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自动排水式感应水龙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077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重自动排水式感应水龙头装置,属于水工结构与模型试验研究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承重板、弹簧、底座、滑槽、传动杆、感应水头、自来水管、电动三通阀、红外感应器等部件;感应水龙头与承重板、弹簧、底座、滑槽通过机械传动杆的传动来控制柱形挤压式阀片的闭合,可进行供水。所述的自来水管与感应水龙头连接在电动三通阀上方,所述的排水管和所述的储水箱连接在电动三通阀出口Ⅱ上,供水和排水全部过程实现自动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水龙头自动出水断水的问题,避免了因忘记关闭阀门而导致的水资源浪费。同时依据红外感应器实现了自动化供水排水,既可保证冬天供水,防止管道冻胀破坏,又能减少电力能源的损耗。又能减少电力能源的损耗。又能减少电力能源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重自动排水式感应水龙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双重自动排水式感应水龙头装置,属于水工结构与模型试验研究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水资源时空分布极其不均,缺水问题更为严重。而日常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情况也是比比皆是。不仅如此,北方地区由于天气寒冷,还会出现水龙头冻结无法使用的问题。管道冻结会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会危及管道的安全,造成水资源浪费、以及基础设施破坏等经济损失。因此,为保证供水安全可靠,有必要对冬季管道进行必须的防冻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重自动排水式感应水龙头装置,解决了水龙头自动出水断水的问题,避免了因忘记关闭阀门而导致的水资源浪费。同时依据红外感应器实现了自动化供水排水,既可保证冬天供水,防止管道冻胀破坏,又能减少电力能源的损耗。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重自动排水式感应水龙头装置,包括承重板1、弹簧2、底座3、滑槽4、传动杆5、感应水头6、自来水管7、电动三通阀8、红外感应器9、排水管10、储水箱11、排水孔12、电动三通阀进水口13、电动三通阀出口Ⅰ14、电动三通阀出口Ⅱ15、控制器;
[0005]所述的底座3包括四个,最左侧和最右侧的底座3上均设有滑槽4,滑槽4内均设有滑动的杠杆,最左侧的底座3上端放置有承重板1,弹簧2上端与承重板1的底部接触,下端与左侧的滑槽4内的杠杆的上端接触,传动杆5一端在最左侧的滑槽4内杠杆的下部滑动,另一端在最右侧的滑槽4内杠杆的下部滑动,中间活动安装在另两个底座3的上端,最右侧的滑槽4内杠杆的上端连接柱形挤压式阀片,柱形挤压式阀片同时位于自来水管7内,自来水管7的前端与电动三通阀8的进水口连通,电动三通阀出口Ⅰ14与感应水头6连通,电动三通阀出口Ⅱ15通过排水管10与储水箱11连通,储水箱11底部设有排水孔12,感应水头6下端的水管的外侧设有红外感应器9,红外感应器9、电动三通阀8均与控制器连接。
[0006]具体地,所述的传动杆5包括七根。
[0007]具体地,所述的电动三通阀8有三根导线,A、B两种控制模式,使用24V电压供电,电动三通阀8处于控制模式A;电动三通阀进水口13和电动三通阀出口Ⅰ14成通路,电动三通阀8处于控制模式B,电动三通阀出口Ⅰ14与电动三通阀出口Ⅱ15连成通路。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经济实用。有效的解决水龙头自动出水断水的问题,避免了因忘记关闭阀门而导致的水资源浪费。同时依据红外感应器实现了自动化供水排水,防止管道冻胀破坏,又能减少电力能源的损耗。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双重自动排水式感应水龙头装置整体结构正视图;
[0010]图2为本技术双重自动排水式感应水龙头装置感应水龙头细部构造图;
[0011]图3为本技术双重自动排水式感应水龙头装置红外感应电路板设计图;
[0012]图4为本技术双重自动排水式感应水龙头装置红外感应电路板元器件连接图。
[0013]图中各标记为:承重板

1、弹簧

2、底座

3、滑槽

4、传动杆

5、感应水头

6、自来水管

7、电动三通阀

8、红外感应器

9、排水管

10、储水箱

11、排水孔

12、电动三通阀进水口

13、电动三通阀出口
Ⅰ‑
14、电动三通阀出口
Ⅱ‑
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实施例1:如图1

4所示,一种双重自动排水式感应水龙头装置,包括承重板1、弹簧2、底座3、滑槽4、传动杆5、感应水头6、自来水管7、电动三通阀8、红外感应器9、排水管10、储水箱11、排水孔12、电动三通阀进水口13、电动三通阀出口Ⅰ14、电动三通阀出口Ⅱ15、控制器;
[0016]所述的底座3包括四个,最左侧和最右侧的底座3上均设有滑槽4,滑槽4内均设有滑动的杠杆,最左侧的底座3上端放置有承重板1,弹簧2上端与承重板1的底部接触,下端与左侧的滑槽4内的杠杆的上端接触,传动杆5一端在最左侧的滑槽4内杠杆的下部滑动,另一端在最右侧的滑槽4内杠杆的下部滑动,中间活动安装在另两个底座3的上端,最右侧的滑槽4内杠杆的上端连接柱形挤压式阀片(此阀片是现有技术常用部件,其结构不再详细说明),柱形挤压式阀片同时位于自来水管7内,自来水管7的前端与电动三通阀8的进水口连通,电动三通阀出口Ⅰ14与感应水头6连通,电动三通阀出口Ⅱ15通过排水管10与储水箱11连通,储水箱11底部设有排水孔12,感应水头6下端的水管的外侧设有红外感应器9,红外感应器9、电动三通阀8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自来水管7、电动三通阀8、排水管10、储水箱11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设置。
[0017]所述的感应水龙头6与承重板1、弹簧2、底座3、滑槽4通过机械传动杆5传动来控制柱形挤压式阀片的闭合,结构依据感应重力作用于传动杆5,使得柱形挤压式阀片开启与闭合,可进行供水。
[0018]进一步地,所述的传动杆5包括七根。
[0019]具体地,所述的电动三通阀8有三根导线,A、B两种控制模式,使用24V电压供电,电动三通阀8处于控制模式A;电动三通阀进水口13和电动三通阀出口Ⅰ14成通路,电动三通阀8处于控制模式B,电动三通阀出口Ⅰ14与电动三通阀出口Ⅱ15连成通路。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红外感应器9和电动三通阀8都能正常通电工作时,初始状态下,控制器控制电动三通阀8处于控制模式B,当使用者的重力作用于所述的承重板1上,带动承重板1下的弹簧2向下运动,最左侧底座3内的杠杆向下位移,接触传动杆5的最左端,传动杆5的左端向下,右端向上滑动,将力的作用传递至最右侧的滑槽4内的杠杆上,然后最右侧的滑槽4内的杠杆向上联动柱形挤压式阀片,柱形挤压式阀片打开,此时水流可以通过自来水管7。当使用者手靠近红外感应器9时,红外感应器9发送信号给控制器,
控制器控制电动三通阀8处于控制模式A,电动三通阀进水口13和电动三通阀出口Ⅰ14构成通路,自来水管7向感应水龙头6供水,可正常用水。当手离开红外感应器9,电动三通阀8处于控制模式B,电动三通阀出口Ⅰ14与电动三通阀出口Ⅱ15连成通路,可停止供水,排出残留水,储水箱11中的水可通过排水孔12流入下水道或其他可使用水的地方。当无重力作用时,弹簧2释放弹力作用于下方的传动杆5,与柱形挤压式阀片所连接的杠杆联动挤压式闸片紧贴自来水管7上壁,封闭水流,起到止水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接触承重板1连接的杠杆垂直向上使承重板1恢复到最到初状态。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自动排水式感应水龙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板(1)、弹簧(2)、底座(3)、滑槽(4)、传动杆(5)、感应水头(6)、自来水管(7)、电动三通阀(8)、红外感应器(9)、排水管(10)、储水箱(11)、排水孔(12)、电动三通阀进水口(13)、电动三通阀出口Ⅰ(14)、电动三通阀出口Ⅱ(15)、控制器;所述的底座(3)包括四个,最左侧和最右侧的底座(3)上均设有滑槽(4),滑槽(4)内均设有滑动的杠杆,最左侧的底座(3)上端放置有承重板(1),弹簧(2)上端与承重板(1)的底部接触,下端与左侧的滑槽(4)内的杠杆的上端接触,传动杆(5)一端在最左侧的滑槽(4)内杠杆的下部滑动,另一端在最右侧的滑槽(4)内杠杆的下部滑动,中间活动安装在另两个底座(3)的上端,最右侧的滑槽(4)内杠杆的上端连接柱形挤压式阀片,柱形挤压式阀片同时位于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毅舟何士华马晓青任晓华杜娟陈仕航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