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辛红伟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承重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072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承重件,涉及支撑柱技术领域,包括底盘和调节装置,所述底盘的上端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固定连接于底盘的上端,所述底盘的底部插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套有托筒,所述托筒与限位筒滑动连接,所述托筒远离底盘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转把,所述托筒借助转把与螺杆转动连接,所述托筒的表面托有木桩,所述木桩的底端开设圆形孔,圆形孔的大小与螺杆的大小相适配,所述木桩的圆形孔套在螺杆的表面,所述限位筒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不仅增加了施工人员在施工时的工作难度,还对施工人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承重件


[0001]本技术涉及支撑柱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承重件。

技术介绍

[0002]承重件是指直接将本身自重与各种外加作用力系统地传递给基础地基的主要结构构件和其连接接点,承重件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中,包括承重墙体、立杆、框架柱、支墩、楼板、梁、屋架、悬索等。
[000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农村自建楼房也越来越多,在农村建设带有阳台的楼房或者有梁的楼房时,在梁灌注混凝土时的下端通常有承重件来支撑,现支撑件仅仅为一个木柱,结构简单稳定性差,且木柱的长度有限,工人施工常常在木柱底端垫有板块,使得结构更加的不稳固,不仅增加了施工人员在施工时的工作难度,还对施工人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承重件。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承重件,包括底盘和调节装置,所述底盘的上端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固定连接于底盘的上端,所述底盘的底部插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套有托筒,所述托筒与限位筒滑动连接,所述托筒远离底盘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转把,所述托筒借助转把与螺杆转动连接,所述托筒的表面托有木桩,所述木桩的底端开设圆形孔,圆形孔的大小与螺杆的大小相适配,所述木桩的圆形孔套在螺杆的表面。
[0006]优选的,所述限位筒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杆,四个所述固定杆远离底盘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滑筒,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套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于限位筒与滑筒之间。
[0007]优选的,所述木桩的孔内套有套筒,所述套筒靠近底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形板,所述圆形板的大小与托筒的大小相适配。
[0008]优选的,所述木桩靠近底盘一侧的表面设有抬起装置,所述抬起装置包括有两个椭圆环,两个所述椭圆环滑动连接于木桩的表面,所述远离底盘的椭圆环表面的两侧均开设限位孔,两个所述限位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靠近底盘的一端与靠近底盘一端的椭圆环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滑杆的表面套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固定连接于两个椭圆环之间,所述木桩的表面插设两个螺钉。
[0010]优选的,所述椭圆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远离底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握把底端的连接块卡设于两个螺钉之间。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调节装置,当施工时需要顶住房梁时,转动托筒上的转把,将托筒从底盘的螺杆上转出,木桩跟随螺杆上托筒的上升而上升,使木桩上升调节至房梁位置并顶住房梁,限位筒底壁的四个固定杆表面的第一弹簧可支撑起滑筒,四个滑筒可防止木桩过细导致托盘底部不稳左右晃动,木桩内部的套筒以及圆形板可对木桩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木桩底部与螺杆和滑筒发生磨损,增加了木桩的寿命,当施工完成后,可直接转动转把将托筒上的木桩取下,可防止敲打木桩对房梁凝固的混凝土造成损坏,解决了不仅增加了施工人员在施工时的工作难度,还对施工人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0013]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抬起装置,两个施工人员每人都抬起一个椭圆环上的握把,可将木桩进行抬起,两椭圆环内插设的滑杆,可防止两椭圆环与木桩发生滑动导致安全隐患,第二弹簧具有支撑两个椭圆环的作用,木桩上的螺钉具有卡住木桩上侧椭圆环的作用,限位孔可限制滑杆偏移,解决了当施工人员转动调节装置握把时,由于木桩较重,转动握把时比较费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承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承重件中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承重件中图2的调节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承重件中图2的抬起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承重件中图1的A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例说明:1、木桩;2、底盘;3、调节装置;31、限位筒;32、固定杆; 33、第一弹簧;34、滑筒;35、螺杆;36、托筒;37、转把;38、圆形板;39、套筒;4、抬起装置;41、椭圆环;42、滑杆;43、第二弹簧;44、限位孔;45、握把;46、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实施例1,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承重件,包括底盘2、调节装置3和抬起装置4,底盘2的上端设有调节装置3,木桩1靠近底盘2一侧的表面设有抬起装置4。
[0023]下面具体说一下其调节装置3和抬起装置4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调节装置3包括有限位筒31,限位筒31固定连接于底盘2 的上
端,底盘2的底部插设有螺杆35,螺杆35的表面套有托筒36,托筒36与限位筒31滑动连接,托筒36远离底盘2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转把37,托筒36借助转把37与螺杆35转动连接,托筒36的表面托有木桩1,木桩1的底端开设圆形孔,圆形孔的大小与螺杆35的大小相适配,木桩1 的圆形孔套在螺杆35的表面,限位筒31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杆32,四个固定杆32远离底盘2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滑筒34,固定杆32的表面套有第一弹簧 33,第一弹簧33固定连接于限位筒31与滑筒34之间,木桩1的孔内套有套筒39,套筒39靠近底盘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形板38,圆形板38的大小与托筒36的大小相适配。
[0025]其整个调节装置3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调节装置3,当施工时需要顶住房梁时,转动托筒36上的转把37,将托筒36从底盘2的螺杆35上转出,木桩1跟随螺杆35上托筒36的上升而上升,使木桩1上升调节至房梁位置并顶住房梁,限位筒31底壁的四个固定杆32表面的第一弹簧33可支撑起滑筒34,四个滑筒34可防止木桩1过细导致托盘底部不稳左右晃动,木桩1内部的套筒39以及圆形板38 可对木桩1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木桩1底部与螺杆35和滑筒34发生磨损,增加了木桩1的寿命,当施工完成后,可直接转动转把37将托筒36上的木桩1取下,可防止敲打木桩1对房梁凝固的混凝土造成损坏,解决了不仅增加了施工人员在施工时的工作难度,还对施工人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承重件,包括底盘(2)和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2)的上端设有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有限位筒(31),所述限位筒(31)固定连接于底盘(2)的上端,所述底盘(2)的底部插设有螺杆(35),所述螺杆(35)的表面套有托筒(36),所述托筒(36)与限位筒(31)滑动连接,所述托筒(36)远离底盘(2)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转把(37),所述托筒(36)借助转把(37)与螺杆(35)转动连接,所述托筒(36)的表面托有木桩(1),所述木桩(1)的底端开设圆形孔,圆形孔的大小与螺杆(35)的大小相适配,所述木桩(1)的圆形孔套在螺杆(35)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承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31)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杆(32),四个所述固定杆(32)远离底盘(2)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滑筒(34),所述固定杆(32)的表面套有第一弹簧(33),所述第一弹簧(33)固定连接于限位筒(31)与滑筒(34)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承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辛红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