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分风箱功能的新风系统加湿段,包括新风机以及加湿段,所述新风机的室内侧具有新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加湿段连接在所述新风口处,所述加湿段包括前后设置的吸收子段和出风子段;所述吸收子段设置有蒸汽喷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整合了加湿段和分风箱的功能,不仅解决了新风系统加湿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且无需另加分风箱即可将加湿后的空气分至不同的支管道,减少了管路长度,减少了风阻。少了风阻。少了风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分风箱功能的新风系统加湿段
[0001]本技术涉及新风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分风箱功能的新风系统加湿段。
技术介绍
[0002]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通过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但是目前新风系统的功能仅在于更换和净化房间内的空气,无法满足室内的湿度要求。
[0003]等温加湿是暖通空调行业中对空气进行加湿处理的一种常用方式,其原理是在基本不改变空气温度的条件下(变化在1度以内),通过给空气喷干蒸汽等方式增加空气湿度,具有加湿迅速、均匀稳定、控制方便且不带细菌,噪声小的优点。目前新风系统中使用加湿器大部分厂家的技术尚不成熟,绝大部分达不到加湿的效果,有的会产生冷凝水。。
[0004]此外,现有的新风系统通常需要在送风段加装分风箱,用于接通往不同区域的分支管道,若再满足加湿需求,将使得系统变得复杂、管路变长,势必会增加风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分风箱功能的新风系统加湿段。
[0006]本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
[0007]一种具有分风箱功能的新风系统加湿段,包括壳体新风机以及加湿段,所述新风机壳体具有室内侧和室外侧,所述新风机的室外侧具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新风机的室内侧具有新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加湿段连接在所述新风口;所述加湿段包括加湿壳体,所述加湿壳体具有加湿进风口和若干加湿出风口,所述加湿壳体包括前后设置的吸收子段和出风子段;所述吸收子段设置有蒸汽喷杆;若干所述加湿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出风子段。
[0008]优选的,所述加湿壳体包括加湿底壁、相对设置的加湿前壁和加湿后壁以及至少一个加湿侧壁,所述加湿底壁由后向前向下倾斜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加湿底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
°
。
[0010]优选的,所述加湿底壁靠近所述加湿进风口的一端开设有排水口。
[0011]优选的,所述吸收子段的所述加湿侧壁上相对开设有两个用于插入蒸汽喷杆的安装孔。
[0012]优选的,还包括安装盲板,所述安装盲板用于密封未安装蒸汽喷杆的安装孔,所述安装盲板通过压铆螺母安装在所述加湿侧壁上。
[0013]优选的,所述加湿壳体的材质为不锈钢304,加湿壳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喷涂有桔纹漆;且所述加湿底壁、加湿侧壁以及加湿端壁的厚度为1.2mm。
[0014]优选的,所述吸收子段的所述加湿侧壁上还安装有空气压差传感器。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分风箱功能的新风系统
加湿段,结构简单,整合了加湿段和分风箱的功能,不仅解决了新风系统加湿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能够实现快速有效的加湿,且无需另加分风箱即可将加湿后的空气分至不同的支管道,减少了管路长度,减少了风阻;此外,还能够控制冷凝水的产生,避免了细菌的滋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新风机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加湿段的俯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加湿段的由后端面观察时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加湿段的侧视示意图;
[0020]附图说明:1
‑
壳体;11
‑
排风口;12
‑
进风口;13
‑
新风口;14
‑
排风口;2
‑
加湿段;20
‑
加湿壳体;201
‑
吸收子段;202
‑
出风子段;21
‑
加湿进风口;22
‑
加湿出风口;23
‑
排水口;24
‑
安装孔;25
‑
安装盲板;26
‑
空气压差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做具体说明。
[0022]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分风箱功能的新风系统加湿段,包括新风机1以及加湿段2,所述新风机1具有室内侧和室外侧,所述新风机的室外侧设置有排风口11和进风口12,其室内侧设置有新风口13和回风口14;所述加湿段2连接在所述新风口13上,新鲜空气由所述进风口12进入,经过滤等一系列操作后,通过所述新风口13经所述加湿进风口21进入加湿段2,加湿后,经所述加湿出风口22再经各支管道送入各分区域;室内污浊的空气经所述回风14进入所述新风机1后,经所述排风口11排出室外。
[0023]所述加湿段2包括加湿壳体20,所述加湿壳体20具有加湿进风口21和若干加湿出风口22,所述加湿壳体20包括前后设置的吸收子段201和出风子段202;所述吸收子段201设置有蒸汽喷杆(未示出);若干所述加湿出风口22设置在所述出风子段202;即外部的新鲜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12进入到所述加湿段2后,通过所述蒸汽喷杆使得空气在吸收子段201内被充分加湿,加湿后的空气在出风子段202被分送至不同的加湿出风口22。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壳体20包括加湿底壁、相对设置的加湿前壁和加湿后壁以及至少一个加湿侧壁,为了防止冷凝水累积在加湿壳体20内,所述加湿底壁由后向前向下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加湿底壁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3
°
,从而能够及时将积存在加湿壳体20内的冷凝水导至前端,更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积水滋生细菌,在所述加湿底壁靠近所述加湿进风口的一端开设有排水口23,从而使得积存的冷凝水及时排出。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蒸汽喷杆,所述吸收子段201的所述加湿侧壁上相对开设有两个用于插入蒸汽喷杆的安装孔24,方便用户选择安装位置。
[0026]更进一步地,所述加湿段2还包括安装盲板25,所述安装盲板25用于密封未安装蒸汽喷杆的安装孔24,所述安装盲板25通过压铆螺母安装在所述加湿侧壁上;此外,为了更进一步保证密封性,在所述安装盲板25还贴附有保温棉。
[0027]所述吸收子段201的所述加湿侧壁上还安装有空气压差传感器26,通过所述空气压差传感器26与远程的开关触点连接,以检测是否有风,当检测到有风时即可开始加湿,如在所述空气压差传感器26检测到压差在20~80pa之间时闭合,从而实现新风系统与加湿器
联动。
[0028]此外,所述加湿壳体20的材质为不锈钢304,加湿壳体20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喷涂有桔纹漆;且所述加湿底壁、加湿侧壁以及加湿端壁的厚度为1.2mm。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分风箱功能的新风系统加湿段,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机以及加湿段,所述新风机具有室内侧和室外侧,所述新风机的室外侧具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新风机的室内侧具有新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加湿段连接在所述新风口;所述加湿段包括加湿壳体,所述加湿壳体具有加湿进风口和若干加湿出风口,所述加湿壳体包括前后设置的吸收子段和出风子段;所述吸收子段内设置有蒸汽喷杆;若干所述加湿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出风子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分风箱功能的新风系统加湿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壳体包括加湿底壁、相对设置的加湿前壁和加湿后壁以及至少一个加湿侧壁,所述加湿底壁由后向前向下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分风箱功能的新风系统加湿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底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分风箱功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敏,郭晓峰,唐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卡乐电子苏州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