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海底采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838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海底采矿系统,包括水面母船、投放到海底的综合采矿中心和一个以上采矿车,综合采矿中心设有能源供应仓、储料仓、行走装置、用于将储料仓中物料输送至水面母船的输送软管、用于与采矿车对接以将采矿车采集的物料转送至储料仓的一个以上物料对接接头以及与能源供应仓相连的用于对采矿车进行电力补给的一个以上充电接头,输送软管的一端与储料仓相连,输送软管的另一端与水面母船可拆卸连接,输送软管上还连接有用于使输送软管与水面母船的连接端漂浮在海面的第一浮力部件。该海底采矿系统的水面母船只需在需装载物料时与输送软管进行连接,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同时兼备勘探、采矿、试验等多种功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海底采矿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矿产资源开采装备
,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海底采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渐匮乏,人们逐渐加大对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目前一般采用海底采矿系统对矿产进行采集。现有的海底采矿系统一般采用大型船舶作为母船,再通过几千米的管道与提升系统、采集系统等进行连接。这种采矿系统的布放回收操作时流程复杂,耗时长,在遇上大风浪等海上恶劣天气,需要母船还需要带着整个采矿系统躲避风浪,而且功能单一只能进行矿产的采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性能好,功能多,且不受不良海洋情况影响的一种多功能海底采矿系统。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多功能海底采矿系统,包括水面母船、投放到海底的综合采矿中心和一个以上采矿车,所述综合采矿中心设有能源供应仓、储料仓、行走装置、用于将储料仓中物料输送至水面母船的输送软管、用于与采矿车对接以将采矿车采集的物料转送至储料仓的一个以上物料对接接头以及与能源供应仓相连的用于对采矿车进行电力补给的一个以上充电接头,所述输送软管的一端与储料仓相连,所述输送软管的另一端与水面母船可拆卸连接,所述输送软管上还连接有用于使输送软管与水面母船的连接端漂浮在海面的第一浮力部件。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所述输送软管的中部还连接有多个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二浮力部件。
[0008]所述输送软管上设有定位装置。
[0009]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安装在综合采矿中心上的多个履带行走轮和用于驱使多个履带行走轮行走的驱动件。
[0010]所述综合采矿中心还设有用于与水面母船对接以进行电力和信息传输的电力及通讯传输线缆。
[0011]所述能源供应仓采用核能动力供应装置,或者所述能源供应仓采用动力电池或油气发电设备作为动力供应装置。
[0012]所述多功能海底采矿系统还包括一个以上的水下勘测机器人,所述水下勘测机器人包括带有浮力机构的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上安装有第一动力电池、推进装置、第一导航定位装置、地形测量装置、灯光摄像装置、充电通讯接口和用于取样的机械臂,所述综合采矿中心设有用于与充电通讯接口对接的充电通讯接头。
[0013]所述充电通讯接口为无线充电接头。
[0014]所述采矿车包括车本体,所述车本体上安装有料仓、第二动力电池、行走机构、采集机构、输送泵、导航定位装置、用于与所述物料对接接头匹配对接的物料接口和用于与所述充电接头匹配对接的充电接口。
[0015]所述综合采矿中心还设有控制仓、维修站、试验仓、信息导航定位仓和载人仓中的至少一个,且所述综合采矿中心设有载人仓时综合采矿中心还具有与载人仓配合使用的减压仓。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在本技术方案中,输送软管与水面母船的连接端漂浮在海面上,输送软管的另一端与投放到海底的综合采矿中心连接,采矿时,首先利用采矿车进行物料的采集,接着通过对接接头将采矿车采集的物料转运到储料仓,最后将水面母船行驶至输送软管的连接端所在的位置,并与输送软管进行连接,装载通过输送软管输送的物料。其中,综合采矿中心还设有行走装置和能源供应仓,采矿车可通过与该能源供应仓相连的充电接头及时进行电力补充。相对于现有技术,该海底采矿系统的水面母船只需在需装载物料时与输送软管进行连接,安全性能好,降低了海洋恶劣海况下对该深海采矿的影响,而且该海底采矿系统具备勘探,采矿,试验等功能,还可应用于海底矿物的商业开采,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多功能海底采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多功能海底采矿系统的综合采矿中心和输送软管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多功能海底采矿系统的综合采矿中心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多功能海底采矿系统的水下勘测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多功能海底采矿系统的采矿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例说明:
[0025]1、水面母船;2、综合采矿中心;21、能源供应仓;22、储料仓;23、行走装置;24、输送软管;241、第一浮力部件;242、第二浮力部件;243、定位装置;25、物料对接接头; 26、充电接头;3、采矿车;31、行走机构;32、采集机构;33、输送泵;34、充电接口;4、水下勘测机器人;41、机器人本体;42、推进装置;43、第一导航定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0027]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含义相
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8]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功能海底采矿系统,包括水面母船1、投放到海底的综合采矿中心2和一个以上采矿车3,综合采矿中心2设有能源供应仓21、储料仓22、行走装置23、用于将储料仓22中物料输送至水面母船1的输送软管24、用于与采矿车3对接以将采矿车3采集的物料转送至储料仓22的一个以上物料对接接头25以及与能源供应仓21相连的用于对采矿车3进行电力补给的一个以上充电接头26,输送软管24的一端与储料仓22 相连,输送软管24的另一端与水面母船1可拆卸连接,输送软管24上还连接有用于使输送软管24与水面母船1的连接端漂浮在海面的第一浮力部件241。采矿前,将输送软管24和综合采矿中心2相连并投放到海底的采矿点,此时输送软管24与水面母船1的连接端通过第一浮力部件241漂浮在海面上,输送软管24的另一端则始终与投放到海底的综合采矿中心2 连接。采矿时,首先利用采矿车3进行物料的采集,接着通过物料对接接头25将采矿车3采集的物料转运到储料仓22,最后将水面母船1行驶至输送软管24的连接端所在的位置,并与输送软管24进行连接,其中,综合采矿中心2上还设有输送泵,该输送泵位于综合采矿中心2与输送软管24的接口处,当输送软管24与水面母船1连接完成后,通过该输送泵便能将物料顺着输送软管24运输到水面母船1上。进一步的,综合采矿中心2还设有行走装置 23和能源供应仓21,通过该行走装置23可对综合采矿中心2进行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海底采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面母船(1)、投放到海底的综合采矿中心(2)和一个以上采矿车(3),所述综合采矿中心(2)设有能源供应仓(21)、储料仓(22)、行走装置(23)、用于将储料仓(22)中物料输送至水面母船(1)的输送软管(24)、用于与采矿车(3)对接以将采矿车(3)采集的物料转送至储料仓(22)的一个以上物料对接接头(25)以及与能源供应仓(21)相连的用于对采矿车(3)进行电力补给的一个以上充电接头(26),所述输送软管(24)的一端与储料仓(22)相连,所述输送软管(24)的另一端与水面母船(1)可拆卸连接,所述输送软管(24)上还连接有用于使输送软管(24)与水面母船(1)的连接端漂浮在海面的第一浮力部件(2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海底采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软管(24)的中部还连接有多个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二浮力部件(24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海底采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软管(24)上设有定位装置(24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海底采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23)包括安装在综合采矿中心(2)上的多个履带行走轮和用于驱使多个履带行走轮行走的驱动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海底采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采矿中心(2)还设有用于与水面母船(1)对接以进行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宙程阳锐郑皓彭建平李小艳彭赛锋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