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作蒲公英茶的专用烘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8405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36
一种制作蒲公英茶的专用烘干设备,涉及茶叶烘干设备领域。烘干箱体通过螺丝固定于烘干箱固定座,烘干箱固定座形状与烘干箱体相同并通过螺丝固定于底座,烘干管设置于烘干箱体侧壁,烘干管共设置四组,烘干盒为扇形结构,烘干盒共设置三层,上二层烘干盒卡接于第一固定槽,底层烘干盒卡接于固定底座,第一固定槽通过螺丝固定于活动套管,活动套管套接于固定杆,固定杆与从动轴承相套接并通过插销固定。通过设置振动机构实现对烘干盒的振动,从而达到在烘干过程中自动对茶叶振动烘干,能够保证茶叶的均匀烘干效果,且茶叶内的碎渣被过滤,烘干好后的茶叶可直接进行包装,保证了茶叶的泡制口感,提高了茶叶的储存时长。提高了茶叶的储存时长。提高了茶叶的储存时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作蒲公英茶的专用烘干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制作蒲公英茶的专用烘干设备,涉及茶叶烘干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蒲公英别名谷谷丁、婆婆丁、黄花苗、黄花地丁、奶汁草等,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茶使用的是切细且干燥的根或叶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强化肝脏的作用,能降低胆固醇,在欧洲,蒲公英有“尿床草”之称,可见其利尿作用之强,适合有水肿毛病的人饮用。除此之外,它也能解除消化不良和便秘,清净血液,促进母乳的分泌。
[0003]由于蒲公英茶的多重功效,越来越多人通过饮用蒲公英茶来代替普通茶叶,蒲公英茶的制作简单,通常的制作过程为:采摘、清洗、晾晒、蒸煮、炒制,其中最后的炒制环节为把晾晒好的蒲公英叶子放进锅内,小火慢慢翻炒,一定要不停的翻动,争取让每片叶子都均匀受热,直到叶子里的水分全部消失,叶子微微卷起,蒲公英茶即制作完成,炒制的过程中省略了烘干的过程,直接在炒锅内完成水分的烘干,但是由于炒制是基于人工操作,人工操作往往无法保证炒制过程中能完全将水分烘干,影响了蒲公英茶的口感的储存时长,水分未完全干容易发霉,既影响口感又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不利于蒲公英茶的制作及推广,而现有的一些蒲公英茶烘干设备通常使用热风烘干或者烘干管进行烘干,由于茶叶在烘干过程中都是堆叠存放,无论是热风烘干还是烘干管烘干,都容易出现烘干不均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制作蒲公英茶的专用烘干设备,多层烘干盒同时进行振动烘干,保证烘干过程茶叶受热均匀,水分蒸发完全,保证了茶叶泡制的口感,保证了储存的安全,有利于蒲公英茶的制作推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烘干箱体1、烘干盒2、烘干管3、上层滤渣盘4、底层滤渣盘5、固定杆6、活动套管7、振动弹簧8、从动轴承9、顶杆10、固定底座11、电机12、驱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传动皮带15、第一固定槽16、第二固定槽17、烘干箱固定座18、底座19、移动轮20、上盖21、插销22,烘干箱体1通过螺丝固定于烘干箱固定座18,烘干箱固定座18形状与烘干箱体1相同并通过螺丝固定于底座19,烘干管3设置于烘干箱体1侧壁,烘干管3共设置四组,烘干盒2为扇形结构,烘干盒2共设置三层,四个烘干盒2拼接成一个圆形烘干层,上二层烘干盒2卡接于第一固定槽16,底层烘干盒2卡接于固定底座11,第一固定槽16通过螺丝固定于活动套管7,活动套管7套接于固定杆6,固定杆6与从动轴承9相套接并通过插销22固定,固定杆6穿过从动轴承9并延伸进底座19,活动套管7通过振动弹簧8与从动轴承9相连接,第二固定槽17位于第一固定槽16下方通过螺丝固定于活动套管7,上层滤渣盘4为扇形结构,上层滤渣盘4共设置地层,四个上层滤渣盘4拼接成一个圆形滤渣层,上层滤渣盘4卡接于第二固定槽17,底层滤渣盘5共设置四个,四个底层滤渣盘
5拼接成一个圆形底层滤渣层,底层滤渣盘5卡接于固定底座11,固定底座11通过螺丝固定于活动套管7,顶杆10设置于底层滤渣盘5下方固定于底座19,顶杆10共设置四根,顶杆10顶置固定底座11底部,电机12设置于底座19内,驱动齿轮13固定于电机12传动轴顶部,从动齿轮14固定于固定杆6延伸在底座19部位,从动齿轮14位置与驱动齿轮13平齐,驱动齿轮13通过传动皮带15与从动齿轮14相连接,驱动齿轮13尺寸小于从动齿轮14,移动轮20固定于底座19底部,上盖21盖于烘干箱体1顶部。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烘干盒2盒体设置通气网栅2-1。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底座11底部设置有自振槽11-1、自振导槽11-2,自振槽11-1均匀设置于自振导槽11-2内,自振槽11-1为类椭圆凹槽,自振槽11-1两端有过渡弧边。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杆10顶部设置有滚珠,滚珠与自振导槽11-2相接触。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烘干盒2底部设置有小通孔。
[001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先将上层滤渣盘4卡接于第二固定槽17,拼接成二层圆形滤渣层,再将底层滤渣盘5卡接于固定底座11,拼接成一个圆形底层滤渣层,其次将已炒制过的蒲公英茶叶均匀放置于烘干盒2内,上二层烘干盒2卡接于第一固定槽16,拼接成二层个圆形烘干层,底层烘干盒2卡接于固定底座11,拼接成一层圆形烘干层,启动电机12,驱动齿轮13带动传动皮带15转动,从而驱动从动齿轮14带动固定杆6旋转,固定杆6通过插销22带动从动轴承9旋转,从动轴承9带动振动弹簧8旋转,活动套管7随振动弹簧8一同旋转,烘干盒2、上层滤渣盘4、底层滤渣盘5共同旋转,自振导槽11-2沿顶杆10顶部滚珠旋转,当自振槽11-1旋转至顶杆10位置时,由于振动弹簧8的拉力效果,固定底座11被向下拉动,顶杆10落入自振槽11-1,继续旋转过程中顶杆10沿自振槽11-1弧边滑出将固定底座11顶起,顶杆10继续沿自振导槽11-2做相对运动,固定底座11在旋转过程中不停的做上下振动运动,烘干盒2内蒲公英茶叶被不停振动,烘干管3所产生的热量会随烘干盒2的旋转在烘干箱体内均匀分布,热量通过通气网栅2-1进入到烘干盒2内,并随茶叶的振动将茶叶烘干,在设定的时间运行完成后烘干机自动停止,保证了茶叶的烘干效果,在烘干过程中茶叶内的茶叶渣会从烘干盒2底部小通孔落入滤渣盘内。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0014]图3是图1中B-B向剖视图;
[0015]图4是图1中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烘干箱体1、烘干盒2、烘干管3、上层滤渣盘4、底层滤渣盘5、固定杆6、活动套管7、振动弹簧8、从动轴承9、顶杆10、固定底座11、电机12、驱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传动皮带15、第一固定槽16、第二固定槽17、烘干箱固定座18、底座19、移动轮20、上盖
21、插销22、通气网栅2-1、自振槽11-1、自振导槽1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看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烘干箱体1、烘干盒2、烘干管3、上层滤渣盘4、底层滤渣盘5、固定杆6、活动套管7、振动弹簧8、从动轴承9、顶杆10、固定底座11、电机12、驱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传动皮带15、第一固定槽16、第二固定槽17、烘干箱固定座18、底座19、移动轮20、上盖21、插销22组成,烘干箱体1通过螺丝固定于烘干箱固定座18,烘干箱固定座18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作蒲公英茶的专用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烘干箱体(1)、烘干盒(2)、烘干管(3)、上层滤渣盘(4)、底层滤渣盘(5)、固定杆(6)、活动套管(7)、振动弹簧(8)、从动轴承(9)、顶杆(10)、固定底座(11)、电机(12)、驱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传动皮带(15)、第一固定槽(16)、第二固定槽(17)、烘干箱固定座(18)、底座(19)、移动轮(20)、上盖(21)、插销(22),烘干箱体(1)通过螺丝固定于烘干箱固定座(18),烘干箱固定座(18)形状与烘干箱体(1)相同并通过螺丝固定于底座(19),烘干管(3)设置于烘干箱体(1)侧壁,烘干管(3)共设置四组,烘干盒(2)为扇形结构,烘干盒(2)共设置三层,四个烘干盒(2)拼接成一个圆形烘干层,上二层烘干盒(2)卡接于第一固定槽(16),底层烘干盒(2)卡接于固定底座(11),第一固定槽(16)通过螺丝固定于活动套管(7),活动套管(7)套接于固定杆(6),固定杆(6)与从动轴承(9)相套接并通过插销(22)固定,固定杆(6)穿过从动轴承(9)并延伸进底座(19),活动套管(7)通过振动弹簧(8)与从动轴承(9)相连接,第二固定槽(17)位于第一固定槽(16)下方通过螺丝固定于活动套管(7),上层滤渣盘(4)为扇形结构,上层滤渣盘(4)共设置地层,四个上层滤渣盘(4)拼接成一个圆形滤渣层,上层滤渣盘(4)卡接于第二固定槽(17),底层滤渣盘(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非潘晓丽张春娘谢万祥廖桂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好日子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