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折流结构的板壳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9359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折流结构的板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两端的板侧进口管与板侧出口管、设于板侧进口管与板侧出口管之间的换热板束、设于壳体内的折流片,以及设于壳体两侧的壳侧进口管与壳侧出口管;其中换热板束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换热板,以及多个依次贯穿换热板的湍流传热杆;板侧进口管、换热板束及板侧出口管依次连通;折流片包括依次与壳体顶部或底部固定连接的隔板及栅板,栅板包括横梁与栅条,栅条与相对一侧的壳体之间设有间隙,换热板嵌设于相邻栅条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折流板延长壳程流道长度,尤其对于壳程液体卧式结构矮胖板壳式换热器,栅板结构的设置可以避免大面积流动死区和偏流问题。偏流问题。偏流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折流结构的板壳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
,涉及一种具有折流结构的板壳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板壳式换热器结合了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的优点,基本保持了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系数高的优点,又保留了列管式换热器能在高温、高压下操作的优点。板壳式换热器通常板侧间距小,壳侧间距稍大。板侧流体可以通过分配管或者管板均匀分布到不同的通道内;壳侧进出口通常在壳体侧面,壳程没有折流结构,通道畅通,当壳程为液体时,或者当换热器长径比较小(即矮胖结构)时,壳侧偏流比较严重,流动死区面积较大,面积利用率低,同时无法做到设计时假定的纯逆流或纯并流,相应的对数平均温差也要乘以校正系数,且校正系数小于1。另外,由于各通道相互独立,传热效果依赖于壳侧进口处流体分布的均匀程度,如此便为不均匀传热留下隐患,见图1。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折流结构的板壳式换热器,用于解决壳程偏流、短路、流体分布不均及换热不均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折流结构的板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换热器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前后两端的板侧进口管(2)与板侧出口管(3)、设于板侧进口管(2)与板侧出口管(3)之间的换热板束(4)、多个交错布设于壳体(1)内的折流片(5),以及设于壳体(1)两侧的壳侧进口管(6)与壳侧出口管(7);所述的换热板束(4)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换热板(401),以及多个依次贯穿多个换热板(401)的湍流传热杆(402);所述的板侧进口管(2)、换热板束(4)及板侧出口管(3)依次连通;所述的折流片(5)包括依次与壳体(1)顶部或底部固定连接的隔板(501)及栅板(502),所述的栅板(502)包括与隔板(501)固定连接的横梁(5021)以及与多个横梁(5021)固定连接的栅条(5022),所述的栅条(5022)与相对一侧的壳体(1)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换热板(401)嵌设于相邻栅条(502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折流结构的板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折流片(5)一上一下交错布设于壳体(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折流结构的板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侧进口管(2)与换热板束(4)之间、板侧出口管(3)与换热板束(4)之间均设有板侧分配管(8)。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登华刘翊余圣婴孙苑洱
申请(专利权)人:德艾柯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