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反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9899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源反送装置,包括:电源反送模块和一个或多个电源模块;所述电源反送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电源模块包括:防倒灌单元、电源单元,所述防倒灌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单元连接,所述防倒灌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前端设备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外接设备连接;通过设置电源反送模块和一个或多个电源模块,并将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于电源反送模块的输入端和前端设备连接,电源反送模块的输出端与外接设备连接,构建一条单独用于输出反送电流的反送输出线路,避免输入输出共用同一线路,减少电源线路损耗,有效防止电流倒灌造成电路或设备损坏,实施较方便,成本较低。成本较低。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反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反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安防等领域,通常会用到如摄像机等前端设备,这些前端设备经常需要连接比如拾音器、扬声器和报警装置等外接设备,此时,需要对这些外接设备进行供电,由于对前端设备和扩展设备分别设置供电电源进行供电的方式成本较高,因此,通常直接利用前端设备的供电电源为外接设备进行供电。
[0003]目前,为了利用前端设备的供电电源为外接设备供电,通常采用处理器决策是否关断反送开关的方式,控制前端设备的供电电源为外接设备供电,该方法不能对电源电路进行较好的保护,且系统一旦决策关闭反送,只能重启系统,进行再次判断,为电路带来较大的损耗;或者采用检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的方式控制反送开关的关断,进而利用前端设备的供电电源为外接设备供电,但是,该方法的控制逻辑较复杂,电路成本较高,且由于电源输入和反送输出共用同一线路,导致电源线路反送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反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电源反送损耗较大和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反送模块和一个或多个电源模块;所述电源反送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电源模块包括:防倒灌单元、电源单元,所述防倒灌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单元连接,所述防倒灌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前端设备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外接设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源模块包括:供电方式不同的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防倒灌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单元,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源单元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前端设备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还包括:用于将输入电压转变为固定输出电压的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防倒灌单元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三二极管、开关单元,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包括:第二电源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四二极管、第一MOS管开关电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源单元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前端设备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亚中田贵明秦海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