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0449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栽培装置,包括有横向设置、用以装水的集水管,集水管朝上的面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集水管内在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处设置有浮体,浮体上放置有栽培杯,栽培杯的上部穿出通孔,栽培杯的底部开设有用以给水进入的微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物栽培装置,通过设置浮体以及将栽培杯放置在浮体上,由于浮体可随水位上下移动而移动,因此可以使得栽培杯浸没在水中并保持一定深度,实现给水并保持栽培杯内土壤的一定范围内的湿度,通过植物栽培装置,栽培杯内的土壤湿度合理且能长时间保持,不用频繁加水,简单高效。简单高效。简单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栽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种植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植物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植物栽培,尤其是果蔬、盆景、花卉等栽培,往往需要种植植物的土壤保持一定范围的湿度,以利于植物的成长。现有的室内栽培的场景和需求越来越多,一种方式就是将植物种植在栽培杯中进行培育。现有的主要的保持土壤湿度的方法,一种是根据具体情况浇水,以使得土壤达到一定的湿度,但这种方法需要人工不定时操作,比较繁琐;另一种是将栽培杯放置在水中,栽培杯的底部位于水中,可以长时间保持土壤有足够的水分,但是为了不用经常浇水,而栽培杯的底部又能长时间位于水中,则一开始栽培杯浸泡在水中的部分过多,即使后面水位因吸收、蒸发等慢慢变低,但是植物从一开始就处于水分过多的环境下,很容易造成植物死亡;另一种是通过滴管的形式,缓慢往栽培杯的土壤中滴水,该方法可长时间保持土壤湿度,且不易造成土壤水分过多,但是成本较高,每个栽培杯均要配置,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植物栽培装置,能够合理、有效地保持土壤长时间内的一定湿度。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植物栽培装置,包括有横向设置、用以装水的集水管,所述集水管朝上的面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集水管内在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处设置有浮体,所述浮体上放置有栽培杯,所述栽培杯的上部穿出所述通孔,所述栽培杯的底部开设有用以给水进入的微孔。
[0006]优选的,所述浮体开设有贯穿顶部和底部的通过孔,所述栽培杯的底部为上大下小的锥状结构,所述栽培杯的底部部分穿过所述通过孔并卡在所述通过孔内;或所述栽培杯放置在所述浮体的顶面上。
[0007]优选的,所述栽培杯内设有透水的滤膜。
[0008]优选的,当所述栽培杯放置在所述浮体的顶面上时,所述浮体的侧面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插设有用以增加浮力的浮块;当所述栽培杯的底部部分穿过所述通过孔并卡在所述通过孔内时,所述浮体的侧面上均匀地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通过孔的螺孔,螺孔内匹配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的端部位于所述通过孔内并抵住所述栽培杯的底部。
[0009]优选的,所述集水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储水筒,所述储水筒的侧壁与所述集水管的端部相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集水管有多根,分别设置在支架上,多根所述集水管的高度不同,位于最高处的所述集水管的端部的储水筒的顶部的侧面上设置有进水口和营养液进液口,位于最低处的所述集水管的端部的储水筒的底部的侧面上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
排水管阀门;相邻高度的所述集水管之间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设有连通管阀门。
[0011]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凸起的一面向下。
[0012]优选的,所述储水筒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向下设置并连接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位于所述储水筒内。
[0013]优选的,所述集水管的通孔处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为双层台阶状结构,大的部分尺寸大于所述集水管的通孔尺寸,并位于所述集水管的通孔的上面,小的部分匹配插接在所述集水管的通孔内;所述卡块小的部分的底部通过软绳与所述浮体相连接;所述卡块开设有贯通双层台阶的顶部和底部的穿孔,所述栽培杯的上部穿出所述穿孔。
[0014]优选的,所述栽培杯的顶部设有软领,所述软领与所述栽培杯的顶部的连接处设有折痕,以使得所述软领能够沿所述折痕向外或向内弯折。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植物栽培装置,通过设置浮体以及将栽培杯放置在浮体上,由于浮体可随水位上下移动而移动,因此可以使得栽培杯浸没在水中并保持一定深度,实现给水并保持栽培杯内土壤的一定范围内的湿度,通过植物栽培装置,栽培杯内的土壤湿度合理且能长时间保持,不用频繁加水,简单高效。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1中栽培杯、浮体放置在集水管内时的示意图;
[0019]图3为实施例1中栽培杯放置在浮体上时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5为电机和搅拌桨的示意图;
[0022]图6为实施例2中栽培杯放置在浮体上时的示意图;
[0023]图7为图6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请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植物栽培装置,包括有横向设置、用以装水的集水管1,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集水管1为方形管,集水管1朝上的面开设有多个通孔23,具体为每根集水管1上开设有八个通孔23,集水管1内在对应各个通孔23的位置处设置有浮体2,浮体2具有一定的浮力,能够漂浮在水中,本优选的实施例中,浮体2整体呈圆环状,中间开设有贯穿顶部和底部的通过孔20,浮体2上放置有栽培杯4,栽培杯4的底部为上大下小的锥状结构,栽培杯4的底部最小部分的直径小于通过孔20的直径,栽培杯4
的底部最大部分的直径大于通过孔20的直径,栽培杯4的底部部分穿过通过孔20并卡在通过孔20内,栽培杯4的上部穿出通孔23,栽培杯4的底部开设有用以给水进入的微孔41,微孔41可优选直径为0.5~1mm的孔。
[0027]实施时,待栽培的植物栽培在栽培杯4内,然后栽培杯4放置在浮体2上,值得注意的是,可以每个浮体2上放置一个栽培杯4,以实现更多的植物栽培,也可以根据需要选取部分浮体2放置栽培杯4;然后往集水管1内注水,注水后集水管1内的水位上涨,使得浮体2以及栽培杯4浮起,但是由于浮体2的浮力一定,栽培杯4的重量基本不变,因此,浮体2以及栽培杯4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基本是不变的(除非水的深度不足,以使得栽培杯4的底部与集水管1相接触),也即设计好浮体2的浮力以及栽培杯4的重量(包括土壤以及植物的重量),可以使得浮体2及其上的栽培杯4浸没在水中一定深度,具体深度以实际需求为准,本优选的实施例中,设计好浮体2的浮力以及栽培杯4的重量,以使得浮体2不完全浸入水中,而栽培杯4的底部位于浮体2水位线往下的部分将浸入水中,此时栽培杯4的底部开设的微孔41就便于给水进入,此时,浮体2及其上的栽培杯4处于悬浮状态,不管集水管1内的水的深度是多少,浮体2可随水位上下移动而移动,也即栽培杯4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基本是一定的,水从微孔41缓慢进入栽培杯4,从而能够给栽培杯4内的土壤给水并使得栽培杯4内的土壤保持在一定的湿度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横向设置、用以装水的集水管(1),所述集水管(1)朝上的面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23),所述集水管(1)内在对应所述通孔(23)的位置处设置有浮体(2),所述浮体(2)上放置有栽培杯(4),所述栽培杯(4)的上部穿出所述通孔(23),所述栽培杯(4)的底部开设有用以给水进入的微孔(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2)开设有贯穿顶部和底部的通过孔(20),所述栽培杯(4)的底部为上大下小的锥状结构,所述栽培杯(4)的底部部分穿过所述通过孔(20)并卡在所述通过孔(20)内;或所述栽培杯(4)放置在所述浮体(2)的顶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杯(4)内设有透水的滤膜(4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栽培杯(4)放置在所述浮体(2)的顶面上时,所述浮体(2)的侧面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插设有用以增加浮力的浮块(21);当所述栽培杯(4)的底部部分穿过所述通过孔(20)并卡在所述通过孔(20)内时,所述浮体(2)的侧面上均匀地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通过孔(20)的螺孔,螺孔内匹配设有螺栓(24),所述螺栓(24)的端部位于所述通过孔(20)内并抵住所述栽培杯(4)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1)的两端分别设有储水筒(5),所述储水筒(5)的侧壁与所述集水管(1)的端部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1)有多根,分别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桂芬农万廷陆启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