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废气脱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874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废气脱硫设备,包括脱硫塔、进气管路、与进气管路并联的紧急排放管路;进气管路的进气端与发动机的出气端连接,进气管路自脱硫塔底部竖直伸入塔内;在脱硫塔下部设置液相收集器,液相收集器与脱硫塔底板间形成液相区,液相收集器收集洗涤液后经降液管流至液相区;脱硫塔下部设有循环液出口,循环液出口经洗涤液循环管路与脱硫塔上部喷淋装置连接;在脱硫塔上部设有多层喷淋装置,喷淋装置与洗涤液进液管及洗涤液循环管路连接;脱硫塔内位于喷淋装置上方设有除沫器,顶部设有出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脱硫塔采用I型结构,不需要设置其他设备,减少脱硫系统占地;废气直接从塔底进入脱硫塔内,气体分布更均匀,阻力更小。阻力更小。阻力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废气脱硫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船舶环保领域,涉及一种船舶废气脱硫设备。

技术介绍

[0002]SOx(主要是SO2及SO3)排放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节约成本,船用燃油多采用高硫燃油,船舶航行过程中产生大量SOx,加重了大气污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发展迅速,船舶废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各国对船舶废气治理要求也日益提升。
[0003]目前,基于海水法或钠碱法洗涤是船舶废气脱除SOx的主流处理工艺。无论是海水法还是钠碱法,其核心设备均为脱硫塔。利用泵将洗涤液喷淋到脱硫塔中,废气中SOx与洗涤液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
[0004]传统脱硫塔基本采用U型结构,主要由文丘里和脱硫塔主体构成,废气通过文丘里从洗涤塔侧面进入,易造成气体分布不均、阻力大,影响洗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减少脱硫系统设备、降低设备投资成本、减少设备占地、提高船舶空间利用率,提供一种效果更好的船舶废气脱硫设备。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船舶废气脱硫设备,包括脱硫塔1、进气管路12;所述的进气管路12的进气端与发动机的出气端连接,进气管路自脱硫塔1底部竖直伸入塔内并使进气管路的出气端高于脱硫塔塔底液相区水位,从而将废气输入脱硫塔;在所述的脱硫塔1下部设置液相收集器3,液相收集器3与脱硫塔底板间形成液相区,液相收集器3收集洗涤液后经降液管14流至液相区;所述的脱硫塔1下部设有循环液出口,循环液出口经洗涤液循环管路与脱硫塔上部喷淋装置连接将液相区的洗涤液输送到塔顶进行循环吸收;在脱硫塔1上部设有多层喷淋装置,喷淋装置与洗涤液进液管10及洗涤液循环管路连接;在脱硫塔1内位于喷淋装置上方设有除沫器2,顶部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与烟囱连接。
[0008]所述的液相收集器3包括钩状异形板15、V型板16、至少两根支撑梁18;所述的V型板16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翼板,所述的异形板15包括用于收集液体的沟槽以及位于异形板顶端的引流板;所述的V型板16居中设于支撑梁18上,在所述的V型板16两侧对称设有若干异形板15;沿所述的V型板16和异形板15的外缘设有L型环板;L型环板与脱硫塔内壁构成集液槽19,所述的集液槽19设有至少一组对称设置的降液管14将集液槽的液体引入脱硫塔的液相区;所述的V型板16的翼板位于相邻异形板15的沟槽上方;最外侧异形板15的引流板位于集液槽19上方,除最外侧异形板,其余异形板的引流板位于相邻异形板的沟槽的上方。
[0009]优选的,所述的异形板一体成型,包括由竖板和倾斜的L型板形成的用于收集液体的沟槽、以及位于L型板顶端的引流板。
[0010]优选的,除最外侧异形板15,其余异形板分别由支撑筋17固定于支撑梁18上;每个异形板15的支撑筋17数量与支撑梁18的数量相同。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支撑筋17位于异形板15中L型板长边一侧。
[0012]优选的,最外侧异形板15与相邻异形板之间设有连接筋20。
[0013]优选的,所述的V型板16由支撑筋17固定于支撑梁18上。
[0014]液相收集器通过底部的集液槽与脱硫塔塔体焊接保证液相及气相的密封。液相收集器保证气体通过的同时,液体不能从液相收集器直接通过:液相收集器包括V型板以及位于V 型板两侧的重叠布置的异形板,保证全部液体被V型板的V型槽和异形板的沟槽收集,液体再流入集液槽中,并通过降液管流入塔底部。废气进入脱硫塔后,通过相邻异形板之间或异形板与V型板之间构成的气体通道自下向上,进入吸收塔上部吸收,并通过V型板的翼板和异形板的引流板避免液体落入气体通道。
[0015]优选的,在所述的进气管路上设有进气阀6。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船舶废气脱硫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与进气管路并联的紧急排放管路,所述的紧急排放管路的进气端与发动机的出气端连接,紧急排放管路出口与烟囱连接;在所述的紧急排放管路设有紧急排放阀5。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船舶废气脱硫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为了巡检检查脱硫塔的液位,在所述的脱硫塔1外分别设有远传液位计4、就地液位计9,远传液位计4分别与进气阀6、紧急排放阀5联锁,当液位超高时报警,联锁控制关闭进气阀,打开紧急排放阀,避免脱硫塔中液体回流到发动机中,造成发动机损坏。
[0018]优选的,在所述的洗涤液循环管路上设有循环泵7。
[0019]优选的,所述的洗涤液循环管路上位于循环泵7出口设有饱和洗涤液排液管11,所述的饱和洗涤液排液管11设有排液阀8。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的脱硫塔采用I型结构,取消文丘里初洗设备,中间不需要设置其他设备,减少脱硫系统占地;发动机排气口直接与脱硫塔底部废气进口连接,废气直接从塔底进入脱硫塔内,气体分布更均匀,阻力更小。
[0022]发动机产生废气分两路,一路与脱硫塔连接,一路与紧急排放管路连接,每路均设置切断阀与塔釜液位高度联锁。正常操作时废气经进气管路进入脱硫塔,自脱硫塔上部通入洗涤液,废气与喷淋洗涤液逆流接触洗涤,洗涤液吸收废气中SOx,洁净气体经过除沫器后排出,洗涤液经液相收集器收集回流到塔底液相区循环使用,塔釜设置远传液位计与废气进口阀门联锁,当液位超高时,切断进气阀,打开紧急排放阀,避免液相进入废气管,影响发动机运行。塔底液相区的洗涤液经循环泵输送到塔顶进行循环吸收,洗涤液饱和后,打开排放阀,将饱和洗涤液输送到下游处理。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船舶废气脱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液相收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图2的俯视图;
[0026]图4是异形板的示意图。
[0027]其中,1—脱硫塔;2—除沫器;3—液相收集器;4—远传液位计;5—紧急排放阀;6—进气阀;7—循环泵;8—排液阀;9—就地液位计;10—洗涤液进液管;11—饱和洗涤液排
液管;12—进气管路;13—紧急排放管路;14—降液管;15—异形板;16—V形板;17—支撑筋;18—支撑梁;19—集液槽;20—连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

图4所示,一种船舶废气脱硫设备,包括脱硫塔1、并联的进气管路12和紧急排放管路13;所述的进气管路12、紧急排放管路13的进气端与发动机的出气端连接,进气管路12自脱硫塔1底部竖直伸入塔内并使进气管路的出气端高于脱硫塔塔底液相区水位;紧急排放管路13与烟囱连接;在所述的进气管路12上设有进气阀6,在所述的紧急排放管路13设有紧急排放阀5;在所述的脱硫塔1下部设置液相收集器3,液相收集器3与脱硫塔底板间形成液相区;所述的液相收集器3包括钩状异形板15、V型板16、两根支撑梁18, V型板16的顶端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废气脱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塔、进气管路;所述的进气管路的进气端与发动机的出气端连接,进气管路自脱硫塔底部竖直伸入塔内将废气输入脱硫塔;在所述的脱硫塔下部设置液相收集器,液相收集器与脱硫塔底板间形成液相区,液相收集器收集洗涤液后经降液管流至液相区;所述的脱硫塔下部设有循环液出口,循环液出口经洗涤液循环管路与脱硫塔上部喷淋装置连接将液相区的洗涤液输送到塔顶进行循环吸收;在所述的脱硫塔上部设有多层喷淋装置,喷淋装置与洗涤液进液管及洗涤液循环管路连接;在脱硫塔内位于喷淋装置上方设有除沫器,顶部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与烟囱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废气脱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相收集器包括钩状异形板、V型板、至少两根支撑梁;所述的V型板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翼板,所述的异形板包括用于收集液体的沟槽以及位于异形板顶端的引流板;所述的V型板居中设于支撑梁上,在所述的V型板两侧对称设有若干异形板;沿所述的V型板和异形板的外缘设有L型环板使L型环板与脱硫塔内壁构成集液槽,所述的集液槽设有至少一组对称设置的降液管将集液槽的液体引入脱硫塔的液相区;所述的V型板的翼板位于相邻异形板的沟槽上方;最外侧异形板的引流板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谢佳华侯文贵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佳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