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种植用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722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大米种植用施肥装置,属于施肥设备技术领域。该大米种植用施肥装置包括施肥组件和上料组件。所述施肥组件包括第一料斗、支撑柱、挡板、电缸、固定块、第一横板、第一电机、连接轴、刮板和连接板,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所述所述第一料斗的下表面,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所述挡板通过铰页固定在所述第一料斗的下端,使用时,当第一料斗内的化肥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第二电机再次工作,使第二料斗内的化肥再次被注入到第一料斗内,该施肥装置化肥存储量大,有效的减少人工向第二料斗内加入化肥的次数,且第二料斗高度低,便于把化肥注入到第二料斗内,大大的提高了施肥效率。了施肥效率。了施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米种植用施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施肥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大米种植用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大米含有稻米中近64%的营养物质和90%以上的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
[0003]目前,现有的大米种植用施肥装置,施肥装置上的料斗只有一个,在施肥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多次向料斗进行化肥添加操作,大大的降低了施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大米种植用施肥装置,旨在改善大大的降低了施肥效率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大米种植用施肥装置,包括施肥组件和上料组件。
[0007]所述施肥组件包括第一料斗、支撑柱、挡板、电缸、固定块、第一横板、第一电机、连接轴、刮板和连接板,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所述所述第一料斗的下表面,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所述挡板通过铰页固定在所述第一料斗的下端,所述电缸固定在所述第一料斗的侧表面,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挡板的上表面,所述电缸的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米种植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施肥组件(100),所述施肥组件(100)包括第一料斗(110)、支撑柱(130)、挡板(140)、电缸(150)、固定块(160)、第一横板(170)、第一电机(180)、连接轴(190)、刮板(191)和连接板(192),所述支撑柱(130)固定在所述第一料斗(110)的下表面,所述连接板(192)固定在所述支撑柱(130)的另一端,所述挡板(140)通过铰页固定在所述第一料斗(110)的下端,所述电缸(150)固定在所述第一料斗(110)的侧表面,所述固定块(160)固定在所述挡板(140)的上表面,所述电缸(150)的活塞杆转动在所述固定块(160)内,所述第一横板(170)固定在所述支撑柱(130)的外壁上,所述第一电机(180)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板(170)的侧表面上,所述连接轴(190)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机(180)的输出轴上,所述刮板(191)固定在所述连接轴(190)的另一端;上料组件(200),所述上料组件(200)包括支架(210)、方形箱(220)、排料管(230)、绞龙(240)、第二电机(260)和第二料斗(270),所述支架(210)固定在所述方形箱(220)的侧表面上,所述排料管(230)设在所述方形箱(220)上,所述第二电机(260)固定在所述方形箱(220)的外壁上,所述绞龙(24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电机(260)的输出轴上,所述绞龙(240)的另一端转动在所述方形箱(220)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料斗(270)设在所述方形箱(220)上,所述支架(210)同时固定在所述第一料斗(110) 和所述支撑柱(130)上,所述排料管(230)的下端设在所述第一料斗(11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米种植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斗(110)上开设有进料孔(120),所述进料孔(120)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料斗(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绍国张朝勇康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南江县长赤翡翠米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