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世明专利>正文

可任意位置定位的窗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810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任意位置定位的窗帘,包括间隔平行的上、下轨,及一设有若干叶片并组装在上、下轨间的遮蔽机构、一设有两拉绳用来定位下轨的拉绳机构,及一固装在上轨末端用来定位两拉绳的拉绳定位器。两拉绳都设有依序连接的拉执段、穿设段及固定段。拉执段可被定位地穿出拉绳定位器并向下垂伸,穿设段一左一右依序穿过上轨、叶片及下轨,固定段是由下轨的两相反端部穿伸出并向下延伸预定长度以供固定限位。(*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窗帘,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任意位置定位的窗帘
技术介绍
一般在窗户内安装的窗帘,其作用通常是为了遮蔽阳光与提供隐密性,如横式百叶窗帘的设计便是设有一上轨、一平行位于上轨用来提供配重的下轨,及一设置在上、下轨间的遮蔽机构。该遮蔽机构由若干间隔叶片组成,操作时是借拉引或释放两根由上轨穿出并往下垂伸的拉绳,来调整下轨上、下位移,进而带动叶片往上重叠收合或往下逐一展开,当叶片展开时,便可提供遮蔽效果。此类百叶式窗帘的各组成构件中,只有上轨被固定在窗户上,而位于下方的叶片与下轨,都是呈非固定的垂吊状态,因此在风力较强的气候下,当窗户被开启时叶片与下轨会受风吹而来回摇晃,屡屡发出下轨与叶片碰撞窗户的噪音。此外,在拉引前述两拉绳使下轨上移至越高处时,拉绳会往下垂伸越长的长度,存在有孩童嬉戏时脖子被拉绳缠绕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设下轨可任意位置定位,以带动其遮蔽机构展开与收合的窗帘。本技术可任意位置定位的窗帘,包括一左右延伸的中空长条状上轨、一平行位于上轨下方的中空下轨、一由若干叶片组成的遮蔽机构、两个用来定位下轨与叶片的拉绳机构,及一固定在上轨末端处用来定位两拉绳机构的拉绳定位器。两拉绳机构呈一左一右设置,都设有用来控制叶片与下轨的拉绳。其特征在于两拉绳都设有依序连接的一拉执段、一穿设段及一固定段。拉执段可被定位地穿出拉绳定位器外部并向向下垂伸,穿设段是一左右地依序穿过上轨、叶片及下轨,固定段是由下轨的两相反端部穿伸出,并向下延伸预定长度以供固定限位。借此,当拉紧两拉绳的拉执段并受拉绳定位器夹持固定,便可紧绷其穿设段与固定段,而提供防止下轨摇晃的定位力与上下位移的摩擦阻力,使下轨可受力推拉而定位在任意位置,并带动遮蔽机构的叶片展开与收合。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可任意位置定位的窗帘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剖面示意图,并说明下轨定位在最低位置。图3是图2中两拉绳的穿设段在下轨内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下轨位于较高位置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图6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局部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较佳实施例被描述以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书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可任意位置定位的窗帘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上轨3、一平行位于上轨3的中空下轨4、一设置在上轨3与下轨4间的遮蔽机构5、两个用来定位下轨4与遮蔽机构5的拉绳机构6,及一用来定位两拉绳机构6的拉绳定位器7。上轨3是具有U字形截面的中空条状物,可用来水平地固定在窗户上方的墙面或窗框上。遮蔽机构5设有若干片平行的间隔叶片51。叶片51都设有二分别位于其两端部并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穿孔511。叶片51在展开时,可通过预设在窗帘上的角度调整机构来改变其角度,但因为角度调整机构不是本技术的改良重点,在此不多作说明。拉绳定位器7固定在上轨3的一末端处。本技术的改良重点在于两拉绳机构6,两拉绳机构6一左一右设置,都设有一枢装在上轨3内部的滑轮61,及一用来穿过上轨3、叶片51与下轨4的拉绳62。每一滑轮61都是以其枢转轴线沿垂直于上轨3的延伸方向水平地枢装在上轨3内。每一拉绳62都设有一穿伸出拉绳定位器7外部的拉执段63、一依序穿过上轨3、叶片51与下轨4的穿设段64,及一穿伸出下轨4的固定段65。拉执段63是从拉绳定位器7正面处穿出且向下垂设,以供使用者手拉操作。穿设段64由拉执段63向内延伸穿经拉绳定位器7后,续水平延伸穿入上轨3内并转折地绕过所对应滑轮61,然后再向下穿过上轨3、叶片51的对应端穿孔511与下轨4,并在下轨4内作对角线延伸,从下轨4的相反端穿出成为向下垂设延伸的固定段65,固定段65的一末端651便可利用一般的固定物如挂钩、钉子、螺丝…等固定在墙面上,使下轨4被固定段65拉持限位,而不会被风吹动而摇晃。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段65相对于下轨4是以九十度夹角往下垂直延伸作设置,但是设计上并不以此为限,固定段65在固定时,可视需要使其与下轨4间的夹角大于或小于九十度。配合图3所示,设计上本实施例中是使两拉绳62的穿设段64,在下轨4内先作预定圈数相互缠绕后,才分别从下轨4的两相反端穿出。前述穿设段64在下轨4内作对角延伸,并相互缠绕预定圈的作用,都是为了增加摩擦力,但是设计上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不相互缠绕,或从不同位置穿出,例如两拉绳62的穿设段64可在下轨4内相互缠绕后,分别沿同侧穿出下轨4的两端部。且前述滑轮61的设置也非绝对必要。拉绳定位器7的设置功能,是可在两拉绳62的拉执段63往二相反的横方向拉引时,起到夹持或放松两拉绳62的作用,借此可视需要将整体拉绳62定位在预定的紧绷状态,或放松呈松弛状态。而由于拉绳定位器7是以往窗帘普遍使用的构件,因此不详细说明其内部构造。借上述构件的组成,本实施例中窗帘在使用时,必须先将两拉绳62中固定段65的末端651,预先固定在所述窗户下方的墙面预定高度上,再通过拉紧其拉执段63并受拉绳定位器7夹持固定,使穿设段64与固定段65等部位都呈紧绷状态,此时,通过固定段65的末端651固定在墙面上,使叶片51与下轨4不致风吹晃动以外,而且当需要上、下移动下轨4时,只要以人手施力克服摩擦阻力便能上、下推拉下轨4,并通过下轨4带动遮蔽机构5定位在任意展开位置上。因此本实施例的设计确实可改善以往横式百叶窗帘在风势较大时,下轨与叶片会受风吹而来回摇晃发出碰撞噪音的缺点。至于整体窗帘展开、收合的运作情形如图2所示,下轨4定位在最低位置,叶片51处于间隔展开状态,当欲收合遮蔽机构5的部分叶片51时,只要如图4所示往上推抵下轨4,下轨4便可在上移过程中,往上收叠位于下端处的叶片51,且无论下轨4被推抵至任何高度,都能通过两拉绳62所提供的摩擦阻力,使下轨4获得定位。同理当欲往下展开遮蔽机构5时,只要往下施力拉引下轨4便可。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当下轨4从图2所示的最低位置,往上推移至图4所示的较高位置时,每一拉绳62穿出下轨4的固定段65将会相对变长,而穿设在上轨3、遮蔽机构5与下轨4内部的穿设段64相对变短,但是固定段65与穿设段64的长度总和会相等,因此无论下轨4被推拉定位在任何位置,穿设段64与固定段65都会呈紧绷状态。又,当窗帘安装高度较高时,可配合使用一长杆来推拉下轨4,以展开、收合遮蔽机构5。此外,无论下轨4定位在任何高度,每一拉绳62中穿出拉绳定位器7外部并向下垂伸的拉执段63的长度,都保持不变,此设计不同于以往窗帘的拉绳在拉引下轨上移至越高处时,拉绳长度会向下垂伸越长的设计,因此本实施例的设计可降低孩童嬉戏时脖子被拉绳62缠绕的危险性。此外,两拉绳62若长时间使用后因绳材本身的松弛,造成穿设端64无法维持原先的紧绷状态,此时只要再度拉紧两拉绳62的拉执段63,并借拉绳定位器7夹持固定,便可使穿设段64与固定段65等部位恢复紧绷状态。如图5及图6所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上轨3设有若干同体地由其一底壁31往下斜状弯折延伸的夹片32。下轨4设有若干同体地由其一顶壁41往上斜状弯折的夹片42。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任意位置定位的窗帘,包括一左右延伸的中空长条状上轨、一平行位于上轨的中空下轨、一由若干叶片组成并可被下轨带动而展开与收合地组装在上轨与下轨间的遮蔽机构、两个用来定位下轨与叶片的拉绳机构,及一固定在上轨末端处用来定位两拉绳机构的拉绳定位器;    两拉绳机构,呈一左一右设置,都设有一用来限位遮蔽机构的叶片与下轨的拉绳;    其特征在于:两拉绳都设有依序连接的一拉执段、一穿设段及一固定段,拉执段被定位地穿出拉绳定位器外部并向下垂伸,穿设段是一左一右向下依序穿过上轨、遮蔽机构的叶片及下轨,固定段是由下轨的两相反端部穿伸出,并往下延伸预定长度以供固定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任意位置定位的窗帘,包括一左右延伸的中空长条状上轨、一平行位于上轨的中空下轨、一由若干叶片组成并可被下轨带动而展开与收合地组装在上轨与下轨间的遮蔽机构、两个用来定位下轨与叶片的拉绳机构,及一固定在上轨末端处用来定位两拉绳机构的拉绳定位器;两拉绳机构,呈一左一右设置,都设有一用来限位遮蔽机构的叶片与下轨的拉绳;其特征在于两拉绳都设有依序连接的一拉执段、一穿设段及一固定段,拉执段被定位地穿出拉绳定位器外部并向下垂伸,穿设段是一左一右向下依序穿过上轨、遮蔽机构的叶片及下轨,固定段是由下轨的两相反端部穿伸出,并往下延伸预定长度以供固定限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遮蔽机构的叶片是平行间隔设置,叶片都设有二分别位于其在两端部并沿其宽方向延伸的穿孔,两拉绳的穿设段分别穿过叶片的对应侧穿孔,下轨是在上、下位移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林世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