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探测装备用安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0267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震探测装备用安装架,包括安装板、安装孔、加强板、连接板、导向孔、支撑板、螺杆、第一连接柱、导向块、夹板、第二连接柱、导向槽、限位螺栓、底座、弹簧、导向杆、第一螺纹孔、轴承和第二螺纹孔。可直接将地震仪夹持在两个夹板之间,此时再拧动螺杆,螺杆会驱动两个夹板向内部运动,直至通过夹板将地震仪进行固定,同时第二连接柱与第一连接柱之间会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再拧紧限位螺栓,从而将第一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进行固定;可将地震仪的底端卡合在底座的表面,此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地震仪会向底端压动底座,使得导向杆顺着导向孔向底端运动,同时将导向杆表面上的弹簧进行压缩,通过底座对地震仪起到辅助支撑作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震探测装备用安装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架,具体是一种地震探测装备用安装架,属于地震探测装备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地震仪是记录地震波的仪器,它能客观而及时地将地面的振动记录下来,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件悬挂的重物的惯性,地震发生时地面振动而它保持不动,由地震仪记录下来的震动是一条具有不同起伏幅度的曲线,称为地震谱;曲线起伏幅度与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的振幅相应,它标志着地震的强烈程度,从地震谱可以清楚地辨别出各类震波的效应,纵波与横波到达同一地震台的时间差,即时差与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成正比,离震中越远,时差越大,由此规律即可求出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即震中距。
[0003]在现有技术中,地震探测时一般会使用到地震仪,地震仪在使用时需要将其进行固定,现有的地震仪安装架的结构一般都较为简单,在使用时不便于根据地震仪的尺寸进行调节,通用性较为一般,且目前的安装架对地震仪底端呈悬空状态,在使用时稳定性不足。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地震探测装备用安装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地震探测装备用安装架。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地震探测装备用安装架,包括依次安装的夹板、轴承、调节结构、支撑板、连接板、支撑结构、安装板和安装孔;
[0006]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螺杆、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限位螺栓,所述第一连接柱固接在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内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柱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内侧壁上固接有导向块,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外侧侧面开有导向槽,且所述导向块卡合在所述导向槽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外侧侧面开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贯穿所述导向块,且所述限位螺栓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合;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外侧开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合,且所述螺杆末端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夹板外侧侧面转动连接;
[0007]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导向孔、底座、弹簧和导向杆,所述导向孔开设在所述连接板顶端,所述底座位于所述连接板顶端,所述导向杆的末端贯穿所述导向孔,且所述导向杆的顶端与所述底座底端固接;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连接板之间,且所述弹簧套接于所述导向杆表面。
[0008]优选的,所述夹板的数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夹板对称分布在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外侧固接有所述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开有所述安装孔。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固接有所述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板之
间固接有加强板。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一连接柱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外端与所述夹板外侧面固接。
[0012]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杆对称分布在所述连接板顶端,且所述导向杆与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可直接将地震仪夹持在两个夹板之间,此时再拧动螺杆,螺杆会驱动两个夹板向内部运动,直至通过夹板将地震仪进行固定,同时第二连接柱与第一连接柱之间会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再拧紧限位螺栓,从而将第一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进行固定,使用时较为简单;
[0015]2、本技术可将地震仪的底端卡合在底座的表面,此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地震仪会向底端压动底座,使得导向杆顺着导向孔向底端运动,同时将导向杆表面上的弹簧进行压缩,通过底座对地震仪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增强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调节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支撑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安装板,2、安装孔,3、加强板,4、连接板,41、导向孔,5、支撑板,6、螺杆,7、第一连接柱,71、导向块,8、夹板,9、第二连接柱,91、导向槽,10、限位螺栓,11、底座,12、弹簧,13、导向杆,14、第一螺纹孔,15、轴承,16、第二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请参阅图1

3所示,一种地震探测装备用安装架,包括依次安装的夹板8、轴承15、调节结构、支撑板5、连接板4、支撑结构、安装板1和安装孔2;
[0025]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螺杆6、第一连接柱7、第二连接柱9和限位螺栓10,所述第一连接柱7固接在所述支撑板5的顶端内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柱9的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柱7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柱7的内侧壁上固接有导向块71,所述第二连接柱9的外侧侧面开有导向槽91,且所述导向块71卡合在所述导向槽91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柱7的外侧侧面开有第一螺纹孔14,所述第一螺纹孔14贯穿所述导向块71,且所述限位螺栓10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4螺合;所述支撑板5的顶端外侧开有第二螺纹孔16,所述螺杆6与所述第二螺纹孔16螺合,且所述螺杆6末端通过所述轴承15与所述夹板8外侧侧面转动连接;
[0026]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导向孔41、底座11、弹簧12和导向杆13,所述导向孔41开设在所述连接板4顶端,所述底座11位于所述连接板4顶端,所述导向杆13的末端贯穿所述导向孔41,且所述导向杆13的顶端与所述底座11底端固接;所述弹簧12位于所述底座11与所述连接板4之间,且所述弹簧12套接于所述导向杆13表面。
[0027]所述夹板8的数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夹板8对称分布在两个所述支撑板5之间,通过两个所述夹板8可将地震仪进行固定;所述支撑板5的底端外侧固接有所述安装板1,且所述安装板1的上表面开有所述安装孔2,通过所述安装板2可将本装置进行固定;两个所述支撑板5之间固接有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探测装备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安装的夹板(8)、轴承(15)、调节结构、支撑板(5)、连接板(4)、支撑结构、安装板(1)和安装孔(2);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螺杆(6)、第一连接柱(7)、第二连接柱(9)和限位螺栓(10),所述第一连接柱(7)固接在所述支撑板(5)的顶端内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柱(9)的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柱(7)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柱(7)的内侧壁上固接有导向块(71),所述第二连接柱(9)的外侧侧面开有导向槽(91),且所述导向块(71)卡合在所述导向槽(91)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柱(7)的外侧侧面开有第一螺纹孔(14),所述第一螺纹孔(14)贯穿所述导向块(71),且所述限位螺栓(10)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4)螺合;所述支撑板(5)的顶端外侧开有第二螺纹孔(16),所述螺杆(6)与所述第二螺纹孔(16)螺合,且所述螺杆(6)末端通过所述轴承(15)与所述夹板(8)外侧侧面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导向孔(41)、底座(11)、弹簧(12)和导向杆(13),所述导向孔(41)开设在所述连接板(4)顶端,所述底座(11)位于所述连接板(4)顶端,所述导向杆(13)的末端贯穿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彬郎玉泉林建东刘鹏宋利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