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文阁专利>正文

一种可拆卸式车载CT抗疫隔离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802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式车载CT抗疫隔离门,包括CT机、显示器及控制台、检测机房门、推拉式抗疫隔离门、可收纳台阶及车门、控制室、检查机房、上门梁与下门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一种可拆卸式车载CT抗疫隔离门,在现有车载CT的设备操作间与病人检查通道之间设计一道可拆卸式防疫隔离门,具有以下效果:1、可以拆卸,便于收纳,如抗震救灾时,为了增加病员通道,则将门拆卸收纳;2、为增加设备操作室的空间与舒适度,材料需为为透明且轻便材料;3、为减少病毒在上面的存活时间,隔离门表面应设计为凹凸粗糙平面;4、门边缘应自带密封条,当门装到双轨滑槽后,可以将门与滑槽的缝隙覆盖,增加密封性。增加密封性。增加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卸式车载CT抗疫隔离门


[0001]本技术涉及抗疫隔离门
,具体为一种可拆卸式车载CT抗疫隔离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发,世界疫情严重的国家疑似病例急需早确诊,尽早收治医院,有效的隔离传染源仍为目前最有效果的防御方式,CT虽然不是诊断新冠肺炎的金标准,新冠肺炎早期可能缺乏肺部影像改变并与其它肺炎影像表现有一定重叠,然而,CT检查方便、快捷、直观,在基层医院也易于普及,CT对新冠肺炎典型病例可做出可靠诊断,并可评估病变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尤其是移动CT的应用,对于医疗资源短缺的国家及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尤其重要,目前,世界各国拥有的移动CT中,用于体检、抗震救灾车载CT较多,对于新冠肺炎诊疗用的车载CT稀缺,若能将现有的体检、抗震救灾车载CT用于新冠肺炎诊疗专用车载CT,节省医疗设备生产开支的同时,能解决应急需求问题,但是现有的体检、抗震救灾车载CT改为新冠肺炎诊疗用的车载CT存在以下技术痛点问题:操作设备技术人员与病人通往检查室通道并未隔离开,设备操作间与病人检查通道没有明确界定,医护人员与患者有交叉感染的风险,存在防疫漏洞。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式车载CT抗疫隔离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拆卸式车载CT 抗疫隔离门,包括CT机、显示器及控制台、检测机房门、推拉式抗疫隔离门、可收纳台阶及车门、控制室、检查机房、上门梁与下门梁,所述检查机房设置在车厢的中间部位,所述检查机房的内部设置有与其配套使用的CT机,所述控制室设置在车厢的尾部,所述控制室的内部设置有与其配套使用的显示器及控制台,所述可收纳台阶及车门设置在车厢的尾部且对应控制室的位置,所述推拉式抗疫隔离门设置在车厢的尾部且对应可收纳台阶及车门的位置,所述推拉式抗疫隔离门的顶部且对应车厢的位置设置有与推拉式抗疫隔离门相适配的上门梁,所述推拉式抗疫隔离门的底部且对应车厢的位置设置有与推拉式抗疫隔离门相适配的下门梁,所述控制室与检查机房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检测机房门;
[0005]所述推拉式抗疫隔离门包括隔离门本体、下密封条、上双轨道滑槽、上密封条、门推把手与下双轨道滑槽,所述隔离门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下门梁相适配的上双轨道滑槽,所述隔离门本体的底部开设有与下门梁相适配的下双轨道滑槽。
[0006]优选的,所述隔离门本体的数量为两个且错开安装在上门梁与下门梁之间的位置。
[0007]优选的,所述隔离门本体的顶部且对应上双轨道滑槽的位置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上密封条。
[0008]优选的,所述隔离门本体的底部且对应下双轨道滑槽的位置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下密封条。
[0009]优选的,所述隔离门本体的材料为透明轻便材料。
[0010]优选的,所述隔离门本体表面采用凹凸颗粒状感设计。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通过CT机、显示器及控制台、检测机房门、推拉式抗疫隔离门、可收纳台阶及车门、控制室、检查机房、上门梁与下门梁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一种可拆卸式车载CT抗疫隔离门,在现有车载CT的设备操作间与病人检查通之间道设计一道可拆卸式防疫隔离门,具有以下效果:
[0013]1、可以拆卸,便于收纳,如抗震救灾时,为了增加病员通道,则将门拆卸收纳;2、为增加设备操作室的空间与舒适度,材料需为为透明且轻便材料;3、为减少病毒在上面的存活时间,隔离门表面应设计为凹凸粗糙平面;4、门边缘应自带密封条,当门装到双轨滑槽后,可以将门与滑槽的缝隙覆盖,增加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车载CT抗疫隔离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推拉式抗疫隔离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CT机、2显示器及控制台、3检测机房门、4推拉式抗疫隔离门、 5可收纳台阶及车门、6控制室、7检查机房、8上门梁、9下门梁、401隔离门本体、402下密封条、403上双轨道滑槽、404上密封条、405门推把手、 406下双轨道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2,一种可拆卸式车载CT抗疫隔离门,包括CT机1、显示器及控制台2、检测机房门3、推拉式抗疫隔离门4、可收纳台阶及车门5、控制室6、检查机房7、上门梁8与下门梁9,检查机房7设置在车厢的中间部位,检查机房7的内部设置有与其配套使用的CT机1,控制室6设置在车厢的尾部,控制室6的内部设置有与其配套使用的显示器及控制台2,可收纳台阶及车门5设置在车厢的尾部且对应控制室6的位置,推拉式抗疫隔离门4 设置在车厢的尾部且对应可收纳台阶及车门5的位置,推拉式抗疫隔离门4 的顶部且对应车厢的位置设置有与推拉式抗疫隔离门4相适配的上门梁8,推拉式抗疫隔离门4的底部且对应车厢的位置设置有与推拉式抗疫隔离门4相适配的下门梁9,控制室6与检查机房7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检测机房门3。
[0019]请参阅图1

2,推拉式抗疫隔离门4包括隔离门本体401、下密封条402、上双轨道滑槽403、上密封条404、门推把手405与下双轨道滑槽406,隔离门本体401的数量为两个且错开安装在上门梁8与下门梁9之间的位置,隔离门本体401的材料为透明轻便材料,隔离门本体401表面采用凹凸颗粒状感设计,隔离门本体401的顶部开设有与下门梁9相适配的上双轨道滑槽403,隔离门本体401的顶部且对应上双轨道滑槽403的位置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上密封条404,隔离门本体401的底部开设有与下门梁9相适配的下双轨道滑槽406,隔离门
本体401的底部且对应下双轨道滑槽406的位置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下密封条402,通过CT机1、显示器及控制台2、检测机房门3、推拉式抗疫隔离门4、可收纳台阶及车门5、控制室6、检查机房7、上门梁8与下门梁9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一种可拆卸式车载CT抗疫隔离门,在现有车载CT的设备操作间与病人检查通道之间设计一道可拆卸式防疫隔离门,具有以下效果:1、可以拆卸,便于收纳,如抗震救灾时,为了增加病员通道,则将门拆卸收纳;2、为增加设备操作室的空间与舒适度,材料需为为透明且轻便材料;3、为减少病毒在上面的存活时间,隔离门表面应设计为凹凸粗糙平面;4、门边缘应自带密封条,当门装到双轨滑槽后,可以将门与滑槽的缝隙覆盖,增加密封性。
[0020]工作原理:本抗疫隔离门,采用双门结构(单门宽60cm,厚3cm,高200cm),在轨道上可以推拉,门上下边缘自带有密封条,当门装到双轨滑槽后,可以将门与滑槽的缝隙覆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式车载CT抗疫隔离门,包括CT机(1)、显示器及控制台(2)、检测机房门(3)、推拉式抗疫隔离门(4)、可收纳台阶及车门(5)、控制室(6)、检查机房(7)、上门梁(8)与下门梁(9),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机房(7)设置在车厢的中间部位,所述检查机房(7)的内部设置有与其配套使用的CT机(1),所述控制室(6)设置在车厢的尾部,所述控制室(6)的内部设置有与其配套使用的显示器及控制台(2),所述可收纳台阶及车门(5)设置在车厢的尾部且对应控制室(6)的位置,所述推拉式抗疫隔离门(4)设置在车厢的尾部且对应可收纳台阶及车门(5)的位置,所述推拉式抗疫隔离门(4)的顶部且对应车厢的位置设置有与推拉式抗疫隔离门(4)相适配的上门梁(8),所述推拉式抗疫隔离门(4)的底部且对应车厢的位置设置有与推拉式抗疫隔离门(4)相适配的下门梁(9),所述控制室(6)与检查机房(7)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检测机房门(3);所述推拉式抗疫隔离门(4)包括隔离门本体(401)、下密封条(402)、上双轨道滑槽(403)、上密封条(404)、门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阁徐子军
申请(专利权)人:孙文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