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ESD或手术创面缝合的辅助球囊,包括球囊,球囊上连接有第一软管,第一软管的端部连接有圆筒状的第一接头,第一接头的左端外壁上固定有环形的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右侧的第一接头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第一接头的右侧设有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包括充气囊,充气囊的右端设有单向气阀,充气囊的左端连接有第二软管,第二软管的左端连接有圆筒状的第二接头,第二接头的左端插接在第二接头内,第二接头的外壁上固定有环形的第二挡板,第二接头上套设有连接帽,连接帽的左端内壁上设有与第一接头上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连接帽与第一接头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随时对球囊进行充气和排气,操作使用方便。操作使用方便。操作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镜ESD或手术创面缝合的辅助球囊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内镜ESD或手术创面缝合的辅助球囊。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内镜诊断技术的发展,其高分辨率及高清晰度,使得其在临床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为手术治疗的患者做出重大贡献。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到内镜下隧道切除术(STER)、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内镜技术在消化道病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甚至一些巨大的黏膜下病变也可以在内镜下切除。虽然该种微创手术较传统手术优势多,但侵入性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影响难以改变,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现象,如腹痛、出血及穿孔等情况,使得疾病的治疗时间得以延长,更增加患者痛苦,因此,对患者实施合理的创面缝合技术,有助于创面的恢复,减少对患者的影响,促进疾病的康复。
[0003]由于黏膜下层肿瘤剥离或挖除,切开的黏膜边缘出现内卷现象,使用钛夹缝合时,黏膜下无支撑,可能造成卷边现象会加重,导致缝合完毕出现一条“沟壑”,存在创面没有完全闭合隐患,增加患者禁食时间以及胃管拔除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舒适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粘膜缝合时卷边现象严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内镜ESD或手术创面缝合的辅助球囊,所述球囊上连接有第一软管,第一软管的端部连接有圆筒状的第一接头,第一接头的左端外壁上固定有环形的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右侧的第一接头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第一接头的右侧设有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充气囊,所述充气囊的右端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单向气阀,充气囊的左端连接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上连通有排气管,排气管上设有控制空气进出的止通阀。排气管左侧的第二软管上设有控制空气进出的通断开关。第二软管的左端连接有圆筒状的第二接头,第二接头的左端插接在第一接头内,第二接头的外壁上固定有环形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接头上套设有连接帽,连接帽的左端内壁上设有与第一接头上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连接帽与第一接头螺纹连接。
[0005]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的右端套设有第一密封垫,第一密封垫的外径与连接帽的内径紧密贴合,第一密封垫的设置能够阻止气体从第一接头左端漏出。
[0006]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头的左端套设有第二密封垫,第二密封垫的外径与连接帽的内径紧密贴合,第二密封垫的设置能够阻止气体从第二接头的右端漏出。
[0007]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08]连接帽的设置,一是更进一步地将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固定,二是起到密封所用,防止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内空气的漏出;充气囊上单向气阀的设置,充气囊吸取空气时,空气能够顺利流进充气囊内,挤压充气囊对球囊进行充气时,单向气阀阻止充气囊内的空气从进气口流出;排气管的设置,方便球囊内气体的排出。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0011]图3为第一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第二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1、球囊;2、第一接头;3、充气装置;4、充气囊;5、第二接头;6、连接帽;11、第一软管;21、第一挡板;22、第一密封垫;41、排气口;411、单向气阀;42、第二软管;43、排气管;431、截止阀;44、通断开关;51、第二挡板;52、第二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
‑
4所示,一种内镜ESD或手术创面缝合的辅助球囊,包括球囊1,所述球囊1上连接有第一软管11,第一软管11的端部连接有圆筒状的第一接头2,第一接头2的左端外壁上固定有环形的第一挡板21,第一挡板21右侧第一接头2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第一接头2的右侧设有充气装置3,所述充气装置3包括充气囊4,所述充气囊4的右端开设有进气口41,进气口41处设有单向气阀411,充气囊4的左端连接有第二软管42,所述第二软管42上连通有排气管43,排气管43上设有控制空气进出的止通阀431。排气管431左侧的第二软管42上设有控制空气进出的通断开关44。第二软管42的左端连接有圆筒状的第二接头5,第二接头5的左端插接在第一接头2内,第二接头5的外壁上固定有环形的第二挡板51,所述第二接头5上套设有连接帽6,连接帽6的左端内壁上设有与第一接头2上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连接帽6与第一接头2螺纹连接。
[0015]所述第一接头2的右端套设有第一密封垫22,第一密封垫22的外径与连接帽6的内径紧密贴合,第一密封垫22的设置能够阻止气体从第一接头2左端漏出。所述第二接头5的左端套设有第二密封垫52,第二密封垫52的外径与连接帽6的内径紧密贴合,第二密封垫52的设置能够阻止气体从第二接头5的右端漏出。
[0016]使用过程:
[0017]本技术在内镜ESD及相关手术创面缝合时,内镜医生根据粘膜下层挖空的大小,首先将第二接头5插接在第一接头2内,旋转连接帽6,连接帽6与第一接头2螺纹连接在一起,而后打开通断开关44,将排气管43上的止通阀431闭合。评估需要向球囊1内充气的量,挤压充气囊4,充气囊4内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二软管42和第一软管11对球囊1进行充气。当挤压充气囊4的压力消失时,空气再次通过单向气阀411进入到充气囊4内,再次挤压充气囊4可对球囊1进行充气。对球囊1充气完毕后,将通断开关44闭合,而后将充好气的球囊1放在黏膜下,内镜医生和内镜护士使用钛夹从创面的一端开始夹闭创面。当创面夹闭2/3时,打开通断开关44,同时将排气管43上的止通阀431打开,球囊1内的气体从排气管43处排出,球囊1内的气体排出后,将瘪下来的球囊1从粘膜下抽出,用钛夹夹闭余下创面。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水平”、“竖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
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ESD或手术创面缝合的辅助球囊,包括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上连接有第一软管,第一软管的端部连接有圆筒状的第一接头,第一接头的左端外壁上固定有环形的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右侧第一接头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第一接头的右侧设有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充气囊,所述充气囊的右端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单向气阀,充气囊的左端连接有第二软管,第二软管的左端连接有圆筒状的第二接头,第二接头的左端插接在第一接头内,第二接头的外壁上固定有环形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接头上套设有连接帽,连接帽的左端内壁上设有与第一接头上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连接帽与第一接头螺纹连接。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萱闱堂医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