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移动变电站的临时接地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931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力接地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变电站的临时接地网,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接地子网,接地子网包括:两个导电主材组件,导电主材组件包括多根刚性导电主材,刚性导电主材具有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铰接通孔,每个导电主材组件的多根刚性导电主材相互平行设置,两个导电主材组件的刚性导电主材的长度方向分别沿两个相互交叉的方向设置,并且通过铰接通孔铰接安装在一起,多个接地子网通过铰接通孔铰接安装在一起。通过铰接通孔铰接安装在一起。通过铰接通孔铰接安装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移动变电站的临时接地网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力接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移动变电站的临时接地网。

技术介绍

[0002]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考虑启动应急抢教预案时,首要任务之一就是保障电力供应,而作为“电力系统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式变电站相比常规的变电站的最大特点为建设施工周期短,在自然灾害、突发设备事故等紧急状况下能迅速替代某一常规变电站恢复供电,也可以应对区域供电容量不足。
[0003]但是,目前移动变电站接地网的方案仍旧沿用常规变电站接地网设计,需临时建设常规接地网,而常规接地网属于一次性设施,无法回收再利用,因此,大大增加了移动式变电站的投运周期和投运成本,且尤其作为野外临时供电等一类的临时接地方案时,只使用一次的常规接地网,更是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回收的,建设周期短,施工方便的临时接地网,用于配套移动式变电站,缩短投运时间,减少接地网建设成本,节约资源,更加充分的发挥移动变在应急保电时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灵活组合实现的可折叠可拆卸的临时接地网,从而在配合移动式变电站时,能够缩短投运时间,减少接地网建设成本,节约资源,大幅提升应急保电的时效性,并且易维护、制成效率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用于移动变电站的临时接地网,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接地子网,接地子网包括:两个导电主材组件,导电主材组件包括多根刚性导电主材,刚性导电主材呈杆状且水平设置,具有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铰接通孔,每个导电主材组件的多根刚性导电主材相互平行设置,两个导电主材组件的刚性导电主材的长度方向分别沿两个相互交叉的方向设置,并且通过铰接通孔铰接安装在一起,多个接地子网通过铰接通孔铰接安装在一起。
[0008]优选地,刚性导电主材的两端具有铰接通孔。
[0009]优选地,每个刚性导电主材具有4个或者5个铰接通孔。
[0010]优选地,每个刚性导电主材的铰接通孔的间距为3米至7米。
[0011]优选地,刚性导电主材通过热镀锌螺栓进行铰接,热镀锌螺栓的规格为 M12至M16。
[0012]优选地,线鼻子和接地极,线鼻子通过热镀锌螺栓安装在铰接通孔上,线鼻子通过软铜线安装在接地极上。
[0013]优选地,接地极的间距为10米至20米。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因为本技术的相互连接的多个接地子网,接地子网包括:两个导电主材组件,导电主材组件包括多根刚性导电主材,刚性导电主材具有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铰接通孔,每个导电主材组件的多根刚性导电主材相互平行设置,两个导电主材组件的刚性导电主材的长度方向分别沿两个相互交叉的方向设置,并且通过铰接通孔铰接安装在一起,多个接地子网通过铰接通孔铰接安装在一起,因此,本技术通过铰接连接形成接地子网及多个接地子网的相互连接,从而实现了可折叠可组合的接地网,进而能够大幅缩短临时接地网的投运时间和建设成本、节约资源,大幅提升应急保电的时效性,并且易维护、制成效率高。
[0016]2.因为本技术的每个刚性导电主材的铰接通孔的间距为3米至7米,因此,能够同时使得临时接地网的接地效果良好及避免了多根刚性导电主材之间的相互干扰。
[0017]3.因为本技术还包括线鼻子和接地极,线鼻子安装在铰接通孔上,线鼻子通过软铜线安装在接地极上,因此,能够容易且快捷地将临时接地网接地,从而进一步地缩短了临时接地网的投运时间和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于移动变电站的临时接地网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接地子网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刚性导电主材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刚性导电主材之间的铰接安装示意图;以及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刚性导电主材与接地极的安装示意图。
[0023]图中:100、用于移动变电站的临时接地网,10、接地子网,1、导电主材组件,2、铰接通孔,3、刚性导电主材,F、非连接区,A、线鼻子,B、软铜线,G、接地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用于移动变电站的临时接地网作具体阐述,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5]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移动变电站的临时接地网100包括接地子网10、线鼻子A以及接地极G。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接地子网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接地子网10相互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接地子网10的边缘相互安装在一起。
[0027]接地子网10包括导电主材组件1。
[0028]导电主材组件1的数量为两个,导电主材组件1包括刚性导电主材3,所有导电主材组件1中的刚性导电主材3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数量相同,每个导电主材组件1中的多根刚性导电主材3相互平行设置且间距范围在3米至7米,两个导电主材组件1的刚性导电主材3的长度方向分别沿两个相互交叉的方向设置。
[0029]如图3所示,刚性导电主材3的形状均呈杆状且均水平设置,具有铰接通孔2,所有刚性导电主材3上的铰接通孔2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数量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刚性导电主材3的材质为镀铜扁钢,并且镀铜层的各点厚度大于0.254mm。
[0030]每个刚性导电主材3上具有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4个或者5个铰接通孔 2,并且其中两个位于刚性导电主材3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铰接通孔2的数量优选为5个。
[0031]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每个刚性导电主材3的铰接通孔2的间距为3 米至7米,多个刚性导电主材3之间通过用热镀锌螺栓穿过铰接通孔2进行铰接安装在一起,从而使得接地子网10为网状结构,且该网状结构中又是以铰接通孔2作为铰接点形成的,因此能够通过折叠方便地进行结构的收敛或者扩展,在本实施例中,热镀锌螺栓的规格为M12至M16,导电率为17.3%-29%,如图1所示,处于非连接区F中的铰接通孔2未进行螺栓连接,使得接地子网 10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收敛或者扩展,并且进行铰接时的螺栓紧固力为 75KN-88KN。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接地子网10通过将位于刚性导电主材3的端部的铰接通孔2进行铰接安装在一起,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将不同数量的接地子网10进行连接,进而形成不同大小的用于移动变电站的临时接地网100。
[0033]因为所有刚性导电主材3之间都是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一起,所以,如需维护,安装,只需备好足量的刚性导电主材3及相应的热镀锌螺栓即可,因此,相应安装方式具有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移动变电站的临时接地网,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接地子网,包括:两个导电主材组件,所述导电主材组件包括多根刚性导电主材,所述刚性导电主材呈杆状且水平设置,具有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铰接通孔,每个所述导电主材组件的多根刚性导电主材相互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导电主材组件的刚性导电主材的长度方向分别沿两个相互交叉的方向设置,并且通过所述铰接通孔铰接安装在一起,多个所述接地子网通过所述铰接通孔铰接安装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变电站的临时接地网,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刚性导电主材的两端具有所述铰接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变电站的临时接地网,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亚峰高泽周胜男王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思源输配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