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910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若干设有焊脚的插头端子、将若干插头端子固持为一体的插头本体、位于所述插头本体后且与所述插头端子的焊脚连接的线缆组件及包覆于所述插头本体及线缆组件外的屏蔽外壳,所述线缆组件包括若干线缆、设置于线缆上的阻隔部及凝固后的导电胶或焊锡,所述线缆剥线后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依次形成的中心导体、内绝缘层、编织层、外被层,所述阻隔部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所述中心导体与所述编织层之间,所述线缆及插头本体装入所述屏蔽外壳内,所述外被层与所述阻隔部之间的编织层通过导电胶或焊锡与所述屏蔽外壳粘接固定在一起。本申请可有效防止溢胶。本申请可有效防止溢胶。本申请可有效防止溢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传统单通道同轴连接器已经无法满足智能手机等消费端子设备的通信需求,出现了以板对板形式的多通道高频传输连接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01911297276.X号专利揭示了一种连接有线缆的线缆连接器,包括成型有若干线缆连接器的插头本体、组装于所述插头本体尾部且与所述线缆连接器焊接的线缆及包覆于所述插头本体外的屏蔽外壳。若干线缆在焊接之前通过线缆支架固定在一起,所述线缆支架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夹持所述线缆编织层的两个焊片,并在所述焊片中间填充焊锡焊接固定。上述专利存在以下问题:焊片在焊接固定线缆后需要裁切料带,裁切料带时会造成金属板出现变形而影响芯线的平面度的问题;且焊锡是刚性固定,编织层在线缆受力时容易断裂。
[000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01921987351.0号专利揭示了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即采用导电胶来替代焊锡固定若干线缆,且不会造成线缆的编织层断裂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仅提出采用导电胶来替代,却没有解决导电胶点胶时可能外溢造成芯线污染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将若干线缆的编织层固定结合在一起时,保证若干线缆的芯线平面度良好且编织层不易断裂。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若干设有焊脚的插头端子、将若干插头端子固持为一体的插头本体、位于所述插头本体后且与所述插头端子的焊脚连接的线缆组件及包覆于所述插头本体及线缆组件外的屏蔽外壳,所述线缆组件包括若干线缆、设置于线缆上的阻隔部及凝固后的导电胶或焊锡,所述线缆剥线后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依次形成的中心导体、内绝缘层、编织层、外被层,所述阻隔部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所述中心导体与所述编织层之间,所述线缆及插头本体装入所述屏蔽外壳内,所述外被层与所述阻隔部之间的编织层通过导电胶或焊锡与所述屏蔽外壳粘接固定在一起。
[0006]优选地,所述线缆的中心导体焊接于所述插头端子的焊脚上并置于所述屏蔽外壳内,所述阻隔部、所述外被层与所述屏蔽外壳之间形成容纳所述导电胶或焊锡的容纳空间,所述导电胶或焊锡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将所述编织层粘接且凝固后固定于所述屏蔽外壳上,通过自身液态物质张力,所述阻隔部与所述外被层可有效阻止导电胶或焊锡处于液态时在前后方向上外溢。
[0007]优选地,所述线缆还包括保留于所述编织层靠近所述内绝缘层一端的外被层而形成的外被环,以使所述编织层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外被层与外被环之间。
[0008]优选地,所述阻隔部为所述外被层。
[0009]优选地,所述阻隔部包括第一隔片,所述第一隔片位于所述编织层靠近所述内绝
缘层一端的外被环上。
[0010]优选地,所述阻隔部包括第一隔片,所述第一隔片位于所述编织层靠近所述内绝缘层一端的所述编织层或所述内绝缘层上。
[0011]优选地,所述阻隔部还包括第二隔片,所述第二隔片位于所述外被层靠近所述编织层一端的外被层或所述编织层上,以使所述编织层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隔片与第二隔片之间。
[0012]优选地,所述内绝缘层靠近所述中心导体的端缘沿径向方向向四周形成止挡部。
[0013]优选地,所述插头本体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底面向下凸出形成的岛部及自所述基部后延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后端顶面向下凹陷形成有焊台,所述焊台包括有若干焊槽及将若干所述焊槽间隔开的间隔凸台,所述内绝缘层位于所述焊台后端,所述屏蔽外壳包括覆盖所述插头本体顶面的覆盖顶板、自所述覆盖顶板前端向下折弯形成的覆盖前壁、自所述覆盖前壁横向两端向后折弯形成的覆盖侧壁及自所述覆盖顶板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形成的位于所述覆盖侧壁外的保护部,所述保护部底端相对折弯形成覆盖所述导电胶或焊锡的箍紧部。
[0014]优选地,所述插头端子包括成型于所述岛部上的U形接触部、自所述U形接触部后向延伸形成的固持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再向后延伸形成的所述焊脚,所述插头端子包括若干信号端子及将所述信号端子间隔开的若干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的焊脚位于所述焊槽内且上表面暴露于所述焊槽外,所述接地端子的焊脚埋入所述间隔凸台内,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有一体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金属加强件,所述金属加强件包括嵌入所述插头本体的顶壁内的主体部、连接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接地端子前端的连接条及自所述主体部横向两侧的暴露于所述顶壁上表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覆盖顶板点焊固定。
[0015]本申请线缆连接器在所述线缆的编织层前后两端设置有阻隔部,通过在所述阻隔部所围设成的空间内注入导电胶以将所述编织层紧密粘结于所述屏蔽外壳上,所述阻隔部可以阻止液态的导电胶外溢。
[0016]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线缆在剥线时,在所述编织层靠近所述内绝缘层一侧保留一圈外被层以形成外被环,向所述编织层注胶或焊锡时,所述外被环与所述外被层利用胶状导电胶或液态焊锡的张力阻止所述胶状导电胶或液态焊锡向前或向后外溢,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焊片焊接固定若干线缆的技术方案中需要裁切焊片导致容易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0018]图2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0019]图3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插头本体、插头端子及金属加强件的组合图;
[0020]图4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插头本体、插头端子及金属加强件另一角度的组合图;
[0021]图5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插头端子及金属加强件的立体图;
[0022]图6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屏蔽外壳的立体图;
[0023]图7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线缆的立体图;
[0024]图8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线缆组件实施例一与插头端子焊接的立体图;
[0025]图9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线缆组件实施例一在点胶时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10为沿图1所示A

A虚线的剖视图。
[0027]图11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线缆组件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0028]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0029]屏蔽外壳

10;覆盖顶板

11;覆盖前壁

12;覆盖侧壁

13;第一覆盖侧壁

131;内折部

132;第二覆盖侧壁

133;保护部

14;第一保护部

141;第二保护部

142;支撑部

143;箍紧部

144;插头本体

20;基部

21;顶壁

211;裁切孔

212;定位孔

213;岛部

22;岛部主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若干设有焊脚的插头端子、将若干插头端子固持为一体的插头本体、位于所述插头本体后且与所述插头端子的焊脚连接的线缆组件及包覆于所述插头本体及线缆组件外的屏蔽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组件包括若干线缆、设置于线缆上的阻隔部及凝固后的导电胶或焊锡,所述线缆剥线后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依次形成的中心导体、内绝缘层、编织层、外被层,所述阻隔部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所述中心导体与所述编织层之间,所述线缆及插头本体装入所述屏蔽外壳内,所述外被层与所述阻隔部之间的编织层通过导电胶或焊锡与所述屏蔽外壳粘接固定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的中心导体焊接于所述插头端子的焊脚上并置于所述屏蔽外壳内,所述阻隔部、所述外被层与所述屏蔽外壳之间形成容纳所述导电胶或焊锡的容纳空间,所述导电胶或焊锡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将所述编织层粘接且凝固后固定于所述屏蔽外壳上,通过自身液态物质张力,所述阻隔部与所述外被层可有效阻止导电胶或焊锡处于液态时在前后方向上外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还包括保留于所述编织层靠近所述内绝缘层一端的外被层而形成的外被环,以使所述编织层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外被层与外被环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部为所述外被层。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部包括第一隔片,所述第一隔片位于所述编织层靠近所述内绝缘层一端的外被环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部包括第一隔片,所述第一隔片位于所述编织层靠近所述内绝缘层一端的所述编织层或所述内绝缘层上。7.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自财计亚斌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雷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