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全转速超超临界汽轮机上的530mm次末级动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9690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7:53
一种用于全转速超超临界汽轮机上的530mm次末级动叶片,型涉及一种用于全转速超超临界汽轮机上的次末级动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要解决现在的超超临界机组也会参与调峰,这造成了机组的低压缸末三级叶片运行工况复杂,载荷比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新优化设计的叶型,同时叶型顶部采用翼型围带连接,使叶片在保证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叶片的安全性。围带和叶型的精细化设计,保证机组的安全高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530mm叶片以一维/准三维/全三维气动、热力分析计算为基础,采用了弯扭联合成型全三维设计,动叶沿叶高扭曲形成扭叶片,叶片顶部采用自带围带,减少漏气,提高机组效率;装配方便,运行安全可靠。运行安全可靠。运行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全转速超超临界汽轮机上的530mm次末级动叶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全转速超超临界汽轮机上的次末级动叶片。

技术介绍

[0002]超超临界汽轮机组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汽轮机组,其进汽参数高,效率也高,污染物排放量相对减少,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火力发电机组建设的重点之一。现在超超临界机组也会参与调峰,这造成了机组的低压缸末三级叶片运行工况复杂,载荷比较高,对叶片的安全性要求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要解决现在的超超临界机组也会参与调峰,这造成了机组的低压缸末三级叶片运行工况复杂,载荷比较高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全转速超超临界汽轮机上的530mm次末级动叶片。
[0004]本技术的用于全转速超超临界汽轮机上的530mm次末级动叶片是由叶片工作部分1、叶根2和围带3组成;围带3、叶片工作部分1和叶根2由上至下成一体结构,叶片工作部分1的型线为变截面扭叶片,即相邻两截面间有相对扭转,叶片工作部分1从根部至顶部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叶片工作部分1的高度L为530mm,叶片工作部分1的根部轴向宽度V为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全转速超超临界汽轮机上的530mm次末级动叶片,其特征在于用于全转速超超临界汽轮机上的530mm次末级动叶片是由叶片工作部分(1)、叶根(2)和围带(3)组成;围带(3)、叶片工作部分(1)和叶根(2)由上至下成一体结构,叶片工作部分(1)的型线为变截面扭叶片,即相邻两截面间有相对扭转,叶片工作部分(1)从根部至顶部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叶片工作部分(1)的高度L为530mm,叶片工作部分(1)的根部轴向宽度V为164.51mm,叶片工作部分(1)的根部直径为2078mm,叶片工作部分(1)的排汽面积1.516m2;叶根(2)为枞树形叶根,叶根(2)的轴向宽度W为180mm;围带(3)的厚度H为8.5mm,围带(3)工作面轴向距离B1为69.8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全转速超超临界汽轮机上的530mm次末级动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工作部分(1)的根部轴向宽度V至叶片工作部分(1)的顶部轴向宽度V1的变化范围为164.51mm~65.81mm、弦长b的变化范围为178.57mm~183.92mm、安装角βy的变化范围为67.31
°
~20.73
°
、型线最大厚度T的变化范围为29.29mm~9.45mm、进口角α的变化范围为46.49
°
~154.17
°
,出口角θ的变化范围为20.44
°
~19.49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全转速超超临界汽轮机上的530mm次末级动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工作部分(1)从根部至顶部沿着高度L的方向在高度分别为0mm、159mm、265mm、371mm和530mm处所对应的叶片工作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魁俊李宇峰刘云锋马义良梁天赋关淳李央武芏茳潘春雨刘瑶张迪赵洪羽王丽华马天吟徐林峰管继伟薛海亮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