不同资料的回收比例。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3中根据自然资源监控平台进行地理位置的确定,同时将位置与含量进行正常的分配,将资源合理正常的进行三维建造,将自然资源的多角度进行数据保存,将其进行三维建模,同时对于自然资源数据和使用量进行色差显示,同时对于数据进行正常的演算,传输到下位机中进行演示。
[000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4中配合系统进行自然资源的算法进行解读,并将算法预算的模式和改进方法进行解读,并做出多种情况下的波形图,对于自然资源的数据实时更新,更新通过服务器与自然资源监控平台相连,自然资源监控平台与数据采集与网络发布平台的数据进行统一,并对于数据进行保存备份,同时对于预算的数据进行分类。
[00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自然资源监控平台对于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对于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报的实质是提前获取区域内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模拟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结合长时间序列观测的监测站点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卫星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监测数据基于人工智能预报未来的大气污染物状况,加入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学习以及深度学习算法模型提供了更精确地模拟大气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的能力。
[00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报进行防治,根据长时间序列的大气污染物浓度监测站点数据、气象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基于空间化神经网络网络模型对区域大气污染浓度的空间分布进行建模分析,并提取区域内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热点格网或区域,识别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高的热点区域,对于大气污染物的精准追源与联防联控措施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这些热点格网或区域,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该格网或区域的POI、路网、手机定位等数据,基于大数据技术、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邻域分析、分析影响该格网或区域的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00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一种三维自然资源的可视化系统,根据一种三维自然资源的可视化方法任一步骤制备而成的控制系统。
[00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系统数据与服务器和各个自然资源监控平台的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并且定期保存数据,保存时间为7天。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将各地的自然资源进行数据采集,并配合重点资源进行自然资源监控平台,将数据进行一体化数据获取,从而便于了正常的数据采集,而对于自然资源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预算,便于了更好的数据演算,从而可以更好的对于自然资源的采集使用进行预算,而通过对于一些可以回收的自然资源,可以更好的对于数据进行确定,可以保证更好的资源使用与合理利用,同时进行三维建模的设定,通过下位机将数据进行更好的展示,便于了人们更加直观明了的对于自然资源进行三维化了解。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6]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步骤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自然资源监控平台采集步骤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8]实施例:如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三维自然资源的可视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自然资源进行信息采集,并输入到系统中,进行自然资源的分析与分类;S2、对于自然资源的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同时将问题与目前处理方式进行显示;S3、将自然资源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后,进行三维建造,同时与下位机进行可视化展示;S4、对于自然资源的信息进行解读,并对于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进行预先规划。
[001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S1中自然资源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土地资源包括耕地、草地和林地,其中耕地为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低缓的丘陵地区,草地为北方千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地,青藏高原区,林地为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边疆区和东南部的山地;矿产资源为金属矿、煤矿和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自然资源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自然资源进行信息采集,并输入到系统中,进行自然资源的分析与分类;S2、对于自然资源的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同时将问题与目前处理方式进行显示;S3、将自然资源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后,进行三维建造,同时与下位机进行可视化展示;S4、对于自然资源的信息进行解读,并对于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进行预先规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自然资源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自然资源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所述土地资源包括耕地、草地和林地,其中耕地为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低缓的丘陵地区,草地为北方千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地,青藏高原区,林地为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边疆区和东南部的山地;所述矿产资源为金属矿、煤矿和燃气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自然源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自然资源的分析与分类对于自然资源中分布进行确定,并对于相关的资源进行标记,同时进行分类;其中相关的重点资源进行自然资源监控平台,将数据进行一体化数据获取,利用航拍,通过研究遥感影像去噪、特征提取、自动分类算法实现影像信息快速提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自然资源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将影像信息进行提取,将其进行资源分布式存储、一体化管理、数据存取与决策的相关系统数据接口相连,同时将数据进行识别,将资源问题与目前对于其解决的方式进行公开,同时对于其进行预处理,将资源的储存量进行波线图的展示与现有问题解决的图形进行比较,同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确定,保证了不同资料的回收比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维自然资源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根据自然资源监控平台进行地理位置的确定,同时将位置与含量进行正常的分配,将资源合理正常的进行三维建造,将自然资源的多角度进行数据保存,将其进行三维建模,同时对于自然资源数据和使用量进行色差显示,同时对于数据进行正常的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丽莉徐雷闫志昂单冰莹姜志伟贾传金葛文超郑宗强刘青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天吉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