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板带材接触式在线加热恒温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924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59
金属板带材接触式在线加热恒温轧制系统,属于金属板带轧制技术领域,解决金属板带材轧制预热及轧后保温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加热辊设置有至少两根且第奇数根与第偶数根关于待轧板带材的上下侧面交错设置,每一根加热辊上待轧板带材的包角α为120度~180度,加热棒安装于空心加热辊中,加热棒与加热辊空腔的内壁过渡配合,加热棒安装在加热棒固定装置上,轴承座设置于加热辊的两端,轴承的外圆面与相对的轴承座内壁之间设置有冷却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待轧板带材的端部放置于第一根加热辊与第二根加热辊之间的辊缝中,采用加热辊对待轧板带材轧制前进行接触式在线加热,将待轧板带材加热至可轧温度,提高了热传导的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低了生产成本。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板带材接触式在线加热恒温轧制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金属板材或者薄带材轧制装置
,具体涉及的是金属板带材接触式在线加热恒温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金属板带材轧制工艺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金属板带材的要求向着更薄、产品性能更好、质量更高的方向不断延伸,对于钢、铝等延展性能好、可轧制温度区间较宽的金属材料,轧制温度并不是其主要考虑的因素。而对于镁、镁合金等延展性相对较差、可轧制温度区间相对较窄的金属,轧制温度成为其轧制出合格产品的关键因素,所以现有技术针对该类金属在轧制过程中的保温进行了深度研究,然而在该类金属轧制之前的预热阶段,通常采用的手段是加热炉进行预热,将待轧板带材加热至可轧制温度区间。
[0003]加热炉预热的方式,是通过加热炉产生的热量对待轧板带材进行热辐射形式的加热,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加热方式,加热炉本身设备资金高昂、维护费用高、能耗较大,而且根据实际生产速度的需要,为了减少温降,使待轧板带材的温度保持在可轧温度区间内,往往需要设置两道加热炉,进行二次加热,大幅增加了生产用地空间和能源消耗,使得待轧板带材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解决延展性相对较差、可轧制温度区间相对较窄的金属板带材轧制前预热能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金属板带材接触式在线加热恒温轧制系统,针对延展性相对较差、可轧制温度区间相对较窄的金属板带材,使轧制过程中温度持续保持在可轧制温度区间内,并且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金属板带材接触式在线加热恒温轧制系统,它包括上工作辊、下工作辊、加热辊和加热棒,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关于轧制中心线对称设置,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均设置为空心辊,根据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的尺寸选择相应功率的加热棒对应安装于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的空腔中,其特征在于:在采用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对待轧板带材轧制之前,通过加热辊对金属板带材进行预热或者保温,所述加热辊沿待轧板带材的输送方向设置有至少两根,并且第奇数根预热辊与第偶数根预热辊关于待轧板带材的上下两侧面交错设置,可以实现对待轧板带材上下两侧表面分别预热/保温,而且待轧板带材与加热辊之间的摩擦力即可实现待轧板带材的稳定传输;每一根加热辊上待轧板带材的包角α为120度~180度,通过设置待轧板带材的包角,即可确定待轧板带材受每一根加热辊加热时弧面的长度。上下对称式布置加热辊时,待轧板带材与加热辊为线接触,预热效率低,本技术中创造性地采用如上所述加热辊的布置方式,使待轧板带材与加热辊为面接触,有效提高了待轧板
带材的预热/保温效率。
[0007]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辊设置为空心辊,根据待轧板带材的厚度及幅宽选择加热辊的尺寸,并相应调整加热辊的辊缝间隙;根据加热辊的尺寸选择相应功率的加热棒,并根据加热辊的尺寸在加热辊的轴线位置处或者沿加热辊的圆周方向分别设置用于安装加热棒的空腔,加热棒安装于空腔中并与空腔的内壁过渡配合,使得加热棒与加热辊之间、加热辊与待轧板带材之间均为接触式加热,提高了热传导的效率,降低了由于热辐射导致的温降,有利于实现对轧辊表面及待轧板带材预热/保温温度的精确控制。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棒的外端部与加热棒固定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加热棒固定装置的另一端延伸至加热辊空腔的外部并与机架固定连接,待轧板带材在预热/保温过程中加热棒相对位置保持固定。
[0009]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棒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法兰和套筒,套筒的敞口端与连接法兰固定连接,套筒的底部设置有通孔,加热棒的正负电极一端安装于通孔中。
[0010]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棒固定装置的材质为耐高温高分子聚合物。
[0011]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辊的两端均安装有轴承,轴承安装于对应的轴承座中,轴承的外圆面与相对的轴承座内壁之间设置有冷却腔,轴承座侧壁上设置有与冷却腔连通的冷却液进液口和冷却液出液口,由于采用加热棒对加热辊进行加热,导致轴承中的润滑油受热后粘稠度降低,所以需要针对轴承提供冷却系统,防止轴承使用过程失效。
[0012]进一步地,当每一根加热辊上待轧板带材的包角α均为180度时,若干所述加热辊沿轧制方向水平布置,待轧板带材在加热辊上呈连续的“∽”形。
[0013]进一步地,所述待轧板带材的厚度为0.05~10mm,待轧板带材的材质为钼、镁或者镁合金。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安装于可逆轧机上,若干所述加热辊分别设置于可逆轧机的两侧。
[0015]进一步地,所述可逆轧机的左侧与对应的加热辊之间设置有左保温罩,可逆轧机的右侧与对应的加热辊之间设置有右保温罩,所述左保温罩和右保温罩均包括保温壳体,保温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加热盘管。
[0016]进一步地,所述可逆轧机左侧加热辊的外侧设置有左开卷取机,可逆轧机右侧加热辊的外侧设置有右开卷取机,待轧板带材的一端缠绕在左开卷取机上,待轧板带材的另一端缠绕在右开卷取机上,左开卷取机与右开卷取机卷筒的外部均设置有加热筒,加热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加热盘管。
[0017]金属板带材接触式在线加热恒温轧制系统的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8]S1、根据待轧板带材的材质与厚度,调整相邻加热辊的辊缝间隙,并选择相应功率的加热棒分别安装于加热辊的空腔和工作辊的空腔中,然后通过冷却液进液口向冷却腔内填充冷却液,启动加热棒对加热辊和工作辊加热一段时间,直至加热辊和工作辊的表面温度均达到待轧板带材的可轧温度区间,继续后续步骤;
[0019]S2、将厚度为0.05~10mm待轧板带材的端部放置于第一根加热辊与第二根加热辊之间的辊缝中,加热辊对待轧板带材表面进行接触式在线加热,将待轧板带材加热至可轧温度;
[0020]S3、经步骤S2预热后的待轧板带材1直接输送至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之间,进行恒
温轧制。
[0021]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安装于可逆轧机上,若干所述加热辊分别设置于可逆轧机的两侧,待轧板带材的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2]首先,待轧板带材的首端经步骤S1~S2在可逆轧机一侧的加热辊上进行预热,然后经步骤S3恒温轧制后的待轧板带材进入可逆轧机另一侧的加热辊上进行保温;最后,可逆轧机逆向轧制,如此循环,经多道次轧制后制得薄带材。
[0023]进一步地,进一步地,当所述待轧板带材的材质为镁或者镁合金时,加热辊的加热温度为200~350℃;当所述待轧板带材的材质为钼或钼合金时,加热辊的加热温度为400~550℃;轧制后制得的待轧板带材的厚度为0.05~5mm,待轧板带材的幅宽为300~400mm。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5]1、本技术中创造性地采用加热辊对待轧板带材轧制前进行接触式在线加热的方式,加热辊的布置方式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金属板带材接触式在线加热恒温轧制系统,它包括上工作辊(3)、下工作辊(4)、加热辊(2)和加热棒(22),所述上工作辊(3)和下工作辊(4)关于轧制中心线对称设置,上工作辊(3)和下工作辊(4)均设置为空心辊,根据上工作辊(3)和下工作辊(4)的尺寸选择相应功率的加热棒(22)对应安装于上工作辊(3)和下工作辊(4)的空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辊(2)设置为空心辊,根据待轧板带材(1)的厚度及幅宽选择加热辊(2)的尺寸,并相应调整加热辊(2)的辊缝间隙,根据加热辊(2)的尺寸选择相应功率的加热棒(22),并根据加热辊(2)的尺寸在加热辊(2)的轴线位置处或者沿加热辊(2)的圆周方向分别设置用于安装加热棒(22)的空腔,加热棒(22)安装于空腔中并与空腔的内壁过渡配合,加热棒(22)的外端部与加热棒固定装置(23)的一端固定连接,加热棒固定装置(23)的另一端延伸至加热辊(2)空腔的外部并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加热辊(2)的两端均安装有轴承(21),轴承(21)安装于对应的轴承座(24)中,轴承(21)的外圆面与相对的轴承座(24)内壁之间设置有冷却腔,轴承座(24)侧壁上设置有与冷却腔连通的冷却液进液口(25)和冷却液出液口(26);所述加热辊(2)沿待轧板带材(1)的输送方向设置有至少两根,并且第奇数根预热辊与第偶数根预热辊关于待轧板带材(1)的上下两侧面交错设置,每一根加热辊(2)上待轧板带材(1)的包角α为120度~180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板带材接触式在线加热恒温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固定装置(23)包括连接法兰和套筒,套筒的敞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兵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盛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