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赶猪台,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上表面被配置为赶猪平台,赶猪平台一端朝向地面延伸,赶猪平台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地面一侧延伸以形成为斜面;底架的下端集成有行走轮;底架的赶猪平台的两侧固连有挡板;挡板沿赶猪平台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挡板一端部分延伸至赶猪平台的外部以形成搭接端;赶猪平台与外部代谢笼的开口处齐平,并通过搭接端搭接以形成对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赶猪台通过底架和赶猪平台组成,为了能够方便将猪赶至代谢笼上,设计了倾斜延伸的赶猪平台,同时,底架下部具有行走轮,方便移动,而且为了避免猪向下滑移以及避免猪掉落,提高安全性,赶猪平台通过挡杆阻止猪向下滑,再通过挡板避免猪掉落。再通过挡板避免猪掉落。再通过挡板避免猪掉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赶猪台
[0001]本技术涉及牲畜饲养
,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赶猪台。
技术介绍
[0002]肉猪饲养中,考虑到猪代谢问题,需要用到代谢笼,将猪赶至代谢笼内让猪单独在其内代谢,通常代谢笼距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而现有技术中利用搭接在代谢笼开口处的简易板体将猪赶至代谢笼中,但是,现有的赶猪板结构简单,但是移动需要人工搬运,同时,肉猪在赶猪板上行走容易掉落,会对肉猪造成惊吓,而且,现有的赶猪板当猪位于其上时也不好移动,并不适合现阶段肉猪饲养使用。
[0003]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新型赶猪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移动、能过避免肉猪掉落、并方便饲养员将猪赶至代谢笼的赶猪台。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的一种可移动赶猪台,该赶猪台包括:
[0007]底架;
[0008]所述底架的上表面被配置为赶猪平台,所述赶猪平台一端朝向地面延伸,所述赶猪平台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地面一侧延伸以形成为斜面;
[0009]所述底架的下端集成有行走轮;
[0010]所述底架的赶猪平台的两侧固连有挡板;
[0011]所述挡板沿所述赶猪平台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所述挡板一端部分延伸至所述赶猪平台的外部以形成搭接端;
[0012]所述赶猪平台与外部代谢笼的开口处齐平,并通过所述搭接端搭接以形成对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赶猪平台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
[0014]所述第一端距离地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距离地面的距离。
[0015]进一步的,所述底架包括:
[0016]位于底部的四边形框架;以及
[0017]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多根立柱;
[0018]多根所述立柱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
[0019]所述第一立柱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立柱的长度;
[0020]所述赶猪平台的第一端与所述四边形框架的边缘固连,所述赶猪平台的中部位置通过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四边形框架固连,所述赶猪平台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四边形框架固连。
[0021]进一步的,所述底架的侧面具有定位插槽,所述定位插槽采用空心方管;
[0022]所述赶猪平台的侧面固连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选用外部尺寸不大于所述定位插
槽内部尺寸的方管;
[0023]所述插接杆插接固定于所述定位插槽内。
[0024]进一步的,所述赶猪平台包括:
[0025]间隔布置于所述底架上端的平台板;以及
[0026]集成于相邻所述平台板之间的挡杆;
[0027]所述挡杆凸出于所述平台板。
[0028]进一步的,所述平台板为表面开设有镂空孔。
[0029]进一步的,所述赶猪平台的第一端一侧铰接有挡门,所述挡门通过合页或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赶猪平台的第一端。
[00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移动赶猪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本技术的赶猪台通过底架和赶猪平台组成,为了能够方便将猪赶至代谢笼上,设计了倾斜延伸的赶猪平台,同时,底架下部具有行走轮,方便移动,而且为了避免猪向下滑移以及避免猪掉落,提高安全性,赶猪平台通过挡杆以及平台板201外表面开设有镂空孔203阻止猪向下滑,再通过挡板避免猪掉落。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赶猪台的主视图;
[00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赶猪台的赶猪平台的主视图;
[003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赶猪台的赶猪平台的俯视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底架;2、赶猪平台;3、挡板;5、挡门;
[0038]101、第一立柱;102、第二立柱;103、行走轮;
[0039]201、平台板;202、挡杆;203、镂空孔;
[0040]401、定位插槽;402、插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42]参见图1~图3所示;
[0043]本技术的一种可移动赶猪台,该赶猪台包括:
[0044]底架1;
[0045]底架1的上表面被配置为赶猪平台2,赶猪平台2一端朝向地面延伸,赶猪平台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地面一侧延伸以形成为斜面;
[0046]底架1的下端集成有行走轮103;
[0047]底架1的赶猪平台2的两侧固连有挡板3;
[0048]挡板3沿赶猪平台2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挡板3一端部分延伸至赶猪平台3的外部以
形成搭接端;
[0049]赶猪平台2与外部代谢笼的开口处齐平,并通过搭接端搭接以形成对接。
[0050]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赶猪台,其包括底架1和集成于底架1上端的赶猪平台2,为了方便移动,在底架1的底部集成了行走轮103,同时,为了避免猪掉落,在赶猪平台2的两侧设计了挡板3,挡板3的高度最好能够大于猪的身高,提高安全性,同时,为了能够由地面将猪赶至代谢笼内,通过底架1将赶猪平台2设计为倾斜延伸的结构,可以方便猪移动至赶猪平台2并沿着赶猪平台2移动至代谢笼内。
[0051]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赶猪平台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204和第二端205;
[0052]第一端204距离地面的距离小于第二端205距离地面的距离。
[0053]其中,上述的底架1包括:
[0054]位于底部1的四边形框架;以及
[0055]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多根立柱;
[0056]多根立柱包括第一立柱101、第二立柱102;
[0057]第一立柱101的长度小于第二立柱102的长度;
[0058]赶猪平台2的第一端204与四边形框架的边缘固连,赶猪平台2的中部位置通过第一立柱101与四边形框架固连,赶猪平台2的第二端205通过第二立柱102与四边形框架固连。
[0059]以四边形框架作为底架1,焊接方便,支撑稳定性好,同时,通过长度不同的立柱将赶猪平台2支撑为斜面结构,其侧面就以三角形结构,利用了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点,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60]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底架1的侧面具有定位插槽401,定位插槽401采用空心方管;
[0061]赶猪平台2的侧面固连有插接杆402,插接杆402选用外部尺寸不大于定位插槽401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赶猪台,其特征在于,该赶猪台包括:底架(1);所述底架(1)的上表面被配置为赶猪平台(2),所述赶猪平台(2)一端朝向地面延伸,所述赶猪平台(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地面一侧延伸以形成为斜面;所述底架(1)的下端集成有行走轮(103);所述底架(1)的赶猪平台(2)的两侧固连有挡板(3);所述挡板(3)沿所述赶猪平台(2)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所述挡板(3)一端部分延伸至所述赶猪平台(2)的外部以形成搭接端;所述赶猪平台(2)与外部代谢笼的开口处齐平,并通过所述搭接端搭接以形成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赶猪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赶猪平台(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204)和第二端(205);所述第一端(204)距离地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205)距离地面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赶猪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包括:位于底架(1)的四边形框架;以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多根立柱;多根所述立柱包括第一立柱(101)、第二立柱(102);所述第一立柱(10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立柱(102)的长度;所述赶猪平台(2)的第一端(204)与所述四边形框架的边缘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燕,石云龙,李步高,曹果清,郭晓红,高鹏飞,杨阳,蔡春波,路畅,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