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1587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梯轿厢外侧的升降轿厢架,设置在升降轿厢架内的减震架,减震架与升降轿厢架顶部之间安装第一减震机构,电梯轿厢与升降轿厢架底部之间安装第二减震机构,电梯轿厢的两侧与升降轿厢架之间安装缓冲导向机构;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保证电梯轿厢同时具备上下缓冲空间,降低了骤停带来的不适感;缓冲导向机构包括焊接在升降轿厢架内侧的缓冲板,固定在缓冲板上的导向柱,导向柱上套设轿厢支撑板,轿厢支撑板与电梯轿厢的侧面固定连接,电梯轿厢纵向缓冲时,轿厢支撑板通过导向柱可以上下移动,轿厢支撑板与导向柱的配合使得电梯轿厢纵向缓冲稳定,不会存在轴向晃动的问题,提高了缓冲稳定性。提高了缓冲稳定性。提高了缓冲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厢减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梯轿厢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轿厢一般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等主要部件构成,是电梯用来运载乘客或货物及其他载荷的轿体部件。为了保证电梯轿厢的升降舒适性,一般在电梯轿厢的不同位置需要安装减震缓冲机构,保证电梯轿厢停止时,电梯轿厢具备一个下行的缓冲空间,这样可以提高电梯乘坐人员的舒适度,目前的电梯轿厢一般是采用减震器来达到减震效果,减震器类似于弹簧结构,目前的电梯轿厢一般都是在底部设置减震器,电梯轿厢的减震效果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因此,可以对电梯轿厢的减震结构进行进一步拓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减震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梯轿厢外侧的升降轿厢架,设置在升降轿厢架内的减震架,减震架与升降轿厢架顶部之间安装第一减震机构,电梯轿厢与升降轿厢架底部之间安装第二减震机构,电梯轿厢的两侧与升降轿厢架之间安装缓冲导向机构;
[0006]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在减震架顶部的支撑柱,设置在升降轿厢架上与支撑柱对应的安装孔,支撑柱的外侧套设第一减震弹簧,支撑柱伸入到安装孔内,第一减震弹簧的一侧与升降轿厢架抵触,另一侧与减震架抵触;
[0007]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升降轿厢架底面上的安置槽,固定在安置槽内的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的顶部与电梯轿厢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缓冲导向机构包括焊接在升降轿厢架内侧的缓冲板,固定在缓冲板上的导向柱,缓冲板的一侧开口,导向柱上套设轿厢支撑板,轿厢支撑板与电梯轿厢的侧面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减震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减震机构在电梯轿厢的顶部对称设置,第二减震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减震机构在电梯轿厢的底部对称设置。
[0010]进一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为塔型弹簧。
[0011]进一步,所述减震架上安装两个滚轮,滚轮连接牵引绳索。
[0012]进一步,所述电梯轿厢的四角处设有导向轮,导向轮配合固定导轨,固定导轨固定在电梯井的墙面上。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的减震架与升降轿厢架顶部之间安装第一减震机构,电梯轿厢与升降轿厢架底部之间安装第二减震机构,电梯轿厢的两侧与升降轿厢架之间安装缓冲导向机构,第一减震机构通过第一减震弹簧与支撑柱的配合保证升降轿厢
架、减震架之间具备缓冲空间,第二减震机构通过第二减震弹簧保证电梯轿厢与升降轿厢架底部之间具备缓冲空间,电梯轿厢停止运行时,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保证电梯轿厢同时具备上下缓冲空间,降低了骤停带来的不适感;
[0014]另外,缓冲导向机构包括焊接在升降轿厢架内侧的缓冲板,固定在缓冲板上的导向柱,缓冲板的一侧开口,导向柱上套设轿厢支撑板,轿厢支撑板与电梯轿厢的侧面固定连接,电梯轿厢纵向缓冲时,轿厢支撑板通过导向柱可以上下移动,轿厢支撑板与导向柱的配合使得电梯轿厢纵向缓冲稳定,不会存在轴向晃动的问题,提高了缓冲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的A区放大图;
[0017]图3为图1中的B区放大图;
[0018]图4为图1中的C区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一种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梯轿厢1外侧的升降轿厢架2,设置在升降轿厢架2内的减震架3,减震架3与升降轿厢架2顶部之间安装第一减震机构4,电梯轿厢1与升降轿厢架2底部之间安装第二减震机构5,电梯轿厢1的两侧与升降轿厢架2之间安装缓冲导向机构6;
[0020]如图2所示,第一减震机构4包括固定在减震架3顶部的支撑柱41,设置在升降轿厢架2上与支撑柱41对应的安装孔42,支撑柱41的外侧套设第一减震弹簧43,支撑柱41伸入到安装孔42内,第一减震弹簧43的一侧与升降轿厢架2抵触,另一侧与减震架3抵触;
[0021]如图3所示,第二减震机构5包括设置在升降轿厢架2底面上的安置槽51,固定在安置槽51内的第二减震弹簧52,第二减震弹簧52的顶部与电梯轿厢1的底部固定连接。
[0022]进一步,如图4所示,缓冲导向机构6包括焊接在升降轿厢架2内侧的缓冲板61,固定在缓冲板61上的导向柱62,缓冲板61的一侧开口,导向柱62上套设轿厢支撑板63,轿厢支撑板63与电梯轿厢1的侧面固定连接。
[0023]其中,第一减震机构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减震机构4在电梯轿厢1的顶部对称设置,第二减震机构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减震机构5在电梯轿厢1的底部对称设置。
[0024]进一步,第二减震弹簧52优选为塔型弹簧。减震架3上安装两个滚轮7,滚轮7连接牵引绳索8。电梯轿厢1的四角处设有导向轮9,导向轮9配合固定导轨10,固定导轨10固定在电梯井的墙面上。
[0025]该装置的减震架3与升降轿厢架2顶部之间安装第一减震机构,电梯轿厢1与升降轿厢架2底部之间安装第二减震机构,电梯轿厢1的两侧与升降轿厢架2之间安装缓冲导向机构,第一减震机构通过第一减震弹簧43与支撑柱41的配合保证升降轿厢架2、减震架3之间具备缓冲空间,第二减震机构通过第二减震弹簧52保证电梯轿厢1与升降轿厢架2底部之间具备缓冲空间,电梯轿厢停止运行时,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保证电梯轿厢同时具备上下缓冲空间,降低了骤停带来的不适感;
[0026]另外,缓冲导向机构6包括焊接在升降轿厢架2内侧的缓冲板61,固定在缓冲板61
上的导向柱62,缓冲板61的一侧开口,导向柱62上套设轿厢支撑板63,轿厢支撑板63与电梯轿厢1的侧面固定连接,电梯轿厢1纵向缓冲时,轿厢支撑板63通过导向柱62可以上下移动,轿厢支撑板63与导向柱62的配合使得电梯轿厢1纵向缓冲稳定,不会存在轴向晃动的问题,提高了缓冲稳定性。
[00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梯轿厢外侧的升降轿厢架,设置在升降轿厢架内的减震架,其特征在于,减震架与升降轿厢架顶部之间安装第一减震机构,电梯轿厢与升降轿厢架底部之间安装第二减震机构,电梯轿厢的两侧与升降轿厢架之间安装缓冲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在减震架顶部的支撑柱,设置在升降轿厢架上与支撑柱对应的安装孔,支撑柱的外侧套设第一减震弹簧,支撑柱伸入到安装孔内,第一减震弹簧的一侧与升降轿厢架抵触,另一侧与减震架抵触;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升降轿厢架底面上的安置槽,固定在安置槽内的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的顶部与电梯轿厢的底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导向机构包括焊接在升降轿厢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震维吴涛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物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