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宏福专利>正文

前悬架安装体、后悬架安装体、平台本体、汽车调校平台以及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174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种前悬架安装体,包括与前悬架连接的减震器塔以及与减震器塔连接的前安装板,一种后悬架安装体,包括用于安装后悬架的延伸板以及后安装基板,一种平台本体,一种汽车调校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前悬架安装体、后悬架安装体;一种骡车,安装有汽车调校平台。前悬架安装体,提高前悬架安装通用性;后悬架安装体,提高后悬架安装通用性;平台本体,解决现有技术车身不能重复利用的问题;调校平台,解决现有技术所用调校平台通用性低的问题;骡车,可以适用多种底盘和动力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在汽车研发初期,选择参考车车身制作骡车或设计项目专用的骡车车身的经济投入过高和时间投入过长的问题。和时间投入过长的问题。和时间投入过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悬架安装体、后悬架安装体、平台本体、汽车调校平台以及骡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研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研发初期用的骡车,这种骡车是将底盘和动力系统安装在一种新型的汽车调校平台上,这种新型的汽车调校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前悬架安装体、后悬架安装体。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研发初期,需要对新设计车辆的底盘或动力系统进行调校、标定。虽然在进行底盘系统、动力系统预研时,可以使用CAE软件电子样机的仿真分析系统进行验证,但仍需要实车进行大量的路面试验。因整车项目开展时,车身结构设计滞后于底盘、动力系统设计,且车身制造周期长、工装、夹检具投入巨大,导致底盘系统、动力系统实车路面试验验证时,设计状态车身无法制造出来进行使用。因此,汽车研发领域一般是使用近似车身改制后,与被测试底盘系统、动力系统组合成试验骡车来进行底盘调校或动力标定道路试验。汽车研发过程中,传统骡车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占用大量的项目时间,影响项目整体研发进度。调校实验数据需要多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需要相应的骡车,这些拼接或焊装的骡车车身无法进行还原,也无法用于别的车型开发验证试验,不能继续使用,只能做报废处理,开发者需要投入很大的项目经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悬架安装体,提高前悬架安装通用性;提供一种后悬架安装体,提高后悬架安装通用性;提供一种平台本体,解决现有技术车身不能重复利用的问题;提供一种调校平台,解决现有技术所用调校平台通用性低的问题;还提供了一种骡车,可以适用多种底盘和动力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在汽车研发初期,选择参考车车身制作骡车或设计项目专用的骡车车身的经济投入过高和时间投入过长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前悬架安装体,包括与前悬架连接的减震器塔以及与减震器塔连接的前安装板,所述减震器塔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前悬架的连接点。
[0006]一种后悬架安装体,包括用于安装后悬架的延伸板以及后安装基板,所述延伸板与后安装基板连接,后安装基板、延伸板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点。
[0007]一种平台本体,相对于整车Y0平面左右对称,包括框架以及覆盖件,内部空间形成驾驶舱,平台本体的周身设置多个安装套管,每个安装套管两端分别位于平台本体的外部和内部,形成平台本体内部和外部安装点。
[0008]一种汽车调校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前悬架安装体、后悬架安装体;所述前悬架安装体有两个,所述后悬架安装体有两个;
[0009]其中,两个前悬架安装体连接在平台本体前部且关于平台本体Z平面对称,两个后悬架安装体对称连接在平台本体两侧。
[0010]一种骡车,安装有汽车调校平台。
[001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平台本体上设置的连接点可以连接被测试件,使得被测试件能够在横向或纵向上改变相对的距离,改变了现在通过切割再拼装参考车的方式去适应新设计的被测试件,减少在研发初期挑选或设计参考车的时间投入。
[0013]2、前悬架安装体、后悬架安装体起到了连接的作用,使得被测试件能够在相对于平台本体横向或纵向上移动安装,更灵活,可靠,可以改变如轮距、轴距等参数,适合安装多种被测试件,提高平台本体所连接的被测试件的通用性。
[0014]3、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骡车,通过过渡件可以实现连接不同种类的被测试件,提高了杂合车的通用性,这种杂合车可以反复利用,减少了在汽车研发阶段的经济投入。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左减震器塔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右减震器塔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左、右后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左、右延伸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平台本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前悬架安装体、后悬架安装体、平台本体、冷却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前悬架安装体、后悬架安装体、平台本体、冷却模块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实施例1麦弗逊式前悬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实施例2双叉臂式前悬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为实施例3扭力梁式后悬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为实施例4多连杆式后悬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7]图13为实施例5发动机前置前驱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平台本体1、发动机2、冷却模块3、减震器塔4、前安装板5、后安装基板6、后安装板7、延伸板8、加强横梁9、配重舱10、平台本体过孔11、车窗12、驾驶舱13、框架14、安装套管15、综合舱16、塔连接部(411、421)、塔水平部(412、422)、塔竖直部(413、423)、第一辅助塔连接部(414、424)、第二辅助塔连接部(415、425)、底连接部(416、426)、模块连接部(417、427)、固定框(418、428)、左悬置21、右悬置22、左框架31、右框架32、左减震器塔41、右减震器塔42、左前安装板51、右前安装板52、左后安装基板61、右后安装基板62、板连接部63、板辅助连接部64、板水平部65、左后安装板71、右后安装板72、左延伸板81、右延伸板82、延伸板固定部83、隔断部84、延伸板连接部85、延伸板辅助连接部86、前副车架F1、左前减震器F2、前副车架F3、左前减震F4、左上控制臂F5、左下控制臂F6、第一过渡件A1、第一过渡件A2、第一过渡件A3、第一过渡件A4、第二过渡件B1、第二过渡件B2、第二过渡件B3、第二过渡件B4、第二过渡件B5、扭力梁R1、左后弹簧R2、左后减震器R3、左后纵臂R4、左后弹簧R5、后副车架R6、左后减震器R7。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0]如图1-8所示,一种前悬架安装体,包括与前悬架连接的减震器塔4以及与减震器塔4连接的前安装板5,所述减震器塔4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前悬架的连接点。
[0031]所述减震器塔4包括用于与前安装板5连接的塔连接部411/421以及用于连接前悬架的塔水平部412/422、塔竖直部413/423,所述塔连接部411/421、塔竖直部413/423连接在塔水平部412/422上。
[0032]所述减震器塔4的塔连接部411/421、塔水平部412/422、塔竖直部413/423均设置有连接点;所述前安装板5为弧形板状结构,在前安装板5上设置有连接点以及过孔。
[0033]一种后悬架安装体,包括用于安装后悬架的延伸板8以及后安装基板6,所述延伸板8与后安装基板6连接,后安装基板6、延伸板8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点。
[0034]还包括与延伸板8连接的后安装板7。
[0035]一种平台本体1,相对于整车Y0平面左右对称,包括框架14以及覆盖件,内部空间形成驾驶舱13,平台本体1的周身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悬架安装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前悬架连接的减震器塔(4)以及与减震器塔(4)连接的前安装板(5),所述减震器塔(4)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前悬架的连接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安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塔(4)包括用于与前安装板(5)连接的塔连接部(411、421)以及用于连接前悬架的塔水平部(412、422)、塔竖直部(413、423),所述塔连接部(411、421)、塔竖直部(413、423)连接在塔水平部(412、42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安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塔(4)的塔连接部(411、421)、塔水平部(412、422)、塔竖直部(413、423)均设置有连接点;所述前安装板(5)为弧形板状结构,在前安装板(5)上设置有连接点以及过孔。4.一种后悬架安装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后悬架的延伸板(8)以及后安装基板(6),所述延伸板(8)与后安装基板(6)连接,后安装基板(6)、延伸板(8)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后悬架安装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延伸板(8)连接的后安装板(7)。6.一种平台本体,相对于整车Y0平面左右对称,包括框架(14)以及覆盖件,内部空间形成驾驶舱(13),其特征在于:平台本体(1)的周身设置多个安装套管(15),每个安装套管(15)两端分别位于平台本体(1)的外部和内部,形成平台本体(1)内部和外部安装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平台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福
申请(专利权)人:王宏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