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均流特性的双向多路并联DC/DC变换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双向DC
‑
DC变换器,具体是一种具有自均流特性的双向并联CLLLC变换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太阳能供电系统等配电设备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能量交互媒介的直流充电设备必须具有能量双向流动的功能。与采用两套的单向DC
‑
DC变换器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方案相比,双向DC
‑
DC变换器可以由同一套变换器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3]在传统开关电源系统中,双向DC
‑
DC变换器功率管通常工作在硬开关状态;即功率管动作时,功率管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有一个过渡过程,在这段时间里,电压电流有一个交叠区,从而产生了开通和关断损耗。随着开关频率的提高,开关损耗也不断变大,变换器功率下降,所需的散热器体积也不断增加,限制了变换器的小型化。
[0004]全桥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均流特性的双向多路并联DC/DC变换电路,包括第一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和第二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的变压器原边侧异名端与第二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的变压器原边侧异名端连接,第一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的变压器副边侧异名端与第二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的变压器副边侧异名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均流特性的双向多路并联DC/DC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包括开关管Q11~Q14、二极管D11~D14、电容C11~C14、开关管Q15~Q18、二极管D15~D18、电容C15~C18、谐振电感Lr11、谐振电感Lr12、励磁电感Lm1、谐振电容Cr11、谐振电容Cr12和变压器TX1;开关管Q11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12的漏极,开关管Q13的源极连接开关管Q14的源极,开关管Q11的源极、开关管Q13的漏极和谐振电感Lr11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开关管Q12的源极、开关管Q14的漏极和谐振电容Cr11的一端连接在一起;谐振电感Lr11的另一端、励磁电感Lm1的一端和变压器TX1原边侧同名端连接在一起,谐振电容Cr11的另一端、励磁电感Lm1的另一端和变压器TX1原边侧异名端连接在一起;变压器TX1副边侧同名端连接谐振电感Lr12的一端,谐振电感Lr12的另一端、开关管Q15的源极和开关管Q17的漏极连接在一起;变压器TX1副边侧异名端连接谐振电容Cr12的一端,谐振电容Cr12的另一端、开关管Q16的源极和开关管Q18的漏极连接在一起;开关管Q15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16的漏极,开关管Q17的源极连接开关管Q18的源极;二极管D11~D14分别与开关管Q11~Q14并联,电容C11~C14分别与二极管D11~D14并联;二极管D15~D18分别与开关管Q15~Q18并联,电容C15~C18分别与二极管D15~D18并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均流特性的双向多路并联DC/DC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二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包括开关管Q21~Q24、二极管D21~D24、电容C21~C24、开关管Q25~Q28、二极管D25~D28、电容C25~C28、谐振电感Lr21、谐振电感Lr22、励磁电感Lm2、谐振电容Cr21、谐振电容Cr22和变压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良星,李俊,刘斌,王欣睿,邱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航空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