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防护头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107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离防护头罩,涉及个人防护装置技术领域。隔离防护头罩包括:头顶帽体、面颈隔离罩和净化装置,面颈隔离罩接于头顶帽体外边缘一周,面颈隔离罩的一周外壁包裹头部以及肩颈部位,头顶帽体用于将面颈隔离罩撑起,形成换气隔离空间,保证了人自身呼吸及净化装置送风二者不相互干涉,加之净化装置将面颈隔离罩外的空气净化后输入所述面颈隔离罩内,使整个面颈隔离罩内形成一个正压空间,由于人自身呼吸及净化装置送风二者不相互干涉,保证面颈隔离罩内正压力的稳定,避免含细菌和病毒的气溶胶进入面颈隔离罩内,保证长时间佩戴的防护性以及舒适性,且净化装置向上送风时没有阻挡,解决长时间佩戴呼吸的不顺畅及散热不好的问题。及散热不好的问题。及散热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离防护头罩


[0001]本技术涉及个人防护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隔离防护头罩。

技术介绍

[0002]在疫情常态化下,日常商务、旅游等活动将逐步恢复正常,国际航班、国内高铁等交通工具上座率将逐步回升。飞机机舱、高铁车厢属于密闭空间,扩散条件不佳,乘客交叉感染风险相对较高。面对此类隐患,普通乘客主要采用佩戴口罩、甚至穿着防护服等方式,此类方式存在边缘密封性不佳、长时间佩戴舒适性较差、长期高阻力呼吸对健康有潜在风险、影响必要生理活动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防护头罩,主要目的在于使长时间佩戴呼吸防护装置的使用者,呼吸顺畅,不憋闷,同时起到隔离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的防护作用,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防护头罩,包括:
[0006]头顶帽体,其内部具有容纳头顶的第一空间;
[0007]面颈隔离罩,其内部具有容纳面颈的第二空间,面颈隔离罩的顶部的开口接于所述头顶帽体底部的开口,将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连通形成容纳腔,所述面颈隔离罩的底部延伸形成开口的护肩罩体;
[0008]净化装置,用于将所述面颈隔离罩外的空气净化后输入所述容纳腔内,使所述容纳腔内形成正压空间。
[0009]可选的,在上述隔离防护头罩中,所述净化装置包括:
[0010]进风口,朝向所述面颈隔离罩外;
[0011]风机,对接所述进风口,用于将所述面颈隔离罩外空气吸入所述净化装置内;
[0012]过滤器,用于过滤所述风机吸入的空气;
[0013]出风口,朝向所述面颈隔离罩内;
[0014]电源,用于为所述净化装置供电,并驱动所述风机;
[0015]其中,
[0016]所述进风口、风机、过滤器和出风口依次布置。
[0017]可选的,在上述隔离防护头罩中,所述面颈隔离罩与所述头顶帽体外边缘一周可分离的对接。
[0018]可选的,在上述隔离防护头罩中,所述面颈隔离罩的一周外壁底部边缘设置有坠体,所述坠体下拉所述面颈隔离罩一周外壁,使撑起的面颈隔离罩与人体肩颈部配合形成隔离空间。
[0019]可选的,在上述隔离防护头罩中,所述坠体为坠体带,所述坠体带围绕所述面颈隔
离罩的一周外壁的底部一周,所述净化装置置于所述坠体带。
[0020]可选的,在上述隔离防护头罩中,所述坠体带设置有可开合的伸缩扣,所述伸缩扣使所述坠体带根据肩部的宽窄调整所述坠体带的周长。
[0021]可选的,在上述隔离防护头罩中,所述坠体带为硅胶坠体带,所述硅胶坠体带可根据肩颈弧度改变弯曲度;
[0022]所述伸缩扣为磁性搭扣。
[0023]可选的,在上述隔离防护头罩中,所述面颈隔离罩为两端开口,或,所述面颈隔离罩为底部开口;其中,
[0024]所述面颈隔离罩的一周外壁设置有可开合的穿戴口,所述穿戴口底部与所述伸缩扣对接。
[0025]可选的,在上述隔离防护头罩中,还包括第一换风口,置于所述头顶帽体,所述第一换风口为孔状,所述第一换风口为若干个。
[0026]可选的,在上述隔离防护头罩中,还包括第二换风口,置于所述面颈隔离罩的面部区域的侧壁,其中,
[0027]所述第二换风口位于口鼻呼吸位置,且所述第二换风口可密封开合。
[0028]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隔离防护头罩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隔离防护头罩,包括:头顶帽体、面颈隔离罩和净化装置,所述头顶帽体可以为鸭舌帽、平沿帽、太阳帽等任意款式,具体不做限定,头顶帽体表面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做装饰;面颈隔离罩可以为具有一定厚度的透明材质,也可以为只有面部视窗为透明,其余为半透明或不透明材质的形式,值得注意的是,面颈隔离罩内壁附着有防起雾的涂层,当呼吸产生水汽或由于呼吸带出的空气热量与面颈隔离罩外部空气有温度差时产生水汽凝结时,不易在面颈隔离罩内壁产生雾气,避免由于雾气而影响视线的情况。所述面颈隔离罩接于所述头顶帽体外边缘一周,所述面颈隔离罩的一周外壁包裹头部以及肩颈部位,面颈隔离罩可以是横截面等粗的桶状,也可以是根据头部及肩部外形制作的仿形形状,无论面颈隔离罩是哪种外形,只要能配合所述头顶帽体将所述面颈隔离罩撑起,形成足够的换气隔离空间即可,所述头顶帽体用于将所述面颈隔离罩撑起,形成换气隔离空间,从而保证了人自身呼吸以及净化装置送风不会被干涉,解决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引起的呼吸空间过小造成呼吸阻力及憋闷的问题;所述净化装置置于所述面颈隔离罩的一周外壁底部,用于将所述面颈隔离罩外的空气净化后输入所述面颈隔离罩内,净化装置的过滤送风,将所述面颈隔离罩外部的空气过滤后送入所述面颈隔离罩内,使整个面颈隔离罩内形成一个正压空间,避免细菌和病毒有进入面颈隔离罩内的风险,保证了长时间佩戴的防护性和舒适性,且由于净化装置置于所述面颈隔离罩的一周外壁底部,向上送风时没有阻挡,可以直接将净化后的空气送至口鼻,保证了呼吸的顺畅,同时避免了长时间佩戴散热不好的问题。
[0030]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31]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32]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离防护头罩的结构图;
[0033]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离防护头罩的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0034]图1至图2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0035]10

头顶帽体,20

面颈隔离罩,30

净化装置,31

进风口,32

风机,33

出风口,21

坠体带,22

伸缩扣,23

穿戴口,40

第一换风口,50

第二换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6]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带有呼吸阀的口罩长时间佩戴后,由于呼吸空间不够,导致人自身呼吸以及呼吸阀的给风二者叠加产生干涉,造成口罩内的正压不稳,进而细菌和病毒有进入口罩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隔离防护头罩。
[0037]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实施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隔离防护头罩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防护头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顶帽体,其内部具有容纳头顶的第一空间;面颈隔离罩,其内部具有容纳面颈的第二空间,面颈隔离罩的顶部的开口接于所述头顶帽体底部的开口,将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连通形成容纳腔,所述面颈隔离罩的底部延伸形成开口的护肩罩体;净化装置,用于将所述面颈隔离罩外的空气净化后输入所述容纳腔内,使所述容纳腔内形成正压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防护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包括:进风口,朝向所述面颈隔离罩外;风机,对接所述进风口,用于将所述面颈隔离罩外空气吸入所述净化装置内;过滤器,用于过滤所述风机吸入的空气;出风口,朝向所述面颈隔离罩内;电源,用于为所述净化装置供电,并驱动所述风机;其中,所述进风口、风机、过滤器和出风口依次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防护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颈隔离罩与所述头顶帽体外边缘一周可分离的对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防护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颈隔离罩的一周外壁底部边缘设置有坠体,所述坠体下拉所述面颈隔离罩一周外壁,使撑起的面颈隔离罩与人体肩颈部配合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锦彬许勇王鹏王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同方洁净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