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墙面施工侧支撑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063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墙面施工侧支撑钢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底部外侧安装有矩形框架,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矩形框架的连接处贯穿安装有螺栓,所述矩形框架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两侧靠近矩形框架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臂的顶部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安装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外围安装有有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侧安装有L型杆,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的同一侧安装有第一固定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支撑钢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能够对支撑钢结构进行高度调节。时能够对支撑钢结构进行高度调节。时能够对支撑钢结构进行高度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墙面施工侧支撑钢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支撑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墙面施工侧支撑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对建筑墙面进行建设时,为了方便对墙面进行支撑,需要利用支持结构对其进行支撑和固定,使得在建筑墙体在建好后能够,快速的对墙体进行加固,具备较好的使用效果。
[0003]现有的建筑墙面施工侧支撑钢结构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建筑墙面施工侧支撑钢结构在使用时固定方式比较单一,导致不能够有效的对墙体进行支撑;现有的建筑墙面施工侧支撑钢结构在使用时不能够对支撑臂进行高度调节,导致可以固定的墙体高度有限,给实际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墙面施工侧支撑钢结构,本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墙面施工侧支撑钢结构在使用时固定方式比较单一,导致不能够有效的对墙体进行支撑;现有的建筑墙面施工侧支撑钢结构在使用时不能够对支撑臂进行高度调节,导致可以固定的墙体高度有限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建筑墙面施工侧支撑钢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底部外侧安装有矩形框架,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矩形框架的连接处贯穿安装有螺栓,所述矩形框架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两侧靠近矩形框架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臂的顶部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安装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外围安装有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侧安装有L型杆,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的同一侧安装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的相对侧边安装有竖杆,所述第二支撑臂的顶端一侧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安装有矩形块;
[0007]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安装有斜拉杆,所述斜拉杆的底部安装有基座,所述L型杆的底端贯穿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围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分别于顶板和L型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靠近L型杆的另一侧安装有卡板,且卡板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四组螺纹孔,且四组螺纹孔内均安装有固定栓。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之间平行设置,且第一支撑臂的一侧开设有滑槽,第一固定块与滑槽之间滑动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支撑臂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凹槽,连接杆卡接在凹槽内,且每个凹槽的大小一致。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脚呈梯形设置,且支撑脚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横板的一侧开设有卡接凹槽,第二支撑臂卡入到横板的内侧当中。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在L型杆的底部安装连接杆,首先将贯穿在L型杆底部的连接杆向外侧拽动,使连接杆远离第一支撑臂一侧开设的凹槽,随后第二支撑臂内部的弹簧杆产生向上的力,使弹簧杆带动第二支撑臂向上运动,从而对第二支撑臂进行延伸,使能够对更高的墙体进行支撑;
[0015]通过在支撑板的两侧均安装斜拉杆与安装在斜拉杆底部的基座,在支撑脚放置在地面的同时,斜拉杆与基座相互配合对支撑脚进行二次加固,从而使支撑脚更加的稳固,从而使整个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支撑臂的装配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板的侧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A区的放大图。
[0021]图中:1、第一支撑臂;2、螺栓;3、矩形框架;4、支撑脚;5、支撑板;6、固定座;7、弹簧杆;8、第二支撑臂;9、L型杆;10、第一固定块;11、第二固定块;12、竖杆;13、横板;14、固定板;15、矩形块;16、斜拉杆;17、基座;18、连接杆;19、卡板;20、第一弹簧;21、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

4所示,一种建筑墙面施工侧支撑钢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臂1,第一支撑臂1的底部外侧安装有矩形框架3,第一支撑臂1与矩形框架3的连接处贯穿安装有螺栓2,矩形框架3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脚4,第一支撑臂1的两侧靠近矩形框架3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板5,第一支撑臂1的顶部安装有固定座6,固定座6的顶部安装有弹簧杆7,弹簧杆7的外围安装有第二支撑臂8,第二支撑臂8的一侧安装有L型杆9,第二支撑臂8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固定块11,第一支撑臂1与第二支撑臂8的同一侧安装有第一固定块10,第一固定块10与第二固定块11的相对侧边安装有竖杆12,第二支撑臂8的顶端一侧安装有横板13,横板13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的一侧安装有矩形块15;
[0024]支撑板5的一侧安装有斜拉杆16,斜拉杆16的底部安装有基座17,L型杆9的底端贯穿连接有连接杆18,连接杆18的外围安装有顶板21,顶板21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弹簧20,且第一弹簧20分别于顶板21和L型杆9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杆18靠近L型杆9的另一侧安装有卡
板19,且卡板19与连接杆18固定连接。
[0025]固定板14的一侧开设有四组螺纹孔,且四组螺纹孔内均安装有固定栓,通过固定栓将矩形块15更好的固定在横板13一侧。
[0026]第一固定块10与第二固定块11之间平行设置,且第一支撑臂1的一侧开设有滑槽,第一固定块10与滑槽之间滑动连接。
[0027]第一支撑臂1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凹槽,连接杆18卡接在凹槽内,且每个凹槽的大小一致。
[0028]支撑脚4呈梯形设置,且支撑脚4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通过在支撑脚4的底部安装橡胶垫,从而增大支撑脚4与地面的摩擦力。
[0029]横板13的一侧开设有卡接凹槽,第二支撑臂8卡入到横板13的内侧当中。
[0030]一种建筑墙面施工侧支撑钢结构,在使用时,首先将横板13卡入到第二支撑臂8一侧,然后将整个装置靠在需要支撑的墙体旁边,随后将安装在矩形框架3底部的支撑脚4放置在较为平整的地面上,通过在支撑板5的两侧均安装斜拉杆16与安装在斜拉杆16底部的基座17,在支撑脚4放置在地面的同时,斜拉杆16与基座17相互配合对支撑脚4进行二次加固,从而使支撑脚4更加的稳固,通过在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8的外侧安装第一固定块10和第二固定块11和竖杆12有效的对两组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墙面施工侧支撑钢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臂(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1)的底部外侧安装有矩形框架(3),所述第一支撑臂(1)与矩形框架(3)的连接处贯穿安装有螺栓(2),所述矩形框架(3)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脚(4),所述第一支撑臂(1)的两侧靠近矩形框架(3)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板(5),所述第一支撑臂(1)的顶部安装有固定座(6),所述固定座(6)的顶部安装有弹簧杆(7),所述弹簧杆(7)的外围安装有第二支撑臂(8),所述第二支撑臂(8)的一侧安装有L型杆(9),所述第二支撑臂(8)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固定块(11),所述第一支撑臂(1)与第二支撑臂(8)的同一侧安装有第一固定块(10),所述第一固定块(10)与第二固定块(11)的相对侧边安装有竖杆(12),所述第二支撑臂(8)的顶端一侧安装有横板(13),所述横板(13)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的一侧安装有矩形块(15);所述支撑板(5)的一侧安装有斜拉杆(16),所述斜拉杆(16)的底部安装有基座(17),所述L型杆(9)的底端贯穿连接有连接杆(18),所述连接杆(18)的外围安装有顶板(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婷
申请(专利权)人:城市建设技术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