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ESD或手术创面缝合的辅助球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8126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28
一种内镜ESD或手术创面缝合的辅助球囊,包括球囊,球囊上连接有第一软管,第一软管的端部连接有圆筒状的第一接头,第一接头的左端外壁上固定有环形的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右侧的第一接头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第一接头的右侧设有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包括充气囊,充气囊的右端设有单向气阀,充气囊的左端连接有第二软管,第二软管的左端连接有圆筒状的第二接头,第二接头的左端插接在第二接头内,第二接头的外壁上固定有环形的第二挡板,第二接头上套设有连接帽,连接帽的左端内壁上设有与第一接头上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连接帽与第一接头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随时对球囊进行充气和排气,操作使用方便。操作使用方便。操作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镜ESD或手术创面缝合的辅助球囊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内镜ESD或手术创面缝合的辅助球囊。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内镜诊断技术的发展,其高分辨率及高清晰度,使得其在临床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为手术治疗的患者做出重大贡献。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到内镜下隧道切除术(STER)、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内镜技术在消化道病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甚至一些巨大的黏膜下病变也可以在内镜下切除。虽然该种微创手术较传统手术优势多,但侵入性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影响难以改变,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现象,如腹痛、出血及穿孔等情况,使得疾病的治疗时间得以延长,更增加患者痛苦,因此,对患者实施合理的创面缝合技术,有助于创面的恢复,减少对患者的影响,促进疾病的康复。
[0003]由于黏膜下层肿瘤剥离或挖除,切开的黏膜边缘出现内卷现象,使用钛夹缝合时,黏膜下无支撑,可能造成卷边现象会加重,导致缝合完毕出现一条“沟壑”,存在创面没有完全闭合隐患,增加患者禁食时间以及胃管拔除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舒适体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ESD或手术创面缝合的辅助球囊,包括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上连接有第一软管,第一软管的端部连接有圆筒状的第一接头,第一接头的左端外壁上固定有环形的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右侧第一接头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第一接头的右侧设有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充气囊,所述充气囊的右端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单向气阀,充气囊的左端连接有第二软管,第二软管的左端连接有圆筒状的第二接头,第二接头的左端插接在第一接头内,第二接头的外壁上固定有环形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接头上套设有连接帽,连接帽的左端内壁上设有与第一接头上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连接帽与第一接头螺纹连接。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萱闱堂医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